出自:疾病控制高级职称

急性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包括()。
A: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B:外周血涂片查到童虫
C:大便涂片或毛蚴孵化阳性
D:血清球蛋白升高、白蛋白降低
E:有疫水接触等流行病学史
进行一次膳食与高血压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
A:回忆偏倚
B:失访偏倚
C:入院率偏倚
D:不依从偏倚
E:存活病例偏倚
婴儿期计划免疫,下列哪项措施不正确()。
A:8个月注射麻疹疫苗
B:2~3个月接种卡介苗
C:8个月结合季节,注射乙脑疫苗
D:3个月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E:2个月开始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
水溶性维生素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可在体内大量贮存,引起中毒
B:摄入过多时可经尿液排出体外
C:易溶于水,不溶于脂肪
D:主要以辅酶的形式参与机体代谢
E:摄入少时,很快出现缺乏症状
关于筛检的疾病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有可识别的早期症状和体征
B:应是临床前期患病率低的疾病
C:是危害严重的疾病或缺陷
D:疾病的自然史清楚
E:有确诊的条件和办法
配对样本差值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确定P值的方法为()。
A:T越大,P越大
B:T越大,P越小
C:T值在界值范围内,P小于相应的α
D:T值在界值范围内,P大于相应的α
E:T值就是U值,查U界值表
受自然因素影响最明显的是()。
A:传播途径
B:传染源
C:易感人群
D:传染源和易感人群
E: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男性,18岁。持续发热1周伴乏力,厌食入院。体检:体温39.4℃,脉搏92次/min,肝肋下2cm,脾肋下1cm。化验:WBC4.0×109/L,N0.62(62%),L0.35(35%),M0.03(3%),血培养伤寒杆菌生长,经氯霉素治疗5天后体温正常,发病第18天解黑便1次,量约50g。伤寒传染性最强时期是()。
A:起病后第2~4周
B:起病后1~2周内
C:起病后1周内
D:潜伏期
E:恢复期
关于猪带绦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是猪带绦虫的唯一终宿主
B:人类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
C:人类既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又是唯一终宿主
D:囊虫病是猪带绦虫卵在人体组织中致病
E:猪带绦虫卵进入人脑致脑囊虫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
A:3大类23种
B:2大类23种
C:3大类35种
D:2大类35种
E:3大类37种
38岁黑龙江妇女,轻微活动后即感气促、胸闷,临床检查发现其心脏扩大,心律失常,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下降,其最有可能缺乏的是()。
A:铁
B:锌
C:硒
D:氟
E:维生素B1
下列哪种情况可以抑制传染病的流行()。
A:人群数量减少
B:人群数量增加
C:人群免疫性降低
D:人群易感性降低
E:人群易感性升高
下列有关伤害分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伤害死亡中男性比例低于女性
B:儿童伤害死亡呈下降趋势
C:总体上发达国家的伤害死亡高于发展中国家
D:自杀是我国农村地区伤害的首要原因
E:青少年伤害死亡呈下降趋势
女性,42岁。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2周就诊。体检∶轻度贫血貌,肝肋下可及,脾肋下2cm,质中,无压痛。通过上述处理,症状消失,6个月后病人要献血,为防止献血传播疟疾,病人需服下列哪种药物()。
A:乙胺嘧啶
B:青蒿素
C:伯氨喹
D:氯喹
E:乙胺嘧啶加伯氨喹
将实验和对照在同一受试对象身上进行的对照称为()。
A:空白对照
B:实验对照
C:标准对照
D:自身对照
E:相互对照
当前我国主要杀灭钉螺的药物是()。
A:五氯酚钠
B:氯硝柳胺
C:蒿琥酯
D:蒿甲醚
E: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某医生欲了解A、B两药治疗某病的疗效有无差别,将某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A、B两药治疗一个疗程;测得治疗前后的血沉(mm/h),见下表(假定A、B两药治疗前后的血沉之差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欲分别比较A、B两药是否有效,宜采用()。
A:χ2检验
B:配对t检验
C:成组t检验
D: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
E: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欲比较A、B两药疗效是否有差别,宜采用的检验方法是()。
A:χ2检验
B:配对t检验
C:成组t检验
D: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
E: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欲比较A、B两药疗效是否有差别,设计类型和资料类型分别是()。
A:配对,分类
B:配对,定量
C:成组,分类
D:成组,定量
E:区组,定量
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严重症状有()。
A:高热
B:抽搐
C:病理征阳性
D:意识障碍的程度
E:呼吸衰竭
某地妇女进食自制面酱后数小时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以及视力模糊、眼睑下垂、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特征,最可能是()。
A: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B:沙门菌食物中毒
C: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D: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E: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理改变包括()。
A: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B:血管套形成
C:软化灶
D:蛛网膜下隙有脓性渗出物
E:胶质细胞增生
去除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及3,4-苯并芘的共同措施是()。
A:加热
B:用氨处理
C:活性炭吸附
D:提取
E:日晒
过量饮酒是指每日饮酒量超过()。
A:4个标准杯,每周饮酒超过5次
B:4个标准杯,每周饮酒超过2次
C:5个标准杯,每周饮酒超过4次
D:5个标准杯,每周饮酒超过2次
E:4个标准杯,每周饮酒超过3次
在使用紫外线灯进行室内空气消毒时,室内紫外线灯安装数量为平均每立方米不少于()W。
A:2.5
B:2
C:1
D:1.5
E:0.5
下面哪些检测方法有助于菌痢的早期诊断()。
A:大便涂片直接找痢疾杆菌
B:志贺菌抗原的免疫学检测
C:志贺菌核酸检测
D:大便培养检出志贺菌
E:大便镜检可见满视野红、白细胞
下列关于生存概率和生存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均随时间增加而增大
B:二者均随时间增加而减小
C:生存概率是生存率的累积
D:生存率是生存概率的累积
E:生存概率一定小于生存率
抗原的免疫原性的本质是()。
A:分子大小
B:化学成分
C:异物性
D:亲水性
E:特异性
下列哪些传染病为乙类传染病()。
A: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B: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
C: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
D: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E: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
F: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
霍乱抢救的关键是()。
A:静脉滴注青霉素
B:早期用血管活性药
C:止泻
D: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E: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患者,男性,43岁。农民,广东潮阳人。患者于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度头痛,四肢抽搐、两眼上翻、意识不清,持续约1分钟后自行缓解,当时无发热。此后反复发作3次。曾在当地按“癫痫”治疗效果不好。体格检查:体温36.9℃,神志清。颈软,心肺听诊(-),肝脾肋下未触及,在头部及躯干可扪及多个皮下结节,椭圆形。大小为0.5~1cm,质韧,无压痛,无粘连。脑膜刺激征和病理反射(-)。颅脑MRI检查发现颅内多个直径<1cm的占位病变。本病例的诊断首先考虑的是()。
A:脑出血
B:脑囊尾蚴病
C:结核性脑膜炎
D:脑脓肿
E:脑肿瘤
亚硝酸钠加入肉制品的主要作用是()。
A:防腐
B:抗氧化
C:发色
D:着色
E: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