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控石油钻井井控

井控装置安装、使用及维护不符合要求是井喷失控的原因之一。
浅气层施工要配置钻头浮阀。()
()的主要特点是地层流体进入井筒的体积小,即溢流量小,而溢流量是井控作业能否成功的关键。
A:软关井
B:硬关井
C:导流
D:控压放喷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井控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当裸眼井段不同压力系统的压力梯度差值超过(),或采用膨胀管等工艺措施仍不能解除严重井漏时,应下技术套管封隔。”
A:0.1MPa/100m
B:0.3MPa/100m
C:0.5MPa/100m
D:1.0MPa/100m
初步评估确定事故级别为Ⅰ级、Ⅱ级井控事故时,在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的同时,在()以快报形式上报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主管部门。
A:8小时内
B:6小时内
C:4小时内
D:2小时内
人员培训和应急演习的记录文件应保存至少()
A:30天
B:3个月
C:6个月
D:1年
()得到溢流信息后,先发出报警信号(一声长鸣笛10~15秒)。
A:司钻
B:副司钻
C:井架工
D:场地工
空井时间过长,又无人观察井口是井喷/井喷失控的直接原因。
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首先把HSE管理体系作为企业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下列情况下,全套井控设备应进行试压检查()。
A:车间运往现场前
B:现场安装后
C:每次固井安装套管头后
D:钻开油气层前,试压间隔超过60天
“四•七”动作的第六步“关”是指关防喷器。()
关井程序各岗位职责中,负责开、关节流阀的是()。
A:场地工
B:内钳工
C:外钳工
D:井架工
电泵启动后蓄能器压力表升压很慢的原因是()。
A:进油阀关死
B:蓄能器充气压力高
C:旁通阀被打开
D:管路刺漏
如果钻柱刺漏,溢流在刺漏点以下,选择最安全的处理压井作业的措施。()
A:停泵,按照体积法强行起下钻控制程序,强行起钻到钻柱的刺漏点,更换刺漏单根,在钻头离开井底的情况下完成压井作业。
B:增加泵速到最大值,直到估计溢流到达刺漏点上方,然后再降低泵速恢复到原压井泵速。
C:停泵,采用体积法,直到溢流到达刺漏点上方,然后重新开泵。
司钻法压井的第二循环中,当重浆沿管柱下行时,立压如何变化?()
A:增加
B:降低
C:保持不变
在进行试关井时,必须一边慢关(),一边密切注视()变化。
A:平板阀;
B:节流阀;
C:立压表;
D:套压表。
Ⅲ类井:最大预期地面压力在()PSi之间。
A:1000~2000
B:2000~5000
C:5000~8000
D:8000~9000
起出油管时,井内流体必须向下流动填补空间油管向上和流体向下的总体效果是使井底压力减少,这种压力的减少称为()。
A:激动压力
B:抽汲压力
C:波动压力
D:以上均不对
一般的天然气比空气轻。
使用活塞杆的二次密封装置应注意()。
A:预先填放好二次密封脂,专用扳手妥善存放好以避免急需时措手不及
B:防喷器使用前应卸下观察孔螺塞并经常观察是否有压井液或油液(液压油)流出
C:密封圈失效后,压入二次密封脂不可过量,以不再泄漏为准
D:二次井控压井时,必须将活塞杆锁紧
哪些情况必须对现场井控装备进行试压检验?
一般都以关井立管压力来计算地层压力,为什么?
含硫油气井应选用规格化并经回火的()的管材(例如J55或L-80油管,E级和X级的钻杆)及规格化并经回火的方钻杆。
A:较高强度
B:较低强度
C:中等强度
D:最高强度
通径为280mm的液压环形防喷器必须在()秒内完成关井动作
A:8
B:10
C:30
已知测得的压井泵速25冲/分钟时的循环立压为3MPa,钻进时发生溢流关井后求取的立压为3MPa,套压为5MPa。现在的状态如图所示,说明的问题是()。
A:尚未开泵,等待司钻法第一循环周
B:正准备司钻法第二循环周,尚未启动泵
C:司钻法第一循环周失败
D:司钻法压井结束
为提高钻井液対岩屑的悬浮携带能力,()和静切力维持在最大值上。
为了使闸板防喷器实现可靠的封井,必须保证其良好密封的部位有()。
A:二处
B:三处
C:四处
D:五处
如图所示,现在钻具内刚刚泵入一定量的重钻井液,此时()。
A:井底压力上升
B:井底压力不变
C:井底压力下降
D:可能压漏地层
下列压井方法中,适用于空井筒发生溢流的是()。
A:司钻法
B:顶回法
C:反循环法
井底压力是液柱压力和()之和作用于井底地层。
A:油管压力
B:套管压力
C:地面压力
D:地层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