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血液内科学高级职称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哪一项是少见的( )
A:口角炎、舌炎
B:组织缺铁的表现
C:头晕、乏力、皮肤粘膜苍白
D:视乳头水肿,脾脏肿大
E:原发病的表现
采用ACD储存全血在4℃保存21d时,红细胞活性仍有( )
A:50%   
B:60%   
C:70%   
D:80%
E:90%
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共同特点是( )
A:由于多能干细胞的病变引起
B:常伴有其他系血细胞增生
C:各症之间可相互转化
D:造血可发生于骨髓外
E:均有贫血

男性,26岁,因反复发作性酱油色尿来诊,发作时伴有发热、乏力、腰背痛,多于晨起时发病。查体:睑结膜及甲床稍苍白,肝肋下未触及,脾大肋下1cm。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为了明确诊断,进一步应做的实验检查中最有助于诊断的是( )
A:骨髓形态学检查
B:流式细胞术测CD59和CD55
C:Rous试验
D:Coombs试验
E: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可能出现以下阳性实验室检查结果,除了( )
A:血红蛋白电泳异常蛋白
B:CD59和CD55表达下降
C:蔗糖溶血试验阳性
D:Ham试验阳性
E: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提示预后不良的检查结果有( )
A:贫血严重
B:发病早
C:骨髓增生不良
D:发作期有蛋白尿
E:肝、脾大
正常人铁剂吸收的部位是_______和__________。
引起血管内溶血的疾病是( )
A:地中海贫血
B:脾功能亢进
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D:异常血红蛋白病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胸腺的主要功能是产生( )
A:单核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E:中性粒细胞
血沉的正常值男性为_______;女性为_______。
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分别是( )
A:因子Ⅲ
B:因子Ⅹ
C:因子Ⅸ
D:因子Ⅱ
E:因子Ⅻ
血小板输注适应证( )
A: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数低于20×10/L伴临床上明显出血征像
B:血小板数虽正常,但有功能障碍时,如伴有严重出血及进行手术或有创伤时
C:在大手术或严重创伤时,如血小板数低于50~70×10/L,则输注血小板来预防出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数低于10×10/L伴临床上明显出血征像
E:以上均是
男性,36岁。发热伴皮肤出血2周。查体:肝、脾轻度肿大,牙龈肿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65%,POX(+),非特异性酯酶(+),阳性反应可被NaF抑制。该病例临床诊断为( )
男性,18岁。发热、咽痛伴齿龈出血1周。查体: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肋下1cm,脾助下3cm,胸骨压痛(+),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18.2×10/L,血小板84×10/L,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占60%,糖原染色阳性,粗颗粒状;血清和尿溶菌酶低。该病例临床诊断为( )
男性,42岁、发热、齿龈与鼻腔出血伴黑便1周。查体:皮肤粘膜散在淤点和大片淤斑,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70×10/L,血小板24×10/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幼稚细胞80%细胞较大,不规则,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颗粒,有的重叠于细胞核上,并可见成堆棒状小体,过氧化酶染色强阳性、该病例临床诊断为( )
A: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红白血病
C: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血液凝固是一种_______反应,加温可使凝固过程_______。
男性,45岁,一月来逐渐感到乏力,面色苍白,1周前无特殊原因,突然寒战、高热,全身皮下及口腔粘膜出血,血红蛋白下降至60g/L,白细胞0.8×10/L,分类中性粒细胞25%,成熟淋巴细胞74%,血小板15×10/L,网织红细胞0.3%,骨髓像:细胞增生极度减少,粒系、红系及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成熟淋巴细胞占68%,本病最可能诊断( )
A: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
B: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粒细胞缺乏症
D: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以上都不是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 )
A:损伤刺激血小板释放使局部血管收缩的物质
B:在损伤处血小板粘聚
C:形成止血血栓
D:促进血液凝血
E:对血管壁的营养支持功能
以下哪些因素使血沉加快( )
A:血液中球蛋白增加
B:血液中清蛋白增加
C: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增加
D:风湿性疾病
E:红细胞叠连加速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血小板计数>50×10/L,可不予激素治疗
B:主要作用是增加抗原、抗体反应
C:能使血小板数迅速上升
D:控制出血的作用不明显
E:血小板正常后应立即停药
与缺铁性贫血无关的临床表现是( )
A:舌炎与口角炎
B:吞咽困难和异食癖
C:发绀
D:小儿行为异常
E:反甲现像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铁剂治疗方法中以下最为合适的是( )
A:高铁化合物比低铁化合物易于吸收
B:加大口服铁剂剂量以增加铁的吸收
C:用药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停药
D:待血清铁蛋白恢复到50μg/L再停药
E:一般以注射铁剂为首选
粒细胞输注不良反应有( )
A:畏寒、发热等过敏反应
B:巨细胞病毒感染
C:移植物抗宿主病
D:肺部并发症
E:以上均是
  1. 以上是: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第1题,共1个问题
(配伍题)
  1. 因子Ⅶ缺乏( )
  2. 血友病( )
  3. 血小板功能不良( )
  4.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5. 肝炎后肝硬化晚期( )
嗜碱性粒细胞颗粒中不含( )
A: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B:过敏性慢反应物质
C:肝素和组胺
D:水解酶和过氧化酶
E:血小板活化因子
女性,32岁,发热伴皮肤粘膜黄染,右上腹不适两周,肝脾大,HB65g/L,WBC15×10/L,BPC114×10/L,网织红细胞16%。尿胆原(+++),尿胆红素(-)。Coombs试验(+),诊断应考虑为( )
A: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B:急性病毒性肝炎
C:肝炎合并继发性贫血
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男性,68岁,发热1周。查体:贫血貌,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2×10/L,血小板45×10/L。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确诊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
A:核素骨扫描
B:骨髓检查
C:腹部B超检查
D:磁共振
E:血清碱性磷酸酶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骨髓检查原粒细胞占50%,治疗首选( )
A:放射治疗
B:血浆交换
C:联合化疗
D:干扰素治疗
E: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不常用于本病治疗的药物是( )
A:马法兰
B:柔红霉素
C:阿糖胞苷
D:高三尖杉酯碱
E:米托蒽醌
急淋白血病应用COAP方案化疗出现血尿,应首先考虑( )
A:DIC
B:泌尿系感染
C:血小板减少
D:白血病细胞形成血栓
E:环磷酰胺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

女性,22岁,皮肤反复出现紫癜,月经增多2年。查体:巩膜黄染,Hb70g/L,WBC5.6×10/L,PLT20×10/L,网织红细胞0.15,血块收缩不良。Coombs试验(+)。B超示脾轻度增大,骨髓像:红系占45%,且巨核细胞增多,以颗粒巨核细胞为主,产板巨核细胞少见。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急性白血病
B:脾功能亢进
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Evans综合征
E: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本病首选治疗药物是( )
A:糖皮质激素
B:输新鲜血
C:脾切除
D:免疫抑制剂
E:雄激素
女性,22岁,反复牙龈出血及月经增多一年半。查体:轻度贫血,肝、脾未触及。Hb80g/L,白细胞正常,血小板30×10/L,出血时间延长,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占30%,巨核细胞明显增多伴成熟障碍,骨髓内、外铁均减少。其诊断是( )
A:慢性ITP
B:慢性再障
C:缺铁性贫血
D:慢性ITP并缺铁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证据( )
A:网织红细胞增高
B:周围血中出现晚幼红细胞
C:骨髓中、晚幼红细胞显著增生
D:骨髓腔加宽、皮质变薄
E:球形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的生成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人体体外抗凝血,最常用的抗凝剂是_______和_______。
血浆凝血酶时间(TT)延长,常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
A:Ⅷ因子缺乏
B:Ⅴ因子缺乏
C:Ⅱ因子缺乏
D:Ⅶ因子缺乏
E:Ⅰ因子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