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儿科主治医师

学习用杯喝奶
A:0~4个月龄
B:4~6个月龄
C:7~9个月龄
D:幼儿期以后
E:学龄前期
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需应用至()
A: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
B: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后再用1个月
C: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后2个月
D:症状消失
E: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数均恢复
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的发病机制是()
A:渗透性腹泻
B:分泌性腹泻
C:侵袭性腹泻
D:动力性腹泻
E:吸收障碍性腹泻
全球处于结核病的"紧急状态",重要原因之一是()
A:全球1/2人感染了结核菌
B:全球1/3人感染了结核菌
C:全球1/4人感染了结核菌
D:全球1/5人感染了结核菌
E:全球1/6人感染了结核菌
SLE标志性抗体()
A:抗Scl-70抗体
B:抗ssDNA抗体
C:抗Jo-1抗体
D:抗SSB/La抗体
E:抗Sm抗体
精细运动发育正常()
A:吃手:5个月抓物:8个月换手:12个月乱画:2岁
B:吃手:2个月抓物:4个月换手:7个月乱画:12个月
C:吃手:4个月抓物:6个月换手:9个月乱画:18个月
D:吃手:2个月抓物:6个月换手:8个月乱画:12个月
E:吃手:3个月抓物:5个月换手:10个月乱画:15个月
房间隔缺损
A:右心房血氧含量高于上下腔静脉平均血氧含量
B:右心室血氧含量高于右心房血氧含量
C:肺动脉血氧含量高于右心室血氧含量
D:右心房血氧含量高于右心室血氧含量
E:右心室血氧含量高于肺动脉血氧含量
婴儿期正确的计划免疫接种时间是()
A:脊髓灰质炎疫苗2个月
B:卡介苗2~3个月
C:麻疹疫苗4~5个月
D:牛痘6~8个月
E:乙型脑炎疫苗9~10个月
某婴,第三胎第三产,足月正常分娩,生后12小时出现皮肤黄染。第一胎正常,第二胎生后2天因重度贫血、黄疸而死亡。本例患儿现疑似为Rh溶血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有意义()
A:检查血RBC及Hb
B:观察末梢血RBC形态
C:血清胆红素定量
D:检测肝功能
E:改良的Coomb’s试验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一般出生时发绀明显
B:生后6小时出现呼吸窘迫
C:呼吸急促、鼻扇
D:明显的呼气呻吟
E:吸气性三凹征
原发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A:甲状腺功能正常
B:血清T4降低、TSH降低或正常,TRH刺激试验TSH为低水平线
C:血清T4降低、TSH降低或正常,TRH刺激试验TSH高峰延迟
D:血清T4增高、TSH降低
E:血清T4降低、TSH增高
表现为复合感觉障碍的是()
A:吉兰-巴雷综合征
B:急性脊髓炎
C:小儿急性偏瘫
D:周期性麻痹
E:多发性硬化
18天新生儿,男,呕吐8天,逐渐加重,呕吐物不含胆汁及粪便。查体:腹部无异常发现,肛诊直肠无空虚感。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为了进一步排除该病首选的检查是()
A:腹部B超
B:空气灌肠
C:腹部立卧位片
D:钡灌肠
E:腹部CT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可能性不大的疾病是()
A:巨结肠
B:幽门痉挛
C:贲门松弛症
D:肥厚性幽门狭窄
E:胃内隔膜
溶血性贫血中导致贫血发生的机制是()
A: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B:红细胞脆性增加
C:红细胞破坏增加,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D:红细胞破坏增加,超过骨髓代偿能力
E:红细胞破坏增加,造血原料不足
患儿,13岁,主诉心前区不适,心电图示窦性心率85次/min,间歇提前出现畸形宽大QRS波,时限>0.12s,其后为完全代偿间期,最可能的诊断是()
A: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B:房性期前收缩
C:室性期前收缩
D: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E:右束支传导阻滞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本病理类型是()
A:肺泡萎陷
B:肺出血
C:肺不张
D:肺纤维化
E:肺泡气肿
出生后吐奶或溢奶,发生于进食后、吐后能再进食,夜间少有发生,体重按正常比例增加,随年龄增长有逐渐减轻。
A:生理性胃食管反流
B:病理性胃食管反流
C:肥厚性幽门梗阻
D:巨结肠
E:贲门失迟缓症
以下小儿上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不正确的是()
A:鼻腔短、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
B:咽鼓管宽、直、短,呈水平位
C:咽部较狭窄,方向垂直
D:喉部呈漏斗状,喉腔狭窄
E:扁桃体在6个月后渐增大
有关浆液性胸膜炎的症状,下列哪项不符合()
A:初期症状与干性胸膜炎相似
B:随积液增加,胸痛加剧
C:可出现呼吸困难
D:局部呼吸音减低
E:局部叩诊浊音
5岁小儿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为()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E:8个
诱导THO细胞向Th1细胞极化的细胞因子是()
A:IL-4
B:IFN-γ
C:11-12
D:TNF-α
E:IL-10
7岁儿童,上课时突然发呆、凝视,无倒地,数秒缓解,其发作类型为()
A:局灶性运动性发作
B:局灶性感觉性发作
C:强直-阵挛发作
D:痉挛发作
E:失神发作
下列有关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休克型)描述错误的是()
A:高热、中毒症状严重
B:短时间内全身出现广泛瘀点、瘀斑,并迅速融合
C:周围循环衰竭
D:DIC
E:反复惊厥
3岁患儿因发烧咳嗽12天,经多方治疗病情反复不愈入院,查体:一般尚好,消瘦,呼吸稍促,不缺氧,双肺呼吸音粗,腹软,肝脾未扪及。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立刻查血常规
B:抽血查相关病毒抗体IgM
C:胸腹部B超检查
D:胸部X线片或CT
E:肺功能检查
患儿男,4岁,2天前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儿接触。为防止发病,应采取的正确措施为()
A:检疫14天
B:接种流脑荚膜多糖疫苗
C:给予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
D:检疫7天,并给予SD
E:给予脑膜炎双球菌免疫球蛋白
小儿麻疹的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感染
B:消化道感染
C:血行播散
D:皮肤感染
E:淋巴播散
10岁女孩,发现心脏杂音9年余,足趾发绀及杵状趾2年,下列检查有哪项不会出现()
A:声音嘶哑
B: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
C:心尖区连续性杂音
D: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大
E:X线检查示肺动脉段明显突出
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痫性发作是指临床呈长期反复发作的疾病
B:痫性发作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发作性脑功能异常
C:痫性发作仅出现于急性疾病过程中
D:惊厥是癫痫患者唯一的发作形式
E:惊厥是伴有或不伴有骨骼肌强烈收缩的痫性发作
急性坏死性肠炎的休克属于()
A:感染性休克
B:失血性休克和中毒性休克
C:中毒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
E:感染性中毒性休克
3个月龄活动性佝偻病儿的最常见表现为()
A:方颅
B:串珠肋
C:乒乓球头
D:手、足镯
E:赫氏沟
F:"X"形腿、"O"形腿
G:出牙迟
H:下肢酸痛、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