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中医耳鼻喉科高级职称
阴虚之体外感风温者,较宜选用的药物是()
A:天冬
B:石斛
C:玉竹
D:墨旱莲
E:黄精
清气化痰丸的主治证是()
A:湿痰咳嗽
B:燥热咳嗽
C:痰热咳嗽
D:寒饮咳嗽
E:阴虚咳嗽
《痿论》“各以其时受月”指的是()
A:依据脏腑所主季节和五体受病的情况所制定的一种针刺方法
B:各种痿证,根据脏腑所主季节的不同,有一定好发的季节
C:肺热依据脏腑所主季节不同而传于不同脏腑发生痿病
D:依据脏腑所主季节,在不同季节独取阳明,治疗五种不同痿病
E:以上均不是
甘遂的主治病证是()
A:热毒血痢
B:水肿,鼓胀,胸胁停饮
C:风痰癫痫
D:疮痈肿毒
E:瘰疬,痰核
属于发病类型的是()
A:徐发
B:感邪即发
C:伏而后发
D:继发
E:复发
肾不纳气主要是由于()
A:肾阳不足
B:肾阴不足
C:心气不足
D:肾的精气不足
E:膀胱气化不利
既能敛汗,又能镇心安神的药物是()
A:酸枣仁
B:五味子
C:浮小麦
D:牡蛎
E:山茱萸
患者女性,30岁,半年前发现颈前部右侧鸽蛋大小包块,随吞咽上下移动,表面光滑,生长缓慢。1周前感冒咳嗽后颈部包块迅速增大,伴吞咽疼痛,局部有触痛。此时对该患者的最恰当的处理是()
A:立即拆除伤口缝线,清除血肿
B:急诊手术探查喉返神经有无损伤
C:大剂量激素治疗
D:气管切开
E:吸氧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F:半卧位休息
茯苓的入药部位是()
A:块根
B:菌核
C:果实
D:全草
E:孢子
银翘散的功用为()
A: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B: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C: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D: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E:解肌清热透疹
真人养脏汤中配伍诃子的用意是()
A:涩肠止泻
B:下气消胀
C:下气消痰
D:清肺利咽
E:敛肺止咳
患者周某,32岁,产后两月余,忽心中烦热,气短,不能安卧,欲小便不得,腹胀满,经治半月,病情不见好转。饮食如常,脉弦缓,用肾气丸,一服知,二服愈。此病案当属()
A:肾阳虚之喘证
B:肾阳虚之小便难
C:肾气不举之转胞
D:产后体虚烦热
E:膀胱气化不利之小便难
吴茱萸汤可用于()
A: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B: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
C:胃气虚寒,食谷欲呕
D:干呕,吐涎沫,头痛
E:下利,饥不能食,食入即吐
可用于治疗阳偏衰的治法是()
A:阴中求阳
B:阳病治阴
C:阴病治阳
D:阳中求阴
E:阳病治阳
属于“阳中之阴”的是()
A:前半夜
B:下午
C:上午
D:中午
E:后半夜
治暑热烦渴,小便短赤,滑石常与哪味药物配伍()
A:石膏
B:香薷
C:藿香
D:甘草
E:佩兰
有关以下方剂的君药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A:炙甘草汤的君药是炙甘草
B:天王补心丹的君药是生地黄
C:定喘汤的君药是麻黄、白果
D:补阳还五汤的君药是黄芪
E:五苓散中的君药是泽泻
以下方剂中,含有枳实和厚朴的是()
A:小承气汤
B:桃仁承气汤
C:大承气汤
D:大柴胡汤
E:调胃承气汤
鸦胆子的用法用量是()
A:3~10g,先煎
B:3~10g,煎服
C:0.5~2g,吞服
D:1~15粒,后下
E:10~30粒,吞服
下列哪味药不是祛风湿强筋骨药()
A:五加皮
B:桑寄生
C:狗脊
D:千年健
E:蕲蛇
同病异治之“异”,是指()
A:证候之异
B:病因之异
C:病因和证候之异
D:病因与病位之异
E:病性与病位之异
下列对“谷瘅”描述正确的是()
A:黄疸病之一种
B:有湿热、寒湿之分
C:湿热多为实
D:寒湿大多夹虚
E:治宜清热利湿退黄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的病机为()
A:汗伤心胸阳气,水饮痰邪扰心
B:汗伤心阳,心神浮越
C:心阴虚损,心神失养
D:发汗过多,内伤心阳,水寒乘虚上逆
E:心肾阳虚,阴寒内盛,阴盛格阳
患者,男,30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苔白,脉浮,宜首选()
A:麻黄
B:葛根
C:细辛
D:羌活
E:白芷
下列各项,不属妊娠慎用药物的是()
A:牛膝
B:白术
C:大黄
D:红花
E:附子
患者,男,38岁,平时痰多,色灰易咳,饮食睡眠俱佳,舌脉无异常。医生处方多味中药。不属“十八反”内容的药组是()
A:陈皮与半夏
B:半夏与附子
C:贝母与乌头
D:甘草与芫花
E:附子与瓜蒌
“内风”产生的机理是()
A:体内气机之逆乱
B:体内阳气之变动
C:体内阴血之不足
D:体内筋脉之失养
E:周身络脉之失濡
猪苓的功效是()
A:清热利湿
B:通经下乳
C:健脾安神
D:破血通经
E:利水渗湿
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眵多色黄,首选桑叶、菊花配伍的药物是()
A:决明子
B:石决明
C:钩藤
D:天麻
E:地龙
口苦、咽干、目眩三症已充分反映了少阳病()
A:火气为病
B:灼伤津液
C:肝风内动
D:胆汁上溢
E:胆火上炎
首页
<上一页
161
162
163
164
16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