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疾病控制高级职称

队列研究中暴露人群的选择方式不包括()。
A:职业人群
B:特殊暴露人群
C:一般人群
D: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E:患有某欲研究疾病的人群
要达到预防乃至最终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彻底治愈脊髓灰质炎患者,包括后遗症的患者
B:及时、全部隔离脊髓灰质炎患者
C: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人们体质
D:适龄儿童全部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E: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及时肌内注射足量的丙种球蛋白
在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中,绝对值等于3的差值有-3、-3、3、3。如果它们的位次为4、5、6、7,则第2个-3的秩次应为()。
A:5
B:-5
C:-7
D:-5.5
E:4
今后从哪方面特别关注伤寒和副伤寒的预防()。
A:伤寒抗原的研究
B:筛选治疗药物
C:抗体的进一步分析
D:实验室诊断和免疫预防
E: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相对危险度(RR)是队列研究中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RR95%可信区间(CI)的上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正”关联,即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
B:RR95%CI的下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且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
C:RR95%CI的下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
D:RR95%CI包括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有统计学联系
E:RR95%CI包括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无统计学联系
发病率的分子是一定期间内某暴露人口中某病的()。
A:所有现患病例数
B:新发病例数
C:旧病例数
D:现有感染的人数
E:因其死亡的人数
若以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为贫血的判断标准,调查某地成年男性1000人,记录每人是否患有贫血,结果有19名贫血患者,981名非贫血患者,则该资料的类型为()。
A:定量资料
B:二项分类资料
C:有序多分类资料
D:无序多分类资料
E:可看作定性资料,也可看作定量资料
形成周期性的原因主要有()。
A:传播机制容易实现
B:新生儿的增加
C:病原体的变异及变异的速度
D:病后可形成较为牢固的免疫力
E:虫媒昆虫生态习性
正态曲线下μ±2.58范围的面积占总面积的()。
A:50%
B:68.27%
C:90%
D:95%
E:99%
患儿4岁。8月17日发病,高热、头痛、呕吐1次,次日排稀便2~3次,稍有黏液,精神不振,晚间开始抽搐,神志不清。体检:T39.5℃,BP80/55mmHg,急性病容,脉充实有力,颈有抵抗,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肌张力高。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该患儿反复惊厥或抽搐的原因是()。
A:低血压、休克
B:痰阻及缺氧
C:脑水肿
D:高热
E:脑膜炎症
F:脑实质病变
计划免疫规定儿童应接种的“四苗”指得是()。
A:卡介苗、甲肝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B: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C:卡介苗、百白破、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D: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E: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流脑疫苗
患者男性,16岁,因持续高热1周来诊,临床怀疑伤寒沙门菌感染。治疗首选下列哪种药物()。
A:氯霉素
B:环丙沙星
C:头孢曲松
D:多西环素
E:头孢呋辛
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是表示蛋白质的()。
A:蛋白质含量
B:表观消化率
C:真实消化率
D:净利用率
E:生物利用率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
A:痢疾 
B:鼠疫 
C:霍乱 
D:炭疽 
E:军团菌病 
为了摸清某地吸毒人员艾滋病(AIDS)病毒感染情况,1995年确立吸毒者和非吸毒者两个队列,观察起始均未感染AIDS病毒,1997年随访复查,排除队列有变动的人员,检查结果如下。试问吸毒人员感染AIDS的相对危险度()。
A:10
B:20
C:50
D:100
E:200
孕妇患风疹可能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这种传播病原体的方式称为()。
A:上行性传播
B:医源性传播
C:水平传播
D:接触传播
E:经胎盘传播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其组内自由度的计算公式是()。
A:N-1
B:k-1
C:N-k
D:N-k-1
E:N-k+1
在临床疗效试验中,进行样本量估计时,所需样本量随下列指标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某种指标在人群中发生的频率越低,所需样本量越大
B:某种指标在人群中发生的频率越低,所需样本量越小
C:所需样本量与某种指标在人群中发生的频率无关
D:数值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大
E:1-数值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小
发病率、患病率和病程三者的正确关系是()。
A:发病率=患病率×病程
B: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C:发病率=患病率+病程
D:发病率=患病率-病程
E:病程=患病率×发病率
在某一时段内,以人群内的个体为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来评价暴露与疾病的状态的研究方法,称为()。
A:生态学研究
B:现患调查
C:个例调查
D:爆发调查
E:病例报告
男性,34岁,农民。频繁腹泻及呕吐1天来诊。约20余次,水样便,伴腓肠肌抽痛,无明显腹痛。体检:神志清,明显脱水征,BP8/5.3kPa(0/40mmHg),血浆比重1.035,红细胞压积0.60(60%),WBC18×109/L,大便光镜检WBC0~2/HP,经大便悬滴及涂片检查初步诊断为副霍乱。霍乱与副霍乱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是()。
A:先泻后吐
B:只泻不吐
C:吐泻同时发生
D:先吐后泻
E:只吐不泻
三氧化二砷进入细胞内与游离巯基结合后,选择性的激活了下列哪种物质,从而使细胞内信号传导异常()。
A: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B:丙酮酸脱氢酶系统
C:混合功能氧化酶体系
D: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
E:胆碱酯酶
在一项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人员为了提高研究效率,采用了匹配设计,匹配条件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状况和吸烟等,但最终结果很不理想,失败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实行了1:1的配对研究
B:匹配的因素超过4个
C:未明确是群体匹配还是个体匹配
D:匹配过头
E:病例组与对照组不均衡
男性,18岁。昨天腹泻,大便5~6次,稀便,今天转为黏液脓性便,约2小时1次,量少,伴里急后重,来院诊治。体检:腹软,左下腹有压痛,肠鸣音亢进。化验:WBC14.6×109/L,N0.86(86%),大便光镜检RBC20/HP,WBC满视野,巨噬细胞0~1/HP,近1周班级有同样腹泻病人多例,临床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假如第2天病人高热,头痛、嗜睡,血压降低,呼吸不规则,口唇紫绀,考虑为中毒性菌痢,其中毒机制是()。
A:痢疾杆菌大量繁殖入血引起败血症
B:病人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过敏反应
C:痢疾杆菌产生内、外毒素,引起全身毒性症状
D:结肠黏膜广泛坏死、溃疡形成
E:机体免疫功能损伤
北方某地3月,1个12口之家出现首例流行性出血热,之后半个月之内,共有9人相继发病。血清学检测,抗汉坦病毒IgM均阳性。该户饲养鸡、鸭、鹅、紫貂和猪、狗、猫等,老鼠亦较多,卫生条件差。首例发病前2周,9人在仓房围捕老鼠,尘埃飞扬。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该病的传播因子是()。
A:人的排泄物、分泌物
B:家禽排泄物、分泌物
C:家畜排泄物、分泌物
D:老鼠排泄物、分泌物
E:紫貂排泄物、分泌物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该病的病原体是()。
A:流行性出血热螺旋体
B:流行性出血热杆菌
C: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D:流行性出血热衣原体
E:流行性出血热立克次体
一项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的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360例病例组中252例为吸烟者,而320例对照组中102例为吸烟者,请问吸烟与高血压的OR值为()。
A:252/360
B:102/108
C:102/320
D:(252×218)/(102×108)
E:(252×320)/(102×360)
在研究疾病的地区分布时,为了收集到较完善的人口学资料,应按下列哪一种方法划分()。
A:按行政区域划分
B:按风俗习惯划分
C:按城乡划分
D:按经济条件划分
E:按自然环境特征划分
某单位会餐的100人中,有30人因食某一被弧菌污染的食物,于会餐后的三天内发生腹泻、腹痛,这30%是()。
A:发病率
B:患病率
C:罹患率
D:感染率
E:相对危险度
在1000名60岁以上男性中进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该人群前列腺癌的现患率为10%,患者中有70例PSA检查异常,非患者中90人PSA检查异常。对于该资料能否计算PSA检查Kappa值的正确叙述是()。
A:能,因为具备计算条件
B:不能,因为没有非患者人数
C:能,因为调查人群数量足够大
D:不能,因为不具备计算条件
E:能,因为可以计算非患者人数
冠心病的预防措施不包括哪项()。
A:预防及控制高血压
B:改善饮食结构
C: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D: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E:严格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