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
日本血吸虫的主要寄生部位为()。
A:食管静脉丛
B:膀胱静脉丛
C:胃底静脉丛
D:肠系膜下静脉
E:痔静脉
腮腺炎时可见()
A:血和尿淀粉酶活性升高伴脂肪酶活性升高
B:血清S型淀粉酶升高而P型淀粉酶正常,脂肪酶活性不升高
C:血清S型淀粉酶和P型淀粉酶可同时升高,也可为两型中任何一型升高
D: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伴尿淀粉酶活性降低
E: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以S型为主,36小时恢复正常
七叶苷试验阳性的是()。
A:A群链球菌
B:B群链球菌
C:D群链球菌
D:α-溶血性链球菌
E:β-溶血性链球菌
局部产生的抗体是()。
A:IgA
B:IgM
C:IgE
D:IgD
E:IgG
肾移植后出现排斥反应,尿中出现大量()。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移行上皮细胞
D:红细胞
E:淋巴细胞
正常前列腺液的外观是()。正常前列腺液的外观是较稀薄、不透明的淡乳白色。
A:较稀薄、不透明的淡黄色
B:较稀薄、不诱明的淡乳白色
C:较黏稠、半透明的乳白色
D:较黏稠、半透明的淡黄色
E:较黏稠、透明、无色
ESBLs确证试验中,判定菌株产生ESBLs,头孢他啶/棒酸与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棒酸与头孢噻肟的抑菌环直径应相差()。
A:≤5mm
B:≥5mm
C:≥8mm
D:≥10mm
E:≥25mm
肥达试验可协助诊断的疾病是()
A:风湿热
B:猩红热
C:肠热症
D:感染性心内膜
E:立克次体病
抗体形成细胞测定是B细胞功能测定方法之一。它常用的测定方法是()。
A:红细胞凝集试验
B: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C:补体结合试验
D:溶血空斑试验
E:酶免测定
成人脑脊液的总量为()。
A:50~100ml
B:100~150ml
C:120~180ml
D:120~200ml
E:150~300ml
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细胞分类或分群的根据是()。
A:细胞核形态
B:细胞染色的深浅
C:细胞颗粒
D:细胞膜厚度
E:细胞大小
脂蛋白酶激活物是()
A:ApoB48
B:ApoE
C:ApoC
D:ApoAl
E:ApoB100
血浆脂蛋白密度最低的是()
A:CM
B:VLDL
C:LDL
D:IDL
E:HDL
激素按照其化学本质分类
不包括
()。
A:维生素衍生类
B:肽及蛋白质类
C:类固醇类
D:氨基酸衍生物类
E:脂肪酸衍生物类
男,40岁,乏力、盗汗、皮肤瘙痒1年。体格检查:肝肋下2cm,脾肋下3cm,左颈部淋巴结蚕豆大,质硬,无压痛。胸部X线片、腹部B超未见异常。骨髓涂片未见异常。若该患者怀疑为霍奇金病,下列哪项检查意义最大()
A:骨髓涂片检查
B:淋巴结活检
C:血沉
D: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出现过敏属于()。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Ⅴ型超敏反应
在检测过程中最难控制的误差是()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D:偶然误差
E:以上都不是
将外毒素用0.4%甲醛处理为无毒且保留抗原性的物质称为()
A:抗毒素
B:类毒素
C:减毒活疫苗
D:死疫苗
E:丙种球蛋白
Coombs试验是诊断哪一类溶血性贫血最重要的试验()。
A:膜缺陷
B:酶缺陷
C:血红蛋白病
D:自身免疫性溶血
E:溶血性贫血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酸性磷酸酶染色强阳性
B:骨髓铁染色示细胞内、外铁增力有较多环形铁粒幼细胞
C:糖原染色积分值增高
D: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强阳性,且可氟化钠抑制
某一正常3岁男孩体检,其外周血中含量最多的白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引起乳糜尿最常见的原因是()。
A:慢性丝虫病
B:腹膜结核
C:肾病综合征
D:肾小管变性疾病
E:先天性淋巴管畸形
关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发病的机制,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铁摄入过多
B:铁利用不良
C: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D:红细胞无效生成
E:本病有遗传性
尿沉渣检查标准化要求相对离心力为()
A:200g
B:300g
C:400g
D:500g
E:600g
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形成凝血活酶时,都需要()。
A:因子Ⅻ
B:因子Ⅰ
C:因子Ⅹ
D:因子Ⅷ
E:因子Ⅴ
外周血检查中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最可能诊断的疾病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溶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关于超敏反应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的刺激产生过强的反应
B: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产生的正常生理反应
C: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D: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E: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以生理功能变化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
CAMP试验阳性,可分解马尿酸钠的是()。
A:A群链球菌
B:B群链球菌
C:D群链球菌
D:α-溶血性链球菌
E:β-溶血性链球菌
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升高最明显的是()。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
B:急性溶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证明微生物是传染病致病因子的是()
A:巴士德(LouisPasteur)
B:李斯特(JosephLister)
C:郭霍(RobertKoch)
D:佛莱明(Fleming)
E:琴纳(Edwardjenner)
首页
<上一页
158
159
160
161
16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