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炼钢工

氧气顶吹转炉炉内钢与渣之间的界面反应是放热反应,提高温度不利与反应进行
什么是炉机对应原则?
在炼钢温度范围内,熔池中的[C%]·[O%]积基本上是一个定值,根据研究:在1600℃,PCO=1大气压下,[C%]·[O%]=()。
A:0.00025
B:0.025
C:0.0025
D:1
铁水中碳含量通常在()。
吹炼中期也称()。
A:Si、Mn氧化期
B:C氧化期
C:P氧化期
D:S氧化期
溅渣过程中利用()射流冲击熔池,使炉渣在短时间均匀喷涂在炉体表面。
A:高速氮气
B:高压氮气
C:高速氩气
关于脱氧产物的上浮速度的影响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液的粘度。钢液的粘度越大,脱氧产物上浮时所受的粘滞力即阻力越大
B:脱氧产物的密度。炼钢生产中钢液的密度基本不变,脱氧产物的密度较小时,两者的密度差即脱氧产物上浮的动力较大,因而上浮速度较快
C:脱氧产物的半径。半径越大,脱氧产物在钢液中所受的浮力也越大,上浮理论认为,脱氧产物的上浮速度与其半径的平方成正比。可见,脱氧产物的半径是影响其上浮速度的关键因素
D:钢液的温度,钢液的温度越低,脱氧产物上浮速度越快
钢按化学成分分为()
氧气流量是根据()等因素来确定的。
A:吹炼每吨金属料所需要的氧气量
B:金属装入量
C:供氧时间
D:废钢比
E:都不对
影响炉顶温度下降的因素有()
A:富氧鼓风
B:降低风温提高焦比
C:增加石灰用量
LF精炼炉的主要作用包括()。
A:合金化、除夹杂
B:提温、均匀成份和温度
C:以上两者都是
炼钢过程中向钢水中加入铝的主要目的是脱氧和()。
把炉渣的()和()的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这种图形称为炉渣的相图。
造渣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有关氢在铁液中的溶解,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氢在铁液中的溶解是放热反应,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B:锰、镍、钼、铬、钴等元素能使氢在铁液中的溶解度激增
C:钛、铌、锆和稀土元素可使氢在铁液中的溶解度激增
[Mn]+[O]=()的反应是()反应。
碳在a-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钢中白点的产生和钢中下列()元素含量高有关。
A:氢
B:氮
C:氧
D:硫
一般来说钢中碳量越高,强度就越高,面韧性越低;反之,则强度越低,而韧性越高。
电冶金方法除常规的电弧炉之外,较常用的还有()。
A:VD炉、RH炉
B:感应炉、电渣炉
C:LF炉、VOD炉
在溅渣护炉工艺中,为使溅渣层有足够的耐火度,主要措施是调整渣中的()含量。
在氧化钙(CaO),氧化亚铁(FeO),二氧化硅(SiO2)三元状态图中,代表三个纯氧化物及其相应的纯氧化物的熔点状况的是()。
A:三个顶点
B:三条边
C:三个角部
电炉装料的原则是()。
A:底重、中轻、上轻碎
B:底轻、中轻碎、上重
C:底轻、中重、上轻碎
在我国冶金材料中的专业术语“WZ”是()的标号。
A:耐火度
B:高温抗折强度
C:热震稳定性
电炉熔化后取样、测温必须炉内料熔清,钢水温度为()方可取样测温。
A:1500℃
B:1550℃
C:1600℃
目前采用的脱氧方法()。
A:沉淀脱氧
B:真空脱氧
C:扩散脱氧
以下哪项不属于目前我国钢铁冶炼应加快推广的重点关键技术“三干三利用”中“三干”技术()。
A:干法熄焦
B:高炉干渣处理技术
C:高炉煤气干法除尘
D:转炉煤气干法除尘
避免出钢过程中下渣过多主要是为了控制()。
A:回硫
B:回磷
C:回Mn
D:回C
转炉放散烟囱的作用是什么,对其有哪些要求?
向镇静钢中加Al是为了保证()和细化晶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