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土地登记理论与方法
下列属于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意见内容的有()。
A:拟订的处理结论
B:争议的事实、理由和要求
C: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
D:当事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
E: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法规等依据
()是关于企业改制和破产使用国有土地的情况的正确叙述。
A: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或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手续后作为资产入股的,土地使用权确定给股份制企业
B: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的,土地使用权确定给股份制企业
C:国家将土地使用权租赁给股份制企业的,土地使用权确定给股份制企业
D: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或以划拨的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手续后,出租给股份制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不变
E: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企业破产后,土地使用权可转让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等规定,下列正确的是()。
A:土地使用者不可在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有偿取得
B: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
C:土地使用者不可在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无偿取得
D:土地所有者不可在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低偿取得
()不作为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受理。
A:土地侵权案件
B:行政区域边界争议案件
C:土地违法案件
D: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
E:村民宅基地使用权之间的争议
依《宪法》和《土地管理法》规定,对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分为()。
A:法律规定为集体所有的土地
B:未规定为国家所有土地
C:未经国家征用的土地
D:依集体土地所有权推定原则所推定的土地
E:经国家征用但仍为集体所使用的土地
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正确的是()。
A: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B: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C: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根据规定给予批准
D: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E: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市级人民政府批准
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的法律依据有()。
A:《土地改革法》
B:《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简称《人民公社六十条》)
C:《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
D:《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
E:《确定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根据《土地改革法》,规定了国有土地的范围和使用办法,对地主在城市郊区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予以()。
A:征收
B:征用
C:没收
D:划拨
国有土地所有者代表依法将国家土地所有权的部分权能让与土地使用者。()对土地依法享有收益权,并保有最终处分权。
A:土地使用者
B:土地转让者
C: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D:国家
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
不属于
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是()。
A:国家依法征用的土地
B:依法划定为集体所有的土地
C:国家未确定为集体所有的土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滩以及其他土地
D:农村和城市郊区中依法没收、征收、征购为国有的土地
()是应分阶段处理的土地权属问题。
A:正确处理国家所有土地与集体所有土地之间的土地权属问题
B:正确处理集体之间土地所有权的归属问题
C:处理国家建设征用集体土地和集体之间使用土地的土地权属问题
D:已经征收过的土地,无论退还给集体或拨给其他农民集体使用,其国有的性质都不得改变
E:集体所有土地的推定原则,即不能证明为国家所有的土地归集体所有
我国整个土地利用权体系的核心是()。
A:土地抵押权
B:土地租赁权
C:地役权
D:土地利用权
()是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主体。
A:地方政府
B:国家
C: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
D:境内外法人、非法人组织及自然人
()是我国土地权利体系的设置原则。
A:土地的分区利用原则
B:一物一权原则
C:坚持从实际出发原则
D:土地权利变动的公示与公信原则
E:物权法定原则
根据土地权利主体的特殊性,可以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是()。
A: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B: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C:非本集体经济的城镇居民
D:本集体经济的城镇居民
根据《瑞士民法典》规定,正确的是()。
A:需役地被分割时,其地役权的通常利益部分仍然存续
B:地役权在某些部分上存续,未供役部分的所有人,可请求注销其地役权
C:供役地被分割时,其他役权通常仍在各部分存续
D:地役权在某些部分上已不存续或因某些情况未能存续时,未供役部分的所有人,可请求注销其地役权
E:地役权的行使因某些情况仅限于其中一部分时,供役地人可请求涂销其他部分的地役权
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应当遵循的原则
不包括
()。
A:公平原则
B:公正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协议出让原则
作为土地他项权利的承租权以()的存在为前提。
A:土地使用权
B:土地配置权
C:土地抵押权
D:土地租赁权
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土地的利用具有很强的(),一般来说价值又十分重大,因此,法律对有关土地权利的内容作出规定,是十分必要的。
A:效益性
B:价值性
C:法制性
D:社会性
根据《人民公社六十条》规定,当时集体土地可以承认的征收或使用土地的形式
不包括
()。
A:界级与面积不吻合的问题
B:签订过转让、使用土地协议
C:经有关部门批准或同意的
D:用地单位所有制变更的
土地确权是一项()。
A:法律行为
B:政府行为
C:土地管理行为
D:担保行为
在土地权利中,土地发包人的权利主要包括()。
A:发包本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依法由本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
B:依法维护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不受侵犯
C:发包人作为农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人,对于任何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的土地行为无权制止
D:监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依法享有农民集体土地的收益权
E: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的行为
根据我国现行的政权体制,国家所有权的唯一代表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家行政总管理局
C:国务院
D:国家资源局
依法确定土地权利的归属,即确定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归谁所有,指的是()。
A:土地确权
B:土地地上权
C:土地凭借权
D:土地地役权
根据《担保法》、《物权法》的规定,正确的有()。
A:依法承包并经登记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使用权可以抵押
B:依法承包并经登记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使用权可以转让
C:依法承包并经登记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所有权可以抵押
D:需获得发包人的同意
E:需获得承包人的同意
耕作权的主体包括()。
A:标的物所在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B:标的物所在地的农民个人
C:被征地以前土地所有权人
D:被征地以前土地使用权人
E:缺少地的农民个人
为培育和发展土地使用权市场,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它使得()。
A: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制度不但在内容上得到了一定的完善,而且在法律形式及其效力上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B:国有土地所有权的出让和转让制度不但在内容上得到了一定的完善,而且在法律形式及其效力上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C: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租赁和转让制度不但在内容上得到了一定的完善,而且在法律形式及其效力上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D:国有土地凭借权的出让和转让制度不但在内容上得到了一定的完善,而且在法律形式及其效力上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狭义的土地确权是指()。
A:依法确定土地权利的归属
B:依法确定土地权利
C:土地权利分别是主体、客体、内容
D:法规体系
国家土地权利的行使()归属。
A:等同于权利的
B:不等同于权利的
C:是单一代表
D:毫无疑问
租赁关系终止,土地使用权人收回土地,还应当()。
A:办理解除合同的手续
B:向土地登记机关办理相应的登记备案手续
C:当事人双方签订解除合同的书面约定
D:重新签订租赁合同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