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医临床三基(医师)

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
A:2:1
B:5:1
C:8:3
D:6:1
E:1:1
《金匮要略》薯蓣丸中用量最大的两味药物是()
A:薯蓣、甘草
B:薯蓣、干地黄
C:薯蓣、茯苓
D:干地黄、茯苓
E:干地黄、大枣
易致肿疡的外邪是()
A:风寒之邪
B:寒湿之邪
C:燥热之邪
D:火热之邪
E:暑湿之邪
芍药汤的功用包括()
A:调气
B:燥湿
C:行血
D:泻下
E:清热
通睛的主要临床特征和发病机制是什么()
A:双眼同时注视时,目珠偏于内眦
B:眼位向颞侧偏斜
C:眼外伤后的目珠偏斜
D:眼位向鼻侧偏斜
E:眼珠突然偏斜,转动受限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儿,2岁。发热咳嗽4日,加重伴气促1日就诊。患儿4日前因受凉起病,当时发热,轻咳少痰,鼻塞,流清涕。曾就诊于当地卫生院,服西药(药名不详)3日,病情无改善,纳差尿黄,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肾虚腰痛,无明显阴阳偏盛者,可服用()
A:河车大造丸
B:补髓丹
C:六味地黄丸
D:青娥丸
E:金匮肾气丸
二尖瓣狭窄的超声心动图改变不会出现()
A:二尖瓣增厚
B:二尖瓣开放受限呈圆顶状
C:左房扩大
D:前叶呈城墙样改变
E:后叶呈异向运动
乙醚吸入麻醉前用安定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腺体的分泌
B:解除胃平滑肌的痉挛
C:消除患者麻醉前紧张情绪
D:解除忧虑和减少呕吐的发作
E:增加肌松作用
试述地龙的药性、功效及其临床应用。
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针灸治疗除主穴外,夜间发作加()穴,白昼发作加()穴。
下列哪些治疗大法是《金匮要略》首篇提出来的()
A:虚实必须异治
B:表里当分缓急
C:新旧宜有先后
D:治病当随其所得
E: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HBV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A:输血传播
B:粪-口传播
C:垂直传播
D:密切接触传播
E:呼吸道传播
"浊气在上,则生飧泄。"
何谓天疱疮?试述其分型及特点。
口噼的证候特征()
A: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
B:口眼斜,耳后疼痛,神志清楚
C:周期性发作神昏,肢体抽搐
D:突然神昏,四肢逆冷,移时苏醒,醒后如常人
E: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
弱脉实际上是相兼脉,包括()
A:细脉
B:缓脉
C:虚脉
D:沉脉
E:微脉
易化扩散顺浓度梯度进行,所以不再需要消耗任何形式的能量。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主方、治法与用药)患者,男性,28岁。发热2日。感冒发热持续不退,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其如疟状,伴头痛,眩晕,口苦,咽干而微渴,呕恶不欲食,胸胁满闷。舌质红苔淡黄,脉弦略数,体温38,9℃。
治疗惊骇恐惧型小儿夜啼的常用方剂是()
A:定魂丸
B:酸枣仁汤
C:朱砂安神丸
D:补心丹
E:养血安神丸
住院病历中,住院病历首页应排在()
A:第1页
B:护理记录与住院证之间
C:住院病历之前
D:完全病历之后
E:最后1页
《金匮要略》苓桂甘枣汤中重用茯苓的目的在于通阳利水以防冲逆。
黄苔主热和痰证。
试述十二经脉的体表的循行部位如何?
不是天麻、全蝎共同适应证的是()
A:破伤风
B:脾虚慢惊
C:小儿急惊
D:肝阳眩晕
E:风湿痹证
小儿正常血压计算公式: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肛门湿疹中医辨证为血虚风燥,方选()
A:滋水清肝饮
B:萆薢渗湿汤
C:四物汤
D:归脾汤
E:当归饮子
燥干清窍
脚湿气临床常分为()()、脱屑型3型。
一般不含上皮成分的肿瘤是()
A:脉管瘤
B:畸胎瘤
C:癌肉瘤
D:囊腺瘤
E:多形性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