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传染病学高级职称

用于鉴别流脑与流行性出血热的是( )
A:尿常规检查
B:脑脊液检查
C:发病季节
D:免疫学检查
E:周围血白细胞计数
关于空肠弯曲菌肠炎的临床表现,叙述正确是( )
A:阵发性腹部绞痛
B:无痛性腹泻
C:大便均为水样
D:大便均为脓血
E:可发展为肠穿孔
疟疾患者红细胞受破坏或溶解,除了由于寄生的疟原虫成熟裂殖体引起红细胞破坏外,还可能的原因是().
A:肾脏病变
B:血小板减少引起
C:免疫病理变化引起
D:骨髓造血功能亢进
恙虫的发育周期包括____、____、____及成虫,其中只有____为寄生性。
关于甲型H1N1流感,正确的是()
A:患者愈后可获得免疫力
B:妊娠和肥胖不是重症危险因素
C:不易形成大流行
D:主要传染源是隐性感染者
E: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预后差,死亡率较高
患儿男,7岁,因“发热1d,左拇指痛伴全身皮疹5h”来诊。患者1d前出现发热,稍咳,家长给予口服复方磺胺甲恶唑,次日体温不退,头痛、咽部不适,面红,全身痒,皮疹,左拇指剧痛。查体: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全身皮肤可见弥漫性、针尖大小的红色皮疹;左拇指甲沟有红肿、化脓,触痛明显。血常规:WBC15×109/L,N0.84,L0.16。诊断考虑为()
A:麻疹
B:风疹
C:猩红热
D:药疹
E:外科型猩红热
抗微生物药物临床应用的原则有哪些?
图示皮肤型黑热病,下列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 )
A:婴幼儿发病为主
B:多数患者无黑热病史
C:结节可连成片类似瘤型麻风
D:皮损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但在胸背部为多
E:全身情况极差,一般无法工作及劳动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成为艾滋病人时,会出现( )
A:长期低热
B:体重下降
C:盗汗
D:慢性腹泻
E:全身淋巴结肿大
炭疽最主要的传染源是( )
A:病人
B:病原携带者
C:猪、牛、羊等食草动物
D:肉食动物
E:哺乳动物
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SARS按___________传染病上报疫情。
国内外的研究发现,钩体_______的差别与致病力有关。
男,34岁,东北籍,高热、头痛6天,谵妄、皮疹1天,于2005年1月入院,发病前二周曾经出差,坐火车拥挤有许多民工带铺盖等行李。体检:T41℃,P112次/分,BP120/80mmHg,躯干、四肢满布充血性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脏不大,脾肋下可及2cm,质软,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Hb15g/L,WBC4.9×109/L,PLT120×109/L。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对该病例应进一步做哪一检查以协助诊断()
A:立克次体凝集反应
B:骨髓培养
C:血培养
D:外-斐反应
E:皮疹处刺破取组织液直接涂片染色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该病例的诊断考虑为()
A:莱姆病
B:钩端螺旋体病
C:伤寒
D:斑疹伤寒
E:布鲁菌病
EV71病毒属于()
A:肠道病毒
B:疱疹病毒
C:黄热病毒
D:细小病毒
E:副黏病毒

男,35岁。于10月8日入院。5天前出现寒战、高热、大汗热退,退热后一般情况尚可,发作间隔无明显规律,服用氯喹及伯氨喹数天后感腰痛,排酱油样尿,并出现尿量减少,查体:巩膜轻黄染,脾肋下2cm,血常规:WBC8×109/L,HB53g/L,N68%。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下列哪项处理不恰当()
A:立即停用伯氨喹和氯喹
B:改服奎宁
C:静滴5%碳酸氢钠
D:静滴氢化可的松
E:输血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服用伯氨喹的目的是()
A:杀灭休眠子,防止复发
B:杀灭裂殖体,控制临床症状
C:杀灭人体内配子体,防止疟疾传播
D:杀灭速发型子孢子,病因预防
E:杀灭蚊体内配子体,防止疟疾传播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本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败血症
B:钩端螺旋体病
C:病毒性肝炎
D:伤寒合并急性溶血
E:恶性疟并发黑尿热
男,23岁,寒战、稽留高热6天,伴意识障碍3天入院,有蚕豆病史,查体:昏睡状态,皮肤巩膜黄染,脾大,血常规:WBC11×109/L,HB60g/L,N82%。 如上述结果为阳性,该病的病原治疗应选用()
A:喹诺酮
B:利巴韦林
C:氯喹+伯氨喹
D:青蒿琥酯
E:甲硝唑
患者,男,21岁,1个月前有不洁性交史,1星期前在冠状沟处出现一红斑、丘疹,很快破溃,形成溃疡,椭圆形,直径1cm左右,边界清楚,稍高出皮面,上有少量渗出物,不痛。近几天一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较硬,散在不融合,无疼痛及压痛,皮肤表面不红。哪种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A:腹股沟肉芽肿
B: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C:软下疳
D:尖锐湿疣
E:梅毒
临床诊断钩体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接触疫水或其他接触感染的机会
B: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
C:显凝试验阳性
D:血、尿培养阳性
E:尿蛋白阳性
干扰素有何副作用?
我国南方某市7月遭受洪水袭击,3天后陆续出现一批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并有逐日增多的趋势,第7天累计达70余例,患者均突起发热,体温38℃~40℃,结膜充血,全身疲乏,下肢酸痛,严重者不能行走,部分患者咳嗽,痰中带血丝,少数患者出现黄疸。血象:WBC(7~15)×109/L,中性粒细胞稍高。尿蛋白微量至++。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为了迅速控制这次流行,最重要的措施是()
A:隔离患者
B:接触洪水者进行医学观察
C:全城预防接种
D:全市开展灭鼠运动
E:可疑疫水接触者口服多西环素进行预防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如未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这次流行如何发展()
A:持续10天左右
B:持续20天左右,高峰在洪水后7~14天
C:持续30天左右
D:持续半年左右
E:持续一年以上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患者发热的原因最可能是()
A: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B:流行性感冒
C:钩端螺旋体病
D:沙门菌属感染
E: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治疗囊尾蚴病首选()

男,48岁,农民,因慢性腹泻10年,不规则发热及右上腹痛3个月,咳棕色痰10天,于2004年8月15日入院。
病人于10年前开始腹泻,每隔1~3月发作1次,每次历时10余天,发作时每天大便数次,带血粘液,其中血液多,呈暗红色或鲜红色,无发热、腹痛及里急后重,前几年服“氯霉素”、“土霉素”可缓解,近几年来发作频繁,服上药无效,近3个月来有不规则畏寒、发热(未测体温)、盗汗,并有右上腹痛,呈持续性,不放射。1个月来双下肢水肿。近10年来咳棕色痰,约300ml,大便2~4次/d,有血便,无里急后重,食欲差,消瘦明显,卧床不起,在当地诊断为“胸膜炎,包裹性胸腔积液,肝癌”而转来我院。
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史,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体格检查:T38℃,P110次/分,R20次/分,BP98/60mmHg,慢性消耗病容,面色苍白,神清,无黄疸,淋巴结不大,颈软,右侧下胸部肋间隙饱满,凹陷性水肿,有明显压痛点,叩诊右第4肋以下为实音,右下肺呼吸音低,未闻啰音,心率110次/分,无杂音,腹稍胀,肝在肋下3cm,质较硬,无结节感,有压痛及明显叩痛,无腹水征,肠鸣音正常,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无病理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Hb60g/L,WBC14×109/L,N0.80,L0.20;久放的大便检查为稀便带粘液血,镜检示RBC(++),WBC0~9个/HP,未见阿米巴原虫。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本病例应诊断为哪种疾病?为进一步确诊还应做哪些检查?该病人如何治疗?
猩红热的病原体为革兰染色阴性的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HIV感染后CD4T淋巴细胞受损的主要机制有( )
A:病毒直接损伤
B:非感染细胞通过形成融合细胞而受损
C:HIV感染干细胞
D:免疫损伤
E:Ⅲ型变态反应
丝虫病的淋巴管曲张常见于( )
A:上肢
B:阴囊
C:精索
D:腹股沟
E:大腿外侧
有关成人心电图正常值错误的是()
A:PR间期0.12~0.20秒
B:P波时限<0.12秒
C:V1、V2导联J点上抬一般<0.2mV
D:QRS波群时限一般不超过0.11秒
E:QTc间期>0.44秒
老年伤寒的特点( )
A:症状不典型
B:体温不高
C:病程迁延
D:易伴发心、肺功不全
E:病死率高
移位性蛔虫病及蛔虫病并发症以哪种最常见
A:胆道蛔虫病
B:蛔虫性胰腺炎
C:蛔虫性阑尾炎
D:蛔虫性肠梗阻
E:蛔虫性肝脓肿
患者男,32岁,因“咳嗽、咳痰、全身乏力40+d,加重伴发热20+d”来诊。曾在当地卫生院用头孢菌素治疗未见好转。查体:T38.8℃,P98次/min,R25次/min,BP135/75mmHg;意识清楚;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部平坦,肝、脾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双下肢未见压凹性水肿,病理反射未引出。规范的治疗方法是()
A:卧床休息
B:2HS/16HP
C: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4~8周
D:2HRZSE./4HR
E:2HSPE/4HRE
F:2HSP/22HP
G:G.2HRZS/10HRH.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1~2周
霍乱的病理变化为()
A:肠黏膜有炎症改变、浅表溃疡
B:胆囊内无胆汁
C:肾脏有炎症改变及变性
D:心、肝、脾无出血
E:严重脱水,肌肉及组织干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