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

产生IFN-β的细胞是()
A:单核-吞噬细胞
B:B细胞
C:T细胞
D:血管内皮细胞
E:成纤维细胞
妊娠试验测定的激素是()
A:雌激素
B:胎盘催乳素
C:胎盘专一性蛋白
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E:孕激素
红细胞外来因素所致溶血是()
A: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B:海洋性贫血
C:丙酮酸激酶缺乏
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E: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纤溶酶原的内激活途径是()
A:某些人工制剂注入体内激活纤溶酶原的过程
B:由凝血因子(ⅫAK)裂解纤溶酶原的过程
C:血管内皮细胞上的t-PA裂解纤溶酶原的过程
D:因子Ⅻ的激活到FⅨa-Ⅷa-Ca2+PF3复合物的形成
E:组织因子的释放到TF-Ⅶa-Ca2+复合物的形成
采用ELISA竞争一步法检测抗HBc抗体 如果固相包被的物质是抗原酶标记物是()
A:酶标记的HBeAg
B:酶标记的抗HBe抗体
C:酶标记的抗HBc抗体
D:酶标记的鼠抗人IgG抗体
E:酶标记的鼠抗人抗体
关于MTT比色法检测IL-2活性,表述错误的是()
A:需要IL-2依赖细胞株
B:活的增殖细胞具有吸收MTT的能力
C:颜色深浅反应细胞代谢活性的强弱
D:可反应B细胞的功能
E:结果以U/ml表示
肠道菌作用可以给人体提供()
A:维生素E
B:维生素K
C:维生素PP
D:维生素C
E:维生素D-
反复测定样品中某物质的结果很接近于真值,说明所采用的测定方法()
A:准确度高
B:精密度高
C:灵敏度高
D:重复性好
E:实用性强
下列哪一组在维持血小板的形态、释放和收缩中起重要作用()
A:骨架系统和收缩蛋白
B:致密颗粒、α-颗粒和溶酶体颗粒
C:ADP、β血小板球蛋白
D:ATP和纤维蛋白
E:微管、微丝和膜下细胞丝

患儿,男,6岁,发热、咽痛、咳嗽一周。体检:体温39℃,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外周血检查结果:Hb110g/L,RBC4.0×1012/L,WBC18.5×109/L。LYM0.08,MID0.06,GRAN0.86,涂片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胞质中可见中毒颗粒和空泡。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上述病例白细胞直方图变化可显示()
A:小细胞区右侧和中间细胞区之间区域异常
B:小细胞区异常
C:大细胞区增高,小细胞区明显降低
D:中间细胞区与大细胞区之间区域异常
E:小细胞区降低,中间细胞区增高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根据上述资料,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粒细胞性白血病
B:化脓性感染
C:病毒性感染
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伤寒
准确度最高的临床生化方法为()
A:经典方法
B:对比方法
C:常规方法
D:参考方法
E:决定性方法
下列哪种疾病中,血清肌酸激酶水平通常最高()
A:Limb-girdle肌营养不良
B:神经源性肌萎缩
C:重症肌无力患者
D:Duehenne肌营养不良发病前
E:Duehenne肌营养不良发病后
口服药物通过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血管外注射给药时,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A:主动转运
B:被动扩散
C:滤过
D:易化扩散
E:胞饮
巨噬细胞可提呈()
A:TI-抗原
B:细菌抗原
C:病毒抗原
D:肿瘤抗原
E:LPS
只有一种类型核酸的微生物是()
培养时可形成油煎蛋状菌落的是()
属于真核微生物的是()
缺乏细胞壁的原核型微生物是()
A:衣原体
B:病毒
C:支原体
D:螺旋体
E:真菌
服用铋剂时的粪便颜色为()
A:鲜红色
B:暗红色
C:白色或灰白色
D:绿色
E:黑色或柏油色
诊断神经性梅毒的首选试验是脑脊液()
A:蛋白定量
B:免疫球蛋白测定
C:压力测定
D: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
E:螺旋体荧光抗体吸收试验
Bohr效应是指()
A:PO2改变而影响Hb携氧能力的现象
B:pH改变而影响Hb携氧能力的现象
C:脂肪酸改变而影响Hb携氧能力的现象
D:温度改变而影响Hb携氧能力的现象
E:2,3-二磷酸甘油酸改变而影响Hb携氧能力的现象
根据底物浓度一定时酶活性与酶量成正比,当底物浓度范围设计在10~20Km、底物消耗率为1%~5%时,其初速度可达最大速度的()
A:90%~95%
B:85%~90%
C:80%~85%
D:75%~80%
E:70%~75%
红细胞膜上的主体蛋白又称为()
A:内在蛋白
B:外源性蛋白
C:血影蛋白
D:转运蛋白
E:酶蛋白
以下是菌群失调的诱因,但应除外()
A:使用抗生素
B:医疗措施的影响
C:细菌变异
D:细菌寄居部位改变
E:使用激素
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与下列哪组分子间的作用无关()
A:BCR对抗原的识别和结合
B:IL-2对B细胞的作用
C:BCR对APC表面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的识别和结合
D:IL-4对B细胞的作用
E:B细胞表面CD40与Th细胞表面CD40L的作用
以下关于补体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溶解细胞、促进吞噬的作用,但无炎性介质效应
B:是一组具有酶促反应活性的脂类物质
C: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D:对热稳定
E:在血清中C1含量为最高
关于判断结扎术成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术后第4周开始检查,每周1~2次,连续观察2次,查不到精子
B:术后第4周开始检查,每周1~2次,连续观察3次,查不到精子
C:术后第5周开始检查,每周1~2次,连续观察2次,查不到精子
D:术后第5周开始检查,每周1~2次,连续观察3次,查不到精子
E:术后第6周开始检查,每周1~2次,连续观察3次,查不到精子
利于进行床边检测的实验技术为()
A:ELISA
B:荧光免疫
C:放射免疫
D:酶免疫印迹
E:胶体金层析
以醋酸纤维薄膜为支持物进行血清蛋白电泳,使用pH8.6巴比妥缓冲液,各种蛋白质的电荷状态是()
A:白蛋白和球蛋白都带负电荷
B:白蛋白带负电荷,球蛋白带正电荷
C:白蛋白和α1球蛋白带负电荷,其他蛋白带正电荷
D:白蛋白和α1、α2球蛋白带负电荷,其他蛋白带正电荷
E:白蛋白和球蛋白都带正电荷

男性,62岁,全身骨痛半年,10年前曾做过全胃切除术。体检: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无肿大。检验:血红蛋白量95g/L,白细胞数3.8×109/L,血小板数85×109/L。血清IgG55g/L,IgA10g/L,IgD0.2/L,IgM6g/L,IgE0.8g/L。胸部X线片显示:肋骨有破坏。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对诊断该病最有重要价值的检查是哪一项()
A:蛋白电泳
B: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检测
C:血钙测定
D:细胞化学染色
E:骨髓检查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首先考虑下列哪种疾病()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骨髓转移癌
C:多发性骨髓瘤
D:骨质疏松症
E:恶性淋巴瘤
培养布氏杆菌应接种于()
A:血平板
B:巧克力平板
C:罗氏培养基
D:肝浸液培养基
E:吕氏培养基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最大的上皮细胞是()
A:肾小管上皮细胞
B:表层移形上皮细胞
C:中层移形上皮细胞
D:底层移形上皮细胞
E:鳞状上皮细胞
ALT、AST增高见于()
A:帕金森病
B:结核性脑膜炎
C:脑肿瘤
D:脑萎缩
E:细菌性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