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员

装炮作业中,()可以作为炮棍装药。
A:铝质棍子
B:铜质棍子
C:木棍
D:不锈钢棍子
土的工程分类中,错误的是()。
A:土颗粒组成特征应以土的级配指标的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表示
B:不均匀系数反映粒径分布曲线上的土粒分布范围
C:曲率系数反映粒径分布曲线上的土粒分布性状
D:细粒土应根据塑性图分类。土的塑性图是以塑限为横坐标。液限为纵坐标构成的
在测试路面摩擦系数试验中,滑块的校准长度是()mm,每一点测()次。
若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为C50,所用碎石其母岩抗压强度不应低于50MPa。
根据多项指标的优劣将水泥划分为合格品、不合格品和废品等,如: ①当水泥的关键指标很好的满足要求时,该水泥就是合格品; ②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合格,而终凝时间合格,该水泥是废品; ③强度检验达不到等级要求的水泥是不合格品而不是废品; ④通过具体限定游离CaO、游离MgO和SO3含量来确保水泥的安定性; ⑤水筛法检验水泥细度合格,而负压筛法检验不合格,该水泥是不合格品; ⑥废品水泥严禁使用,而不合格水泥可酌情考虑相应的使用范围。 上述有关品质判断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采用3m直尺连续测定对已形成车辙的旧路面进行路面状况评定时,应以()作为测定位置。
A:车辙中间位置
B:行车道边缘
C:行车道中线
D:行车道一侧车轮轮迹线
简述桥面铺装的功能。
钢弦式表面应变计安装完成后,应使其初始频率与出厂标定的初始频率值一致。
硫酸铜法测镀层均匀性时,试样每次浸泡时间为()。
A:30s
B:1min
C:2min
D:5min
采用计算机考试的应使用质检总站规定的专用程序,()组成试卷,当场确定考生成绩。
A:在由省质检站建立的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
B:当场随机抽取试题
C:在由质检总站的专家组命制的题目中抽取试题
D:按照专用程序要求的试题
做液塑限试验时土中有机质含量不大于( ).
A:2mm
B:0.5mm
C:0.25mm
D:5mm
对于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来说,只有在其符合基本要求的规定时,才能进行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
承载比试验试件应浸水2昼夜。
由于工期紧,客户要求检测机构缩短规范标准规定的样品养生时间或样品静置时间完成检测项目时,应做以下处理()
A:依据不符合检测工作的程序
B:依据采用非标准方法程序
C:依据充许偏离的程序
D:不可以做该项目
根据多项指标的优劣将水泥划分为合格品、不合格品和废品等,如:②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合格,而终凝时间合格,该水泥是废品③强度检验达不到等级要求的水泥是不合格品而不是废品⑤水筛法检验水泥细度合格,而负压筛法检验不合格,该水泥是不合格品⑥废品水泥严禁使用,而不合格水泥可酌情考虑相应的使用范围上述有关品质判断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砼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的为大体积砼。
简述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为满足路用性能的要求,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应达到()基本要求。
A:最大密实度
B:最大空隙率
C:最大摩擦力
D:最小摩擦力
在灌砂过程中,如果储砂筒内的砂尚在下流时即关闭开关,则压实度结果将比正常结果()。
A:偏大
B:偏小
C:一样
D:无规律
如果要测量振动体的位移,应使ω/ωn尽可能小。
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沥青混合料选用的沥青用量应比最佳沥青用量适当小一些。
围岩内部位移量测时,锚固器安装位置的一般原则是()
A:沿钻孔均匀安装
B:钻孔深处布点稀、浅处布点密
C:钻孔深处布点密,浅处布点稀
D:钻孔中部布点密,两头布点稀
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是指水泥混凝土具有()和()等几方面的一项综合性能。
引起水泥安定性问题的原因是()。
A:三氧化硫
B:游离氧化钙
C:游离氧化镁
D:游离碱性物质
防眩设施在施工过程中不应损伤金属涂层。任何形式涂层的损伤,均应在48h之内给予修补。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坍落度以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表示。三次试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有一个超过()时,取中间值作为该批的试验结果。
A:5mm
B:10mm
C:15mm
D:20mm
钢筋加工机械所有转动部件应有制动装置。
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要求,I沥青混凝土稳定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KN,流值()0.1mm;其他等级公路()KN,流值()0.1mm。
以下关于注浆堵水说法正确的有()
A:注浆堵水主要作用是封堵裂隙,隔离水源,堵塞水点,以减少洞内涌水量,改善施工条件
B:注浆浆液常用的有:水泥浆液、水泥-水玻璃浆液以及各种化学浆液
C:注浆方式可分为分段注浆和全段注浆
D:注浆扩散半径与岩石裂隙大小、浆液粘度、凝固时间、注浆量无关,只与注浆速度和压力有关
单向单循环试验加载、卸载应分级进行,每分级荷载可为预计最大试验荷载以及每级卸载可为分级荷载的比例分别为()
A:1/5;2倍;
B:1/10;2倍;
C:1/12;1/2;
D: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