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传染病学高级职称

人群对钩体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较持久的同型免疫力,但不同型别间无交叉免疫。
伤寒的典型表现不包括()
A:卡他症状
B:持续发热
C:肝脾大
D:相对缓脉
E:消化道症状
女,68岁,有糖尿病史20余年,近3个月来反复出现咳嗽、咳白黏痰,不易咳出。3天前出现痰中带血。既往无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体检:T37.5℃,R20次/分,P82次/分,BP140/90mm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湿啰音。快速血糖检测示12.5mmol/L;血常规示WBC12×109,N80%;胸片示肺纹理增粗。 根据患者的咯血史,还需要考虑的疾病不包括()
A:肺癌
B:肺结核
C:支气管扩张
D:上呼吸道感染
E:细菌性肺炎
引起霍乱的弧菌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肥达反应下列哪项错误( )
A:应用伤寒沙门菌“O”与“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
B:对伤寒与副伤寒有确定诊断价值
C: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
D:第4周的阳性率可达90%以上
E:约有1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疑似败血症病人做病原学检查时,每次采血量新生儿和婴儿不少于______ml,年长儿和成人不少于_______ml。
β型溶血性链球菌侵入人体后可产生下列哪些病变( )
A:化脓性病变
B:中毒性病变
C: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D:变态反应性病变
E:肾病综合征
如何鉴别正常人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人血清中的嗜异性抗体?
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诊断主要依据()
A:流行病学资料
B:明显的"三红,三痛"
C:低血压休克
D:典型的五期经过
E:综合临床特征性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

患者,男性,35岁,农民,因发现解乳白色尿液1月而来院。3个月前反复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痛,当时未重视。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血吸虫病
B:华支睾吸虫病
C:姜片虫病
D:丝虫病
E:肠炎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
A:硫氯酚
B:乙胺嗪
C:吡喹酮
D:阿苯达唑
E:槟榔
狂犬咬伤后是否发生狂犬病的影响因素有()
A:伤口的深度和严重性
B:咬伤的部位
C:是否及时接种狂犬疫苗
D:被咬伤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
E:被咬伤者的年龄和性别
简述布氏杆菌病急性期与慢性期分别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对携带有EBV的B淋巴细胞起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
A:浆细胞
B:巨噬细胞
C:CTL
D:中性粒细胞
E:NK细胞
下列哪种细菌所致的败血症较易引起DIC( )
A:大肠埃希菌
B:金葡菌
C:厌氧菌
D:真菌
E:铜绿假单胞菌
广泛接种鼠疫菌苗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下列疑似败血症病人血培养注意事项中哪项是正确的( )
A:送检1次后立即应用抗菌药物
B:每次采血量3~5ml
C:是否应用过抗菌药物对结果影响不大
D:在病人有寒战、高热时进行
E:骨髓培养的阳性率不如血培养
何种细菌可引起“神奈川”现象( )
A:副溶血弧菌
B:变形杆菌
C:葡萄球菌
D:沙门菌
E:蜡样芽胞杆菌
EHFV其基因RNA可分为L(大)、M(中)、S(小)3个片段,它们分别编码聚合酶膜蛋白和核衣壳蛋白。
确诊人轮状病毒感染有赖于( )
A:病毒核酸
B:查粪便中的病毒抗原
C:免疫电镜观察到病毒颗粒
D:血清抗体的检测
E:大便培养
关于免疫反应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机体的免疫反应对传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B:所有免疫反应都是对机体有利的
C: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D:变态反应都是特异性免疫
E: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属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
B:曾被命名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
C:革兰染色阴性
D:专性细胞内寄生菌
E:以上都是
白喉杆菌的主要致病因子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侵袭力
D:变态反应
E:过敏
猩红热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
重型乙脑患者极期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较少见的是( )
A:心功能衰竭
B:高热
C:抽搐
D:呼吸衰竭
E:意识障碍
下列哪些为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 )
A: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B:可累及下颌下腺或舌下腺
C:通常一侧腮腺肿大2~4天后又累及对侧
D:挤压腮腺时有脓液自腮腺导管口流出
E: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
男,39岁,农民,因发热4天伴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轻咳、尿量减少于2005年8月20日就诊。 查体:T40℃,P126次/分,R40次/分,BP90/66mmHg,急性病容,咽充血,上腭有2个可疑出血点,肺部少许干啰音,肝肋下1cm,双肾区叩痛,腹股沟可扪及数个蚕豆大小的淋巴结,轻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4g/L,WBC14×109/L,N0.85,L0.15。尿常规:尿蛋白(+),RBC2~6个/HP,WBC0~2个/HP。 请问如何处理此病人?
疟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是( )
A:裂殖体
B:配子体
C:裂殖子
D:环状体
E:感染性子孢子
间日疟典型热型( )
伤寒极期典型热型( )
布氏杆菌病典型热型( )
恶性疟典型热型( )
A:波浪热
B:稽留热
C:弛张热
D:回归热
E:不规则热
患者男,27岁,因“发热、咳嗽伴呼吸困难3周”来诊。曾接受头孢菌素及环丙沙星治疗,症状无改善。患者单身,在旅馆中当服务员。查体:T38.8℃,P110次/min,R30次/min,BP110/58mmHg;双肺闻及捻发音及支气管呼吸音。血常规:Hb138g/L,WBC3.80×109/L,N0.80,L0.07,M0.11,PLT331×10/L;血生化:基本正常;痰抗酸杆菌涂片(-);SpO280%。入院后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患者仍发热、呼吸困难。查HIV抗体(+);胸部X线片:“毛玻璃样”间质性浸润改变。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应给予的药物是()
A:青霉素+甲硝唑
B:红霉素
C:复方磺胺甲恶唑(复方新诺明)
D:异烟肼、利福平及吡嗪酰胺
E:丁氨卡那霉素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A:肺结核
B:肺脓肿
C:社区获得性肺炎
D:军团菌感染
E:肺孢菌肺炎
患者男,89岁,因“间断咳嗽、咳痰、气喘30年,加重伴发热5d”来诊。患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30年,曾多次因咳嗽、咳痰、气喘加重及发热住院。5d前再次发作。查体:T39.4℃,P102次/min,R24次/min,BP160/70mmHg;咽部无充血,双肺满布高调哮鸣音,双下肺未闻及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WBC16.7×109/L,N0.94;血气分析:pH7.375,PaO274mmHg,PaCO248mmHg,SaO294%;肝、肾功能正常。胸部X线片:双下肺纹理增多,主动脉硬化。 初步诊断: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气肿。予吸氧、拍背、雾化吸入,静脉滴注头孢呋辛0.5g,12h1次;静脉滴注氨茶碱注射液0.5g,每日1次;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注射液80mg,8h1次;静脉推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每日2次。4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症状减轻,但气喘持续不能缓解;双肺仍满布哮鸣音。3d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达38.2℃;胸部CT:右下肺感染。静脉滴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4.5g,8h1次;静脉滴注洛美沙星0.2g,12h1次,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注射液,剂量调整为120mg,8h1次,同时辅予强心(毛花苷C)、利尿(呋塞米)治疗。2d后体温正常,咳嗽、咳痰、气喘症状均缓解,甲泼尼龙减量1次,停用抗生素。复查胸部CT:右肺上、下叶及左肺下叶多发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大小不一,以右下肺明显,大者3.9cm×4.4cm,右上肺病灶内可见小弧形透亮影。 进一步治疗方案是(提示肺泡灌洗液涂片发现有少量真菌菌丝,分叉成45°。患者咳嗽、咳痰加重,痰液为黏液脓痰,仍然为中、低度发热。此前已经加用静脉滴注万古霉素1g,12h1次,用药5d。)()
A:继续原治疗
B:再次加用派拉西林/他唑巴坦
C:停用抗生素,观察
D:加用二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
E:加用伏立康唑
F:加大万古霉素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