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的古蔡法检查砷盐的基本原理是()。
A:与锌、酸作用生成H2S气体
B:与锌、酸作用生成AsH3气体
C:产生的气体遇氯化汞试纸产生砷斑
D:比较供试品砷斑与标准品砷斑的面积大小
E:比较供试品砷斑与标准品砷斑的颜色强度
醑剂中乙醇的浓度一般为()
A:60-90%
B:50-80%
C:40-60%
D:30-70%
E:20-50%
服用药物后病人出现对药物的过敏,主要是由于
A:药物剂量过大
B:药物毒性过大
C:药物吸收率高
D:病人年龄过大
E:病人自身的问题
百分吸收系数的表示符号是()
A:
B:
C:A
D:T
E:λ
对恒温箱的要求主要有()。
A:温度的精度应该保持在±10℃
B:箱内任意截面的平均温度之差不超过±10℃
C:恒温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连续调节
D:采用固定的加热电流
E:能自动稳定温度
酰肼基团的反应是以下哪个药物的鉴别反应()
A:巴比妥类
B:维生素B1
C:异烟肼
D:尼可刹米
E:青霉素
DAD称为()。
A:折光指数检测器
B:荧光检测器
C:可变波长紫外吸收检测器
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阿霉素的主要临床用途为()
A:抗菌
B:抗肿瘤
C:抗真菌
D:抗病毒
E:抗结核
补充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被称为()
A:替代疗法
B:对症治疗
C:营养治疗
D:补充疗法
E:输液治疗
下列哪种是光谱鉴别法?()
A:UV法
B:TLC法
C:HPLC法
D:PC法
有关颗粒剂叙述
不正确
的是()
A:颗粒剂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
B:颗粒剂一般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和混悬型颗粒剂
C:颗粒剂溶出和吸收速度均较快
D:应用携带比较方便
E:可溶性颗粒剂加温水冲服,不可放入口中用水送服
HPLC泵的耗材
不包括
()。
A:柱塞密封圈
B:柱塞杆
C:在线滤器筛板
D:注射阀转自密封
下列给药途径注射液的处方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
A:肌内注射
B:静脉输注
C:皮下注射
D:皮内注射
E:椎管内注射
雷尼替丁的化学结构是()
A:
B:
.
C:
D:
E: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龙胆泻肝丸”,其处方中的“木通”应是来源于()。
A:木通科植物木通的干燥藤茎
B: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
C:木通科植物三叶木通的的干燥藤茎
D:木通科植物白木通的干燥藤
E:木通科植物关木通的干燥藤茎
服用阿托品治疗胃肠道绞痛出现口干等症状,该不良反应是()
A:过敏反应
B:首剂效应
C:副作用
D:后遗效应
E:特异质反应
库仑分析和极谱分析都是进行物质的电解,请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药剂学的研究不涉及的学科()
A:数学
B:化学
C:经济学
D:生物学
E:微生物学
下列乳化剂中能形成W/O型乳剂的是()
A:阿拉伯胶
B:Tween
C:Span
D:西黄芪胶
E:明胶
单用饮食无法控制的肥胖糖尿病患者,可选用()
A:胰岛素
B:二甲双胍
C:格列喹酮
D:葡萄糖、胰岛素
E:丙咪嗪
聚合物骨架型经皮吸收制剂中有一层吸水垫,其作用是()
A:润湿皮肤促进吸收
B:吸收过量的汗液
C:减少压敏胶对皮肤的刺激
D:降低对皮肤的黏附性
E:防止药物的流失和潮解
治疗伤寒和副伤寒病的首选药物是()
A:氯霉素
B:土霉素
C:四环素
D:多西环素
E:克林霉素
临床口服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前列腺素类药物是:
A:双嘧达莫
B:前列环素
C:米索前列醇
D:前列腺素e2
E:奥美拉唑
以水溶性强的基质制备滴丸剂时应选用哪一种冷凝液()
A:水与乙醇的混合物
B:乙醇与甘油的混合物
C:液状石蜡与水的混合物
D:液状石蜡
E:甘油
有关鼻黏膜给药的叙述
不正确
的是()
A:鼻黏膜内的丰富血管和鼻黏膜的渗透性大有利于吸收
B:可避开肝首过效应
C:吸收程度和速度不如静脉注射
D:鼻腔给药方便易行
E:多肽类药物适宜以鼻黏膜给药
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酸碱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属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是()
A:羟苯乙酯
B:聚山梨酯80
C:苯扎溴铵
D:卵磷脂
E:硬脂酸钙
磷酸盐的一般鉴别试验,下列哪些适用()。
A: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浅黄色沉淀;分离,沉淀在氨试或稀硝酸中均易溶解
B: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溶液呈深红色,加稀无机酸,红色即褪去
C:取供试品溶液,加氯化铵镁试液,即生成白色结晶性沉淀
D:取供试品溶液,加钼酸铵试液与硝酸后,加热即生成黄色沉淀;分离,沉淀能在氨试液中溶解
E:取供试品溶液,加盐酸成酸性后,能使姜黄试纸变棕红色;放置干燥,颜色即变深,用氨试液湿润,即变为绿黑色
在色谱分析中,升高柱箱温度使流出时间变()。
A:快
B:慢
C:不变
D:不能确定
色谱定量分析时,为什么要引入定量校正因子?
首页
<上一页
153
154
155
156
15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