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神经内科高级职称

下列哪一项属于深感觉检查()
A:实体觉
B:两点辨别觉
C:图形觉
D:振动觉
E:触觉定位觉
男性,30岁,2个月来感右下肢无力,左下半身麻木。查体:左侧乳头水平以下痛觉和温度觉减退,右下肢腱反射亢进,右侧Babinski征阳性,右侧髂前上棘以下音叉震动觉减退,右足趾位置觉减退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为明确病因,辅助检查首选()
A:腰椎穿刺
B:脊柱X线平片
C:脊柱CT
D:脊柱MRI
E:脊髓碘油造影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此病变部位应考虑在()
A:T2水平横贯性损伤
B:右侧T2水平后索损伤
C:左侧T4水平半侧损伤
D:右侧T2水平半侧损伤
E:右侧T4水平侧索损伤
“刀痕样”萎缩是下列哪个疾病的特殊表现()
A:雷诺病
B:红斑肢痛症
C: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D:面偏侧萎缩症
E: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
某16岁患者有8个牛奶咖啡斑,在青春期前最大直径>5mm,青春期后>15mm,在临床上应考虑为()
A:结节性硬化
B: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C:Ⅱ型神经纤维瘤病
D:硬皮病
E:着色性干皮病
以下哪些临床表现表明患者已出现了脑死亡()
A:自主呼吸停止,须用呼吸机维持换气
B:脑干反射障碍,持续时间至少12小时
C:脑电图呈一直线,对任何刺激无反应,至少持续30分钟
D:过深昏迷,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
E:去大脑强直
诊断直立性低血压的标准是()
A:直立位舒张压下降达10mmHg以上
B:直立位收缩压下降达20mmHg
C:直立位舒张压下降达30mmHg以上
D:直立位收缩压下降达40mmHg以上
E:直立位收缩压下降达50mmHg以上
复合感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在()
A:脊髓
B:脑干
C:丘脑
D:内囊
E:感觉皮质
女性,48岁,头痛4年余,左眼视力下降2月余。眼底检查:左眼视神经乳头苍白,右眼视神经乳头水肿。最可能的定位诊断是()
A:左额叶皮质
B:左额叶底部
C:右额叶皮质
D:右额叶底部
E:左颞叶深面
患者男,46岁,因“左侧面颊部阵发性剧痛2个月”来诊。每次发作为突发性,呈触电样剧痛,持续10余秒,进食可诱发。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临床上常用的对症治疗药物是()
A:丙戊酸钠
B:卡马西平
C:氯硝西泮
D:苯巴比妥
E:对乙酰氨基酚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不包括()
A:肿瘤
B:囊肿
C:脱髓鞘病
D:感染性炎症
E: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在神经病理诊断中,为显示星形细胞常选用的抗体是()
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抗体
B:磷酸化Tau蛋白的抗体
C:神经细胞核抗原(NeuN)的抗体
D: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2)的抗体
E:α-共核蛋白(α-Synuclein)的抗体
患者,男,40岁,发热1月余,面部、颈部皮疹20余天,近1周患者感四肢无力,蹲下时起立困难,双臂上举不能过肩,并诉四肢肌肉按压痛,查血CK、LDH明显升高。目前治疗首选()
A:皮质类固醇
B:胆碱酯酶抑制剂
C:钙剂
D:补钾
E:免疫抑制剂
男,54岁,有脑动脉硬化史3年余,因左侧肢体无力伴视物成双3天住院。检查:神清,口齿不清;右眼处于外展位,不能内收;右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左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右侧,伸舌偏向左侧;左侧肢体肌力3级,肌张力增高;左侧病理征阳性。最合适的辅助检查()
A:头MRI
B:头CT
C:脑电图
D:腰穿
E:肌电图
引起轴突变性的因素有()
A:维生素缺乏
B:代谢障碍
C:中毒
D:感染
E:缺血
颅内压增高产生呕吐的原因是()
A:进食后胃部不适
B:脑膜受刺激
C:剧烈头痛
D:脑缺氧、缺血
E:影响到延髓、前庭和迷走神经
男性患者,80岁,有高血压史10年。突发睡眠增多,口角歪,右上下肢无力入院。查体:左上睑下垂,左眼向上视、下视及内收不完全。右中枢性面舌瘫,右上下肢肌力0级,双侧Babinski征阳性。右面及右半身痛觉减退。头MRI示左中脑及双侧丘脑长T1长T2信号。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出血
B: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C:Wallenberg综合征
D:蛛网膜下隙出血
E:TIA
小脑梗死病变时可出现的症状是()
A:肌张力降低 
B:腱反射降低或消失 
C:意向性震颤 
D:共济失调 
E:静止性震颤
患者男,56岁。因“四肢活动不稳、多动、力弱7个月”就诊。四肢不自主活动,表现为双上肢舞蹈样动作,双下肢不自主抖动,症状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自患病以来体重减轻20kg,大小便可自控。查体:BP125/95mmHg(卧位)、75/50mmHg(坐位);贫血貌,意识清楚,吟诗状语言,近记忆力差,四肢均匀肌萎缩,肌力5级,肌张力明显减低;四肢针刺痛觉减弱,音叉振动觉差,双足关节位置觉消失;双侧指鼻、轮替不准,反击征(+),跟膝胫试验不能完成。双手指“蠕动样”徐动,双上肢舞蹈动作偶伴肌阵挛,双下肢不自主蹬踏样动作,躯干多向左侧扭转;四肢肌腱反射对称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提示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无色透明,初压120cmH0,蛋白0.84g/L,氯化物6.17mmol/L,糖4.0mmol/L,WBC1×10/L,RBC1×10/L,未见异型细胞;血液多肿瘤标志物(-);抗Hu抗体(+)。颅脑MRI:未见异常。肌电图:双上下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抗Hu抗体阳性常见的临床副肿瘤综合征包括()
A:副肿瘤性脑脊髓炎
B:副肿瘤性小脑变性
C:亚急性感觉神经元病
D:自主神经病
E:边缘叶及脑干脑炎
F:副肿瘤性斜视眼阵挛一肌阵挛
脊髓压迫症首选的检查是()
A:脊髓MRI
B:脊髓血管造影
C:脊管空气造影
D:脊管碘水造影
E:脊柱CT片
患者男性,14岁,中学生,四肢进行性无力3天,加重伴呼吸费力2小时急送急诊室。呼吸活动度差,说话声音低微,二便正常。R32次/分,脑神经正常,四肢肌力1级,腱反射引不出,感觉正常,病理征阴性。血钾3.8mmol/L,脑脊液白细胞5×10/L,蛋白0.45s/L,糖3.0mmol/L,氯化物122m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
A:低钾性瘫痪
B:急性脊髓炎
C:重症肌无力危象
D:脊髓灰质炎
E:格林-巴利综合征
单纯部分性发作不应该包括下面哪项()
A:运动性发作
B:感觉性发作
C:精神症状性发作
D:自主神经性发作
E:失神发作
颈脊髓空洞症时,不应有的表现是()
A:肢体的分离性感觉障碍
B:肢体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C:四肢皮肤营养障碍
D:坐骨神经痛
E:皮质脊髓束受损征
男,16岁。四肢无力、麻木10天。发病10天前有腹泻,持续2天愈。体检:神志清楚,双侧周围性面瘫。四肢肌力2级,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腓肠肌压痛,短袜套样痛觉异常。脑脊液检查;白细胞4×106/L,蛋白0.6g/L,糖3.2mmol/L,氯122mmol/L。该患者最可能是()
A:低钾性麻痹
B:重症肌无力
C:格林-巴利综合征
D:急性脊髓炎
E:多发性肌炎
男性,15岁。其母亲代诉患者半月前突然发作性惊叫,意识丧失,双眼上翻伴四肢抽搐1次,持续1分钟后好转。醒后患者无不适主诉。5年前患者曾有类似发作史1次。神经系统体检无异常体征发现,本次脑电图检查正常。该病人此时最合理的处理是()
A:脑脊液检查
B:给予抗癫痫药物口服
C:不服药继续观察
D:颅内血管DSA
E:颅脑同位素扫描
基因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途径有()
A:引入保护基因,使多巴胺能细胞免受损害
B:导入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维持多巴胺能细胞功能和延长寿命
C:导入调控和(或)分泌基因,表达酪氨酸羟化酶分泌多巴胺
D:导入多巴胺能神经元,分泌多巴胺
E:导入多巴胺受体
女性患者,70岁,有高血压病史多年,2天前进早餐时发现右手无力,拿不住筷子,中午则说话不清,不能下地行走,无头痛和呕吐。查体:右侧肢体不全瘫,下肢肌力3级,上肢肌力2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血压160/90mmHg。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出血
B:高血压脑病
C:脑栓塞
D:TIA
E:脑血栓形成
脊髓病所致音叉振动觉及位置觉缺失的病变部位在()
A:前庭脊髓束
B:红核脊髓束
C:脊髓小脑束
D:脊髓丘脑束
E:薄束与楔束
女性,33岁。阵发性一侧头痛20年,左右不定,伴呕吐,每次疼痛持续6~10h,常于月经期发作。头痛发作前,眼前有暗点,亮光,持续10min左右: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可能诊断为()
A:蛛网膜下腔出血
B:三叉神经痛
C:偏头痛
D:脑出血
E:脑肿瘤
关于TIA的临床特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好发于中老年人,大多数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及心脏病史等危险因素
B:发病突然,症状和体征在数十秒至数分钟内达高峰,并持续数分至数十分钟,但最长不超过24小时
C:临床表现可完全消失,不留任何后遗症,常反复发作
D:每次发作的临床表现不恒定
E:局灶性临床表现符合血管供应区的脑功能定位,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取决于TIA发生的部位
发生蛛网膜下隙出血后可引起一系列病理过程,其中不包括()
A:颅内容量增加
B:交通性和阻塞性脑积水
C:细菌性脑膜炎
D:自主神经及下丘脑功能紊乱
E:脑血管痉挛和蛛网膜粘连
中学或以上文化程度患者认知功能缺陷的MMSE分界值为()
A:17分
B:20分
C:22分
D:24分
E:2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