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08718《新闻采编业务》

在新闻报道中,要较多地使用什么词?()
A:名词
B:形容词
C:副词
D:动词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新闻报道中出现部分内容失实不属于虚假失实新闻。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所谓中国精神包括()。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以民主政治为核心的法治精神
D:以礼义廉耻为核心的传统精神
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跟进调查是了解事实真相的基本态度。
下列新闻实践活动和所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对应的是哪一项?()
A:《人民日报》刊发习近平出访俄罗斯的新闻——舆论引导
B:《新京报》发布社论“救援志愿者,别盲目去灾区”——党性原则
C: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节目——媒体要成为思想团结的中心
D:新华社推广官方微博“新华视点”——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新闻工作指导性的内涵与特点是什么?
通讯员是我国记者需经常接触的群体,记者的下列哪些做法有违职业伦理?()
A:某记者大量使用了通讯员提供的新闻素材,但整篇新闻报道由自己独立完成,因此没署上通讯员的名字
B:某记者未直接参与采访写作,但在通讯员来稿上署了自己的名字
C:某记者向另一媒体的通讯员支付一定费用以获得报道所需的信息
D:某记者在某通讯员采写的稿子中增加了许多新的新闻素材,并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在发稿时直接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新时期的虚假新闻出现的新特点有()。
A:虚假新闻的数量有所减少
B:虚假新闻开始入侵严肃新闻领域及传统媒体之间联动刊发虚假新闻
C:报网联动为虚假失实新闻提供了新渠道以及虚假失实新闻题材呈现跨国性特点
D:虚假新闻信息来源日趋社会化及其传播途径日益多元化和快速化
气象信息属于公共信息,因此媒体发布气象信息不需要获得气象部门的同意,但需要如实发布,且发布气象信息后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给气象部门。
毛泽东在指导《解放日报》改版时指出:“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
媒体在建立事后处理相关制度方面应注意()。
A:对责任人尽量从轻处理,主要从制度、机制建立并严格执行新闻从业人员信用记录,构建一个“制度打假”的氛围和机制
B:媒介要建立起更正与答辩制度
C:根据假新闻分布的特点,对假新闻实行分类监管
D:不能只从媒体自身利益考虑进行处理
马克思所说“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实现前提是什么?()
A:铁路、蒸汽汽船等的发现与应用
B:电报等技术的出现
C:物质生产以交流价值为基本
D:交通运输手段对生产来说变得重要
在解释新闻事实的时候,以下哪项选择是错误的?()
A:文章要以事实为基础写作,但在制作标题时要考虑效果为先
B:用事实说话,不能主观臆断
C:内容表述直截了当,不以夸张的手法解释新闻事实
D:写作准确具体,减少形容词等修饰性词语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规定,新闻采编人员不得引用和报道未通过权威渠道核实的网络信息、传言或猜测性信息。
邓小平提出关于新闻队伍建设的“根底论”中,把“群众观点根底”列为了新闻工作者要打好的“五个根底”之一。
西方新闻伦理规范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A:社会责任原则
B:为人民服务原则
C:新闻专业原则
D:新闻自由原则
在批评报道中,如何注意平衡?()
A:记者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明
B:对报道中受到批评的当事人,给予答辩的机会
C:报道语言平实,避免主观
D:标题更要紧贴事实,切忌主观色彩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新闻传播侵犯姓名权?()
A:媒体为增加报道的权威性,谎称独家专访了某知名专家
B:电视节目在新闻报道中错误标注了被采访对象的姓名
C:媒体不允许为其投稿的作者使用笔名
D:记者在报道中无端批评某公民改变姓名的行为
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媒体机构客观维度上看有()。
A:外部环境的影响
B:媒体机构受利益驱动
C:新闻体制尚不够完善
D: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
关于引语的使用,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应当避免在引语中出现括号或省略号
B:如有必要,记者可以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
C:记者不得制造直接引语
D:报道中尽量不使用间接引语,要多使用直接引语

隆福大厦火灾目击记
记者:听众朋友,现在是8月12日晚上11点5分。 我们刚刚接到一位听众的电话说隆福大厦起火了,我们现在正在赶赴现场。我现在站在了隆福大厦的南口,整个隆福大厦的上空被一股浓烟团团地包围住,大概这里停了有几十辆救火车,现在我跑过了几道防线,已经走得更近一些了,也就是说来到了隆福大厦的楼跟底下,据我们所知市领导在这里担任现场的指挥,还有公安局局长。
记者:市长,您是什么时候赶到火灾现场的?
市长:哎呀!你现在还采访我,赶快把火救完了就算了,小伙子。
记者:局长,您作为现场的总指挥,对火情是不是很了解呢?
公安局长:现在我们的探险班正在向里面去探查。前面冒烟的这个估计不是火,是后面的火蔓延过来的烟,现在新楼里面没有起火,主要是这个地区居民的房子比较狭窄,消防车过来有些困难,水源也不太足。
(砸碎玻璃和喷水声)
记者:现在我已经接近了火源,消防队员先用石块砸碎了紧封的玻璃,然后呢用水枪扑灭火舌。现在我已经完全接近了火源,也就是离大火燃烧的地方10米左右,浑身真正赶到了灼热的感觉。听众朋友,在火势最凶猛的隆福大厦的后楼,一、二、三、四,第四层我们看到了消防的抢险队员也就是探险队员已经搭上云梯敲碎了玻璃,现在正准备闯入火灾的最中心地区。现在在四楼还有没完全撤出的人员,他们正在抢救被火围困在屋子里的人。
(消防队员的喊声:李强,接她一下,接她一下,好了好了。)
记者:现在消防队员已经登上了云梯,接住刚刚撤离火灾现场的那位戴眼镜的女同志。据隆福大厦的同志介绍说,这是一直坚守岗位的隆福大厦总机值班员。
(记者被浓烟呛咳嗽声)
记者:听众朋友,我现在冒着滚滚的浓烟试图闯进刚刚被扑灭的一楼的货场。一楼的货场里充满了浓烟,消防队员正在努力地搜索每一个最后的星星点点。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1993年8月13日首播)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分析广播新闻《隆福大厦火灾目击记》的报道特色,结合这篇报道谈谈现场报道对记者的素质要求。
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表现为()。
A:具体每一篇新闻报道的观点都应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新闻报道应遵循真实性的原则;
C:新闻事业自觉地为其所属的阶级及政党服务;
D:新闻宣传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新闻伦理失范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传媒市场化改革不到位
B:新闻采编规范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C:新闻媒体过于强调经济指标
D: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编辑若发现新闻报道求证过程有问题、证据不足,为了时效性先发稿,日后再更正。
使用新闻引语需遵循以下哪几点原则?()
A:保持真实、准确、完整性
B:尽量多用直接引语
C:读者兴趣优先
D:不要“异口同声”
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思想。
“三贴近”继承了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为什么说“走转改”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
A:因为“走转改”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要求
B:因为“走转改”指明了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有效途径
C:因为“走转改”践行了舆论引导和宣传艺术结合的方针
D:因为“走转改”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
理论上,以下哪些是只能作为引述而不作为事实进行叙述的消息来源?()
A: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媒体所发布的信息
B: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的案件记录、情况说明等非正式材料
C:权威机构内部文件
D:司法机构的法律文书中确认的事实
新闻采编中,新闻媒体机构对新闻信息真伪把关不严,是导致虚假新闻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