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0039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儿童绘画中的“曼陀罗”属于()
A:结合体或集合体
B:集合体或涂鸦线
C:涂鸦线
D:集合体
在我国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幅范画,让孩子临摹下来。你觉得这种方法()
A:能够使儿童很快地学会画画,画得较像
B:限制了儿童的创造力,将艺术的真正内涵排除在美术教育之外
C:能够培养儿童画画的兴趣
D:很好,因为教师肯定比儿童画得更好
手指画
在泥工活动中,学前儿童可以学习哪些基本技法?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它的()
A:教育价值
B:认识价值
C:审美价值
D:历史价值
捷克教育家()的著作《大教学论》为在学校中实施美术教育做了铺垫。
A:富兰克林
B:卢梭
C:德谟克利特
D:夸美纽斯
联想迁移法
适合染纸的材料是()
A:油画颜料
B:国画颜料
C:丙烯颜料
D:油彩
当代日本幼儿美术教育在造型表现方面推行一种基本的指导方法,分为形象思维、技巧运作和()三个环节。
A:欣赏评价
B:装饰美化
C:传达内心活动
D:游戏练习活动
美术欣赏
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目标的表述,错误的是()
A:应让幼儿对某些名画有初步的印象
B:应培养具有知觉美的某些基本要素的能力
C:应让幼儿有叙述和谈论艺术作品的能力
D:应让幼儿能开展高质量的艺术批评
瓦伦汀认为8-9岁儿童在欣赏图画时显然缺乏一种整体感。
加德纳认为“写实主义”高峰的衰退和审美感受性的出现是()
A:这时在儿童眼里照片是最好的艺术品
B:对艺术训练课程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
C:开始形成对特定的艺术家和艺术品的偏爱倾向
D:对其他人的艺术成果漠不关心
美术欣赏材料的设计原则不包括()
A:经典性原则
B:差异性原则
C:目的性原则
D:题材多样性原则
学习区分并尝试画出主体色和背景色,培养他们对使用颜色的兴趣,是3~4岁儿童美术的()
A:绘画教育目标
B:欣赏教育目标
C:手工教育目标
D:创造教育目标
对4-5岁儿童来说 ()
A:能够使其所画的人和动物加以区分
B:不能使其所画的人和动物加以区分
C:能够画出“集合体”,并沉浸在绘画过程之中
D:不能画出“集合体”,但会沉浸在绘画过程之中
布莱德拉把“错画”和“空想的象征表现时期”亦即儿童画渐具绘画的形象时期以后,分为()
A:三个时期
B:四个时期
C:五个时期
D:七个时期
儿童画中最基本的成分是(),它是一切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总目标包括()
A: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B: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C: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
D: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变、()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哥仙修泰纳把儿童画分为()
A:三个阶段
B:四个阶段
C:五个阶段
D:七个阶段
中国现代美育的开创者是()
A:陈鹤琴
B:王国维
C:陶行知
D:许嘉璐
请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学前儿童各种类型手工活动的指导中,教师应该注意的要点。
谈谈你对幼儿手工创作各个阶段的指导建议。
简述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无目的的活动期的儿童还没有表现的(),只是满足于手工操作的过程,享受着自主运动的快感,体验着手工工具和材料的特点。
对儿童会产生涂鸦现象的著名解释有哪几种?
能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和工具进行创作,体现了儿童美术教育中的()
A:审美情感目标
B:审美评价目标
C:审美认知目标
D:审美创造目标
“画画、做做、玩玩”体现了儿童美术教学中的()
A:游戏练习法
B:情景观察法
C:联想迁移法
D:语言描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