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

病毒的结构是由如下哪两种基本成分组成的()
A:核酸和包膜
B:壳膜和核酸
C:蛋白质和核酸
D:包膜和壳膜
E:壳膜和核衣壳
胰液中可以水解碳水化合物的酶是()。
A:淀粉酶
B:脂肪酶
C:寡糖酶
D:磷脂酶
E:核糖核酸酶
剧烈运动、精神紧张引起的蛋白尿属于()
A:体位性蛋白尿
B:功能性蛋白尿
C:溢出性蛋白尿
D:肾小球性蛋白尿
E:肾小管性蛋白尿
分离柯萨奇病毒,最适宜接种的动物是()。
A:乳鼠
B:小鼠
C:家兔
D:豚鼠
E:猴
十二指肠钩虫的体态为()。
A:呈“S”形
B:呈蛇形
C:呈“C”形
D:杆状
E:呈“L”形
有关血小板黏附试验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玻珠法正常参考范围62%±4.7%
B:原理是血小板在体外可黏附或滞留于异物的表面
C:玻璃滤器法正常参考范围为37.02%±5.09%
D:旋转法正常的参考范围为37.06%土5.09%
E:以上都是
实际碳酸氢盐(AB)=标准碳酸氢盐(SB)且二者>正常值表明为()。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无酸碱平衡紊乱
能形成芽管和厚膜孢子的是()
A:新型隐球菌
B:白色念珠菌
C:克柔念珠菌
D:酿酒酵母
E:热带念珠菌
某溶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为40%,此溶液氮的百分浓度为()。
A:9.0%
B:8.0%
C:8.4%
D:6.4%
E:4%
目前最常用的抗ENA抗体谱的检测方法是()
A:免疫印迹法
B:双向免疫扩散法
C:对流免疫电泳
D:间接免疫荧光
E:ELISA
男性,14岁,检查发现贫血貌。血红蛋白95g/L,脾肋下5cm可及,无自觉症状。网织红细胞计数7.8%;周围血片见较多靶形红细胞;血清铁1250μg/dl,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下列哪些检查在此病例应异常()
A: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B:Ham试验
C:血红蛋白电泳及抗碱血红蛋白测定
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E:Coomb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检测系统中血清做56℃,30分钟处理是()
A:提高血清中抗体的激活状体
B:增强血清中抗原抗体的结合能力
C:破坏补体,以排除标本中补体对结果的影响
D:破坏血清中的抗羊红细胞成分
E:增加补体活性
有关胆汁酸的描述以下错误的是()
A:初级胆汁酸在肝脏合成
B:次级胆汁酸在小肠合成
C: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称为结合型胆汁酸
D:人胆汁中结合型胆汁酸以牛磺酸结合物为主
E:人胆汁中几乎不含游离型胆汁酸
不能用24小时尿标本定量测定的物质是()。
A:糖
B:蛋白质
C:尿胆原
D:电解质
E:激素
三羧酸循环中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
A:柠檬酸→α-同戊二酸
B:琥珀酰CoA→琥珀酸
C:琥珀酸→延胡索酸
D:延胡索酸→苹果酸
E:苹果酸→草酰乙酸
下列哪种方法属巴氏消毒法()
A:加热60℃30分钟
B:加热50℃40分钟
C:加热62℃30分钟
D:加热70℃10分钟
E:加热72℃5秒钟
免疫浊度法是()。
A:液相内定性检测
B:凝胶内定性检测
C:液相内沉淀反应
D:絮状沉淀试验
E:环状沉淀试验
麻风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一个主要区别是()
A:形态
B:抗酸染色性
C:菌落特征
D:生化反应
E:形成泡沫细胞
补体经典途径的最重要的激活物是()。
A:特异性抗原
B:特异性抗体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细菌脂多糖
E:酵母多糖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蛋白进行分类与鉴定的最佳方法是()
A:ELISA
B:双向琼脂扩散
C:蛋白电泳
D:免疫固定电泳
E:免疫比浊分析
最适宜用来识别原始巨核细胞的白细胞分化抗原(CD)的是()
A:CD33
B:CD3
C:CD19
D:CD41
E:CD44
网织红细胞计数灵敏的染色方法是()
A:煌焦油蓝染液
B:碱性亚甲蓝染液
C:墨汁负染色
D:抗酸染色
E:瑞氏染液
用于血液保养液的成分主要是()。
A:EDTA-K2
B:EDTA-Na2
C:草酸钾
D:肝素
E:枸橼酸钠
以下关于双缩脲法测定总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质的肽键与铜离子反应
B:反应是在酸性溶液中进行的
C:双缩脲法是首选的常规方法
D:双缩脲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重复性好
E:反应中产生紫红色络合物
Ph染色体是下列哪种病的特征性异常染色体()。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我国饮水卫生标准规定大肠菌群数应()。
A:≤3个/L
B:<3个/L
C:≤5个/L
D:≤10个/L
E:<100个/L
巨核细胞白血病()。
A:原始细胞CD41阳性>30%
B:淋巴结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R-S细胞
C:骨髓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正常组织被纤维组织所替代
D:骨髓中环铁幼粒细胞20%,原始粒细胞4%,并伴粒、红两系病态造血
E:骨髓中病理浆细胞增多占30%,血免疫球蛋白增高
ITP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A: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B:脾吞噬血小板增多
C:血小板功能异常
D: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体
E:血小板结构异常
大多数蛋白质的含氮量为()。
A:6%
B:10%
C:15%
D:16%
E:20%
男性,30岁,常伴机会性感染,发热、咳嗽、身体消瘦,且查明患有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初步怀疑为艾滋病,且HIV筛查试验为阳性结果。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其确诊的试验方法选用()
A:EUSA法
B:免疫扩散法
C:免疫比浊法
D:免疫印迹法
E:化学发光法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如果患者确诊为HIV感染,那么下列行为具有传染性的是()
A:握手
B:拥抱
C:共同进餐
D:共用刮胡刀
E:共用洗手间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若该患者进行T细胞亚群测定,最可能出现的结果为()
A:CD4+↓、CD4+/CD8+T↓
B:CD4+↑、CD4+/CD8+T↑
C:CD8+↓、CD4+/CD8+T↓
D:CD8+↑、CD4+/CD8+T↑
E:CD4+正常、CD4+/CD8+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