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以下关于指示细胞增殖测定法说法
不正确
的是()
A:直接计数法最简单、最直观,主观因素影响不大
B:细胞代谢活性测定方法可反映细胞数量的变化
C:ATP法和CAMP法属于细胞代谢产物测定法
D:放射性核素掺入法敏感性高、结果客观
E:MTT比色法可自动化检测,无放射性污染
有包膜的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
A:胞饮
B:吞噬
C: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D:膜融合
E:直接穿入
同初次免疫应答比较,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诱导期长
B:在达到稳定期后,抗体浓度迅速下降
C:需要较大剂量的抗原刺激
D:IgG类抗体大量产生且亲和力增加
E:抗原较长时间的持续存在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中有ORF几个(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家兔采血的方法是()
A:尾静脉采血
B:心脏采血
C:耳静脉采血
D:耳中央动脉采血
E:颈动脉放血
下列哪种是抗体
A:溶血素
B:植物血凝素
C:过敏毒素
D:细菌素
E:抗生素
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特征是()
A:人类感染后大多为显性感染
B:病毒经感觉神经进入大脑
C:通过伊蚊传播,幼猪为扩增宿主
D: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E:免疫力以细胞免疫为主
不需镁离子作激活剂的酶是
A:ALP
B:G6PD
C:CK
D:AMY
E:LD
在疾病过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常提示()
A:预后不良
B:预后良好
C:机体抵抗力强
D: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E:病情好转
关于抗C3-CIC-ELISA的原理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
A:利用CIC在体内已结合了C3,通过C3的介导来检测CIC
B:固相包被的是抗C3抗体
C:加入的是酶标记二抗
D:该方法能检测所有的CIC
E:根据颜色的深浅来判断免疫复合物的含量
补结合试验之前的抗原抗体方阵滴定的目的是()
A:选择抗原抗体最适比例
B:使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最少
C:使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补体的量最多
D:避免抗原抗体复合物太多
E:选择前带现象
保存菌种的方法
不属于
培养基保存法的是( )
A:普通琼脂斜面保存法
B:血琼脂斜面保存法
C:巧克力琼脂斜面保存法
D:干燥保存法
E:半固体穿刺保存法
简述成人贫血程度分级标准。
常用的PAgT测定方法有()
A:比浊法
B:比色法
C:循环血小板聚集检测
D:体外自发性血小板聚集体检测
E:聚集仪测定法
在细菌的传播环节上,正确的是()
A:布氏菌→母畜流产→人类流产
B:空肠菌→动物腹泻→人类腹泻
C:炭疽芽孢杆菌→动物炭疽病→人类炭疽病
D:小肠结肠耶尔菌→动物小肠结肠炎→人类小肠结肠炎
E:霍乱弧菌→动物霍乱→人霍乱
关于IgGFc段的功能,正确的是( )
A:激活补体
B:调理吞噬作用
C: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D:介导胞饮抗原
E:特异性结合抗原
通常用ELISA测定的OCV应( )
A:<5%
B:<10%
C:>10%
D:<15%
E:>15%
原发性肝癌与下列哪些因素无关( )
A:抑癌基因p53突变
B:HBV感染
C:HDV感染
D:黄曲霉素摄入
E:染色体突变
以下属于密度梯度离心法的有()。
A:差速离心法
B:沉降速率法
C:速率区带离心法
D:等密度区带离心法
E:分析离心法
对红血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的细胞化学染色是()
A:糖原染色
B:特异性酯酶染色和NaF抑制试验
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D: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E:过氧化物酶染色
人类胎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为糖蛋白激素。( )
临床细菌学检验病例标本送检,常规进行的检验有()
A:直接涂片镜检
B:分离培养
C:生化反应
D:噬菌体试验
E:血清学试验
临床检验影响不确定度有关的因素有()
A: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善
B:被测量的样本(抽样)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C:离心的条件和贮存条件
D:日间(或批间)不精密度
E:系统误差和校准物的赋值
临床化学质控品要求:冻干品复溶后的稳定性,2~8℃时一般不应小于( )
A:24小时
B:36小时
C:18小时
D:12小时
E:48小时
阴道的自洁作用
下列哪些凝血因子可被BaSO
4
吸附,且在血液凝固中不消耗()
A:Ⅸ
B:Ⅱ
C:Ⅶ
D:Ⅹ
E:Ⅺ
钠尿肽测定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咨询服务”
不包括
( )
A:新检验项目的推荐
B:检验项目合理选择
C:检验结果的解释
D:治疗方案的确定
E:提出采集标本的要求
血液中缓冲碱(BB)是指血中一系列具有缓冲作用的碱的总和,
不包括
()。
A:血浆蛋白
B:血红蛋白
C:碳氧血红蛋白
D:HCO
-
3
E:HPO
-
3
Waldenstram巨球蛋白血症的表现,描述
不正确
的是()
A:好发于老年人
B:溶骨性病变较多见
C:可多年无症状
D:可有神经系统损害
E:血液黏滞度增高
首页
<上一页
1414
1415
1416
1417
141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