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政治学
随着电脑的发现及其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类在解决没有感觉的物质同有感觉能力的物质发生联系的问题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根源于()。
A: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唯心主义
B:物质与意识是世界共同本原的二元论
C:世界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可知论
D:物质是意识基础的唯物主义
道德的科学起源是怎样的?
维护()、社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A:国家统一
B:和谐稳定
C:安定团结
D:全面小康
对下列哪些情形就当追究刑事责任?()
A:15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
B:15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
C:15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8000克
D:15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
2015年12月3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新版《()》,取代了2009年由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的版本,对俄外交政策优先方向、军事力量发展以及经济能源安全等作出规定。
A:2016年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
B:2020年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
C:2016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
D: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
影响人生态度的核心因素是()
A:认知
B:情感
C:意向
D:行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下相关表述
不正确
的是()
A: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B:法律主要发挥教化作用,道德主要发挥规范作用
C: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D:在社会治理中法治和德治必须统一互助互进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A:指导思想
B:目标任务
C:工作原则
D:重大部署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在新时期两个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发表的解放思想的两个宣言书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C:《“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D:1992年南方谈话
浿水是指:()
A:辽河
B:潮白河
C:鸭绿江
D:图们江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各阶级所占比重可以概括为()。
A:两头大中间小
B:两头小中间大
C:一头小一头大
D:基本均衡
坚持求真务实,就要()。
A:察实情
B:讲实话
C:办实事
D:求实效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有()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巨大差异,所以谈理想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在我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什么?
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不包括
()。
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马克思列宁主义
D: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
A:政治民主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立为其前提特征
B: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
C:政治民主以多数决定作为基本原则
D:政治民主以法制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
唐朝科举制有哪些隐性制度安排?为什么能够实现这些安排?
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是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
A:阶级性
B:历史性
C:先进性
D:人民性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表明()。
A: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是没有根据的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已经消失
D:为当代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更充分的物质条件
简述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特点。
某高校部分学生因对校方后勤工作不满,未经公安机关批准,擅自上街游行示威。使得该市部分路段的交通陷于瘫痪,影响了市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但该校部分学生认为:游行示威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自由,他们的游行示威是合法的。试问:他们的游行是合法的吗?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我国的民主党派,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他们属于()。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参政党
D:在野党
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应当适应时代的需要,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是同学们()、奋发创业的重要条件。
A:理性择业
B:理想职业
C:选择职业
D:自主择业
首页
<上一页
139
140
141
142
14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