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广泛用于检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是()。
A:结核菌培养
B:CT检查
C:X线检查
D:痰涂片检查结核菌阳性
E:结核菌素试验
急性腹膜炎( )
脊髓损伤引起的腹肌瘫痪( )
正常人( )
A:腹部触之柔软
B:板状腹
C:触之如揉面感
D:腹部紧张度减弱
E:腹部紧张度消失
克拉维酸主要作用为()。
A:扩大抗菌谱
B:增高MB.C
C:抑制β内酰胺酶
D:减少耐药性
患者男性,45岁,消化性溃疡反复发作20年,近1个月来出现食欲减退,上腹部饱胀及沉重感,呕吐频繁,呕吐量大且含有酸臭味的宿食,呕吐物中不含胆汁,吐后上腹饱胀减轻,腹痛消失,明显消瘦,可见到上腹部的胃蠕动波、胃型、胃震水声,应诊断为( )
A: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梗阻
B:肠梗阻
C:贲门梗阻
D:弥漫性腹膜炎
E:食管癌
以上各组经脉中,皆与肝相联系的是()。
以上各组经脉中,皆与胃相联系的是()。
A:足厥阴、足少阳、足少阴经
B:手太阴、足阳明、手厥阴经
C:足太阴、手阳明、足厥阴经
D:足阳明、手阳明、手厥阴经
E:足厥阴、手太阳、足太阴经
丁肝病毒()
戊肝病毒()
A:肝炎病毒属
B:嗜肝DNA病毒
C:代尔塔病毒属
D:黄病毒
E:微小RNA病毒
石韦除利尿通淋外,又能()。
A:清肝明目
B:杀虫止痒
C:凉血止血
D:祛风除痹
E:清心降火
肺炎的X线表现是()。
A:渗出
B:增殖
C:纤维化
D:钙化
E:空洞
下列属于氯丙嗪药理作用的是()。
A:激动M受体
B:减少催乳素分泌
C:收缩血管升压
D:肾上腺素翻转
E:抗帕金森病
郁李仁的功效是()。
A:活血祛瘀
B:清肝泻火
C:利水消肿
D:软坚散结
E:凉血解毒
明确说明“癥即积,瘕即聚”的医著是()。
A:《景岳全书》
B:《医宗必读》
C:《杂病广要》
D:《外台秘要》
E:《丹溪心法》
患者胃脘疼痛,或隐痛或胀痛或刺痛,针灸治疗应取的腧穴是()。
A:胃俞、脾俞、太冲
B:期门、阳陵泉、中脘
C:三阴交、膈俞、中脘
D:足三里、内关、中脘
E:合谷、太冲、中脘
阳偏胜的病理状态是()。
A:脏腑机能障碍
B: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
C:机能亢奋,热量过剩
D:阴不制阳,阳相对偏亢
E:阴液不足,火热内生
患者,女,38岁,颈前肿痛,胸闷不适,口苦咽干,急躁易怒,心悸多汗:苔薄黄,脉弦数。其中医证型是()。
A:气滞痰凝
B:火毒炽盛
C:肝郁胃热
D:胃火炽盛
E:肝郁痰结
C0急性中毒皮肤黏膜的改变为( )
A:瘀点、瘀斑
B:发绀
C:黄疸
D:樱桃红色
E:皮疹
麦门冬汤体现的治法是()。
A:金水并补
B:滋水涵木
C:培土生金
D:补火生土
E:抑木扶土
鸡内金入药,比煎服好的用法是()。
A:先煎
B:研末冲服
C:后下
D:包煎
E:另煎
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清淀粉酶升高是在起病后()
急性胰炎病人血清脂肪酶升高是在起病后()
A:0~4小时
B:6~12小时
C:12~24小时
D:24~48小时
E:48~72小时
气陷证可见的症状是()
血瘀证可见的症状是()
A:刺痛拒按,固定不移,舌黯,脉涩
B:气短疲乏,脘腹坠胀,舌淡,脉弱
C:胸胁胀闷窜痛,时轻时重,脉弦
D:面色淡白,日唇爪甲色淡,舌淡,脉细
E:少气懒言,疲乏无力,自汗,舌淡,脉虚
男,15岁。昨天受凉后出现呼吸急促,喉中哮鸣,痰白而黏,胸膈满闷如窒,面色晦滞带青,发热,恶寒,无汗,舌苔白滑,脉象浮紧,其治疗主方为()。
A:射干麻黄汤
B:小青龙汤
C:苏子降气汤
D:杏苏散
E:定喘汤
下列可以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的疾病是( )
A: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B:丹毒
C:转移癌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易于感冒表明气功能减退的是()。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大肠经下交的经脉是()。
A:足厥阴肝经
B:足少阳胆经
C:足阳明胃经
D:手太阳小肠经
E:足太阳膀胱经
伤寒病原治疗首选()
小儿伤寒治疗首选()
A:氯霉素
B:复方磺氨甲基异唑
C:青霉素
D:头孢曲松
E:环丙沙星
治疗悬饮络气不和证宜选用()。
A:柴枳半夏汤
B:香附旋覆花汤
C: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
D: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
E: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产妇24岁,孕1产1,孕39周头位顺产,产后恢复良好,以下产后访视及检查时间错误的是( )
A:出院后3日内
B:产后2周
C:产后4周
D:产后6周
E:产后8周
若辨证为着痹,应对证选用( )
若辨证为热痹,应对证选用( )
A:肝俞、太冲
B:膈俞、血海
C:大椎、曲池
D:太白弋脾俞
E:阴陵泉、足三里
萆薢的功效是()。
A:清肺化痰,排脓
B:利尿通淋,通气下乳
C: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D:利水渗湿,祛风湿
E:利水通淋,杀虫
漏肩风患者,若出现肩后部压痛明显,应配用的腧穴是()。
漏肩风患者,若出现肩外侧压痛明显,应配用的腧穴是()。
A:合谷
B:阳陵泉
C:外关
D:三阴交
E:后溪
可诱发哮喘的降压药是()。
A:氢氯噻嗪
B:普萘洛尔
C:肼屈嗪
D:卡托普利
E:哌唑嗪
首页
<上一页
138
139
140
141
14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