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昏迷病人易发生()。
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
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水中毒)
E:低钠血症
主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
A:腹主动脉
B:降主动脉
C:升主动脉
D:主动脉弓
E:胸主动脉
一患者左下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回家卧床休息。二周后,患肢肿胀,拆除石膏重新固定,肿胀没有缓解。第二日晨起从床上坐起,突然尖叫一声死亡。其死亡愿因最有可能的是:()
A:脂肪栓塞
B:血栓下肢动脉栓塞
C:血栓脑动脉栓塞
D:血栓冠状动脉栓塞
E:血栓肺动脉栓塞
发生肉瘤的组织不包括()
A:软骨
B:横纹肌
C:脂肪
D:血管
E:胆管上皮
可引起疼痛,发热的炎症介质是:()
A:组织胺
B:5-羟色胺
C:前列腺素
D:缓激肽
E:补体C3b
疾病发展的四个期为()、()、()和()。
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原因有()
A:吸入有害气体
B:肺部感染
C:休克
D:败血症
可增强心肌收缩功能的药物是()。
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1)
B:钙拮抗剂
C:利尿剂
D:β受体阻滞剂
E:地高辛
梅毒的基本病变有()
A:闭塞性动脉内膜炎
B:树胶肿
C:生殖、泌尿道粘膜的化脓性炎
D:外阴被覆的鳞状上皮增生成疣状突起
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可见于:()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严重贫血
C:维生素B1缺乏
D:动-静脉瘘
高血压晚期患者死亡的原因一般可以有:()
A:脑出血
B:心肌梗死
C:心力衰竭
D:肾功能衰竭
判断是否出现水肿较敏感的方法是()
A:检查是否出现凹陷性水肿
B:检查皮肤弹性
C:每日测体重
D:检查血Na+浓度
E:观察尿量
下述慢性肝淤血镜下改变,错误的是()
A:中央静脉扩张淤血
B:肝窦扩张淤血
C:汇管区小叶间静脉扩张淤血
D:小叶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萎缩
E: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
急性ARF的主要表现为:()
A:少尿或无尿
B:氮质血症
C:高钾血症
D:代谢性酸中毒
细菌入血,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及代谢产物,患者出现明显全身中毒症状,最可能的诊断是()
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急性感染
关于热休克蛋白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也称应激蛋白
B:由各种应激原诱导产生
C:是细胞的结构蛋白
D:具有“分子伴娘”的作用
E:属分泌型蛋白
某溺水致窒息患者,经抢救后血气检查结果:PH7.20、HCO3-27mmol/L、PaCO280mmHg(10.7kPa),试分析其酸碱失衡的类型为()
A: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B: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时,酸碱指标的变化形式为()
A:SB AB BB降低
B:BE正值增大
C:PaCO2,因机体代偿而减少
D:pH<7.35
肺动脉栓塞的血栓栓子最多来源于:()
A:左心房附壁血栓
B:右心房附壁血栓
C:下肢深部静脉
D:上肢深部静脉
E:右心室附壁血栓
休克早期最易受损伤的器官是()。
A:心脏
B:大脑
C:肺脏
D:肝脏
E:肾脏
简述休克的发展过程及每个过程中微循环改变的特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梗死最常见部位是:()
A: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三分之一及右室大部分
B: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三分之二
C:左心房及房间隔
D:右心房及房间隔
E:左心室侧壁
乳酸酸中毒
肾性水肿常见于()、()。
下列关于萎缩的概念最准确的是:()
A:组成该器官的实质细胞数目减少
B: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间质减少
C: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缩小,功能减低
D: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其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或数量减少
E:器官、组织因发育不全所致的体积缩小
下列描述不符合矽肺病变特点的是()
A:I期矽肺以肺门淋巴结内矽结节为特点
B:胸膜可有纤维组织增生、肥厚
C:可形成胸膜黏连
D:易合并恶性胸膜间皮瘤
E:矽结节可融合成团
某慢性肺心病患者因肺部感染而入院,血气检查结果:PH7.33、HCO3-36mmol/L、PaCO270mmHg(9.3kPa),AG10mmol/L,其酸碱失衡的类型为()。
A: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B: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Ⅰ型呼吸衰竭血氧指标诊断标准为()。
A:PaO2<30mmHg
B:PaO2<40mmHg
C:PaO2<50mmHg
D:PaO2<60mmHg
E:PaO2<70mmHg
CO中毒造成缺氧的主要原因是()。
A:O2与脱氧Hb结合速率变慢
B:HbO2解离速度减慢
C:HbCO无携氧能力
D:CO使RBC内2,3-DPG减少
E:以上都不是
热休克蛋白的基本功能是()。
A:热耐受
B:免疫功能
C:帮助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移位
D:维持细胞的结构功能
E:促进Na+-K+-ATP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