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放射医学技术高级职称

关于废片分析的组合,错误的是()。
A:废片率-总废片张数/总使用胶片张数
B:项目废片率-各项目废片数/总废片张数
C:重拍片率-即废片率
D:重拍片率-总重拍片张数/总使用胶片张数
E:项目重拍片率-各项目重拍片张数/总重拍片张数
肩关节正位摄片,中心线正确射入点是()
A:锁骨的中点
B:关节盂
C:肩峰
D:肩胛骨喙突
E:肱骨头
在贲门区的解剖上不利X线检查的特点是()
A:贲门区位于胃底和胃体的内后方,前后易重叠
B:胃底黏膜纹纵横交叉,形态与排列无一定规律性
C:胃底无蠕动,不利观察功能改变
D:居于肋弓下,不利触诊
E:以上都是
关于胸椎前后位标准影像显示叙述正确的是()。
A:第1~11胸椎全部显示
B:影像对比良好,层次分明
C:第1胸椎~第5腰椎全部显示
D:影像无明显噪声点,无滤线栅影及其他伪影
E:横突非对称显示
足(趾、、跗)骨检查常规摄影体位是()
A:正位及侧位
B:正位及内斜位
C:正位及外斜位
D:侧位及内斜位
E:侧位及外斜位
目前CT常用的检测器不包括()
A:晶体管检测器
B:液体检测器
C:绝缘体检测器
D:气体检测器
E:闪烁检测器
X线由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于()
A:1800年
B:1840年
C:1890年
D:1895年
E:1900年
放射工作条件在年有效剂量当量有可能超过15mSv/年时,定为()
A:乙种工作条件
B:丙种工作条件
C:戊种工作条件
D:甲种工作条件
E:丁种工作条件
行腹部CT扫描的患者准备工作中与图像的清晰度有关的是()。
A:禁食
B:胃肠道清洁
C:口服1%~2%泛影葡胺500ml
D:呼吸屏气训练
E:碘过敏试验
血管成像技术(MRA)技术不包括()
A:时间飞跃法MRA(TOF-MRA.
B:B.相位对比MRA(PC-MR
C:C.对比增强MRA(CE-MR
D:相位对比MRA需静脉注射对比剂
E:对比增强MRA需静脉注射对比剂
以下哪项是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CT特征()
A:凸向肺野的肿块,有坏死区
B:肿块深入椎间孔内
C:肿块与肺界线清楚
D:肿块中等强化
E:肿块强化明显
窗位50Hu、窗宽200Hu,可观察组织结构的CT值范围为()
A:-100~100
B:-150~+50
C:-50~+150
D:+50~+150
E:0~+200
囊肿的CT值()
A:0~20HU
B:30~60HU
C:-60~-90HU
D:1000HU
E:-1000HU
保持感光效应不变,摄片距离增加一倍后管电流量应为原来的()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E:5倍
六指畸形,正确的摄影体位是()
A:病指正位
B:病指侧位
C:病指轴位
D:病指斜位
E:病指切线位
纵隔常见肿瘤包括()。
A:脂肪肉瘤
B:胸腺瘤
C:畸胎瘤
D:神经源肿瘤
E:淋巴瘤
胶片未经曝光而显影加工处理后产生的密度称()
A:乳剂灰雾
B:本底灰雾
C:片基灰雾
D:冲洗灰雾
E:照片灰雾
HL7的中文意译是()。
A:标准化医学信息传输协议
B:信息传输协议
C:标准化医学传输协议
D:医学信息传输协议
E:标准化信息传输协议
下列CT操作,对诊断结果影响最大的是()
A:病人姓名和检查方位的输入
B:对扫描部位的固定
C:将被检部位置于扫描野中心
D:肿块部位的体表标记
E:检查参数中重建算法的选择
提高信噪比可通过下列哪种方法来实现()
A:降低信号的强度和提高噪声的强度
B:保持信号强度不变,提高噪声强度
C:提高信号的强度和降低噪声的强度
D:保持噪声强度不变,降低信号强度
E:以上都不是
目前对可疑肺栓塞病人常用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为( )
A:肺灌注及肺通气显像 
B:CTPA 
C:DSA 
D:X线胸片 
E:常规CT平扫
骨巨细胞瘤的好发年龄()
A:40岁以上
B:20~40岁
C:0~20岁
D:新生儿
E:青春期
下列不属于肺实质的是()
A:肺泡管
B:肺泡囊
C:肺泡
D:肺泡壁
E:肺泡间隔
Dandy-Walker综合征的典型CT表现不包括()
A:第四脑室明显扩张并向后延伸
B:颅后窝巨大囊肿并与第四脑室交通
C:小脑蚓部缺如
D:窦汇抬高并不同程度脑积水
E:中脑水管扩张
关于CT,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断层显示解剖
B:高软组织分辨力
C:密度差别建立了数字化标准
D:螺旋CT的多轴、多排探测器
E:扫描速度快及容积扫描是螺旋CT最明显的优势
颅脑MRA技术不包括()
A:可采用TOF-MRA,PC-MRA及CE-MRA技术
B:线圈头部正交线圈、头颈联合阵列线圈
C:3D-TOF-MRA主要用于慢速血流的血管成像
D:2D-TOF-MRA:成像序列采用2D-FLASH序列
E:2D-TOF-MRA:主要用于矢状窦、乙状窦的成像
男,42岁,头痛、恶心半年余,逐步加重,右侧肌力减弱,CT检查如图,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膜瘤 
B:胶质瘤 
C:转移瘤 
D:畸胎瘤 
E:室管膜瘤
关于磁共振顺磁性对比剂的增强机制,叙述正确的是()。
A:钆离子具有顺磁性,弛豫时间长,有较大的磁矩
B:游离的钆离子对脾脏、骨髓无毒性作用
C:临床常用钆与DTPA的螯合物
D:钆类对比剂可使质子T1弛豫时间缩短
E:钆类对比剂不可使质子T2弛豫时间缩短
CT示颅底中线占位病变,斜坡及鞍背骨质破坏,瘤体密度不均匀,可见钙化和(或)骨质成分,应先考虑为()
A:三叉神经纤维瘤
B:脑膜瘤
C:脊索瘤
D:畸胎瘤
E:神经纤维瘤病
胸廓的构成不包括()。
A:锁骨
B:胸骨
C:肋骨
D:胸椎
E:肋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