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皮肤科住院医师
男性,25岁,因挤压伤后10小时急诊入院,伤后无尿,广泛软组织肿胀,血氮质潴留,诊断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决定是否要紧急血液透析的体征是()
A:贫血程度
B:有无心力衰竭表现
C:有无过度通气现象
D:创伤严重程度
E:水肿程度
某心源性水肿患者,用地高辛和氢氯噻嗪治疗,2周后患者出现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其主要原因是()
A:低血钾
B:低血钙
C:低血钠
D:高血镁
E:低氯碱血症
寻常型脓疱疮的好发部位是()
A:背部
B:胸部
C:腹部
D:颜面
全身性瘙痒症一般有()()等两种
光毒反应中由光能产生的毒性物质包括()
A:趋化因子
B:单线态氧
C:蛋白酶
D: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慢性胃炎鉴别诊断
伤寒患者出现玫瑰疹,多见于()
A:潜伏期
B:发热初期
C:极期
D:缓解期
E:恢复期
以下为SLE特征性皮肤损害的是()
A:蝶形红斑
B:皮肤血管炎
C:光敏感
D:雷诺现象
脓疱疮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自身接种传播
B:飞沫传播
C:接触传播
D:消化道传播
E:呼吸道传播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急性胃黏膜损害
B:胃癌
C: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D:消化性溃疡
E: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脓疱疮是由()菌和(或)()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可以通过性行为而传播的病原体是()
A:衣原体和支原体
B:真菌
C:原虫
D:寄生虫
男性,52岁,患慢性骨髓炎6个月,血红蛋白75g/L,白细胞、血小板正常。血清铁6.23μmol/L,铁蛋白200μg/L,骨髓增生活跃,细胞外铁(++)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以下实验室检查符合该病特点的是()
A:血清铁下降,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B:血清铁下降,总铁结合力上升
C:多呈大细胞低色素贫血
D:贫血程度多为重度
E:骨髓外铁减少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该病的发病机制描述
不正确
的是()
A:机体造血储备能力降低
B:红细胞生成素相对不足
C:单核一巨噬细胞释放内铁障碍
D:红细胞干细胞凋亡过早
E:细胞利用铁障碍
HIV进入人体血液后,一般可进入下列哪些细胞()
A:淋巴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朗格汉斯细胞
以下关于多形日光疹临床表现的描述正确的有()
A:一般发生于春季和夏季
B:好发于曝光部位
C:皮损呈多形性
D:一般无自觉瘙痒
黑素细胞数量约占基底层细胞总数的()
A:5%
B:10%
C:15%
D:20%
下列有关奎尼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
B:可阻滞外周血管肾上腺素能α受体
C:为窄谱抗心律失常药
D:与地高辛合用,使后者血药浓度升高
E:心肌中药物浓度较血药浓度高10~20倍
符合肾小管酸中毒Ⅰ型实验室特点的是()
A: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B::高血钾
C:高血钙
D:尿pH<5.5
E:高血钠
色甘酸钠的作用机制是()
A:能对抗胆碱等过敏介质的作用
B:直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C: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
D:促进儿茶酚胺释放
E:阻断M受体
男,18岁。诊断为单纯性甲状腺肿,无其他症状,治疗应首先考虑()
A: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B:多食含碘丰富的食物
C:小量甲状腺素
D:碘治疗
E:无需治疗,门诊观察
下列哪项与银屑病病因无关()
A:遗传
B:免疫
C:药物
D:环境
关于胰岛素治疗正确的是()
A:肥胖的糖尿病人较适宜于胰岛素治疗
B:1型糖尿病人可不用胰岛素治疗
C:清晨高血糖而半夜有饥饿感、出冷汗的糖尿病人应增加胰岛素剂量
D:因感染发热而厌食的糖尿病人应将胰岛素剂量加倍
E:经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治疗后,可产生胰岛素抗体
角质形成细胞的特点是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
A:桥粒
B:透明角质颗粒
C:角蛋白
D:黑素小体
男性,32岁,右肾绞痛后尿闭1天,腹部平片可见双侧输尿管中部各有结石一枚,约1cm大小,左肾内还有鹿角形结石,急诊处理应先采用()
A:中西结合解痉排石
B:服中药排石
C:膀胱镜下输尿管插管缓解肾功引流尿液
D:利尿药物应用
E:立即手术输尿管切开取石
可能引起红皮病的原因包括()
A:某些药物
B:特应性皮炎
C:银屑病
D: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
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急性发作时唯一有效的药物是()
A:抗组胺药物
B:抗生素
C:肾上腺素
D:抗纤溶药物
E:以上都是
男性,67岁。诊断肺心病3年,咳、痰、喘伴双下肢水肿加重1周,查体:双肺可闻及大量湿性罗音,心率107次/分,肝于肋缘下2横指,有触痛。白细胞及分类均高,血气分析:pH7.33PaO45mmHg,PCO75mmHg,HCO35mmol/L该患者的处理哪项
不正确
()
A:控制感染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氨溴索祛痰
D:持续低流量吸氧
E:静点碳酸氢钠
皮肤最主要的吸收途径是()
A:角质层
B:毛囊
C:皮脂腺
D:汗管
丹毒的诱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皮肤或黏膜的细微损伤
C:糖尿病
D:慢性肝炎
E:营养不良
淋病奈瑟菌感染()
A:经淋巴系统传播
B:生殖器黏膜上行传播
C:经血液循环传播
D:直接蔓延
E:垂直传播
首页
<上一页
136
137
138
139
14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