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
胸外按压的时间是影响脑复苏的关键因素。()
如怀疑病灶性扁桃体炎,除了询问有关病史外,应做的实验室检查有哪些()。
A:血常规
B: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C:抗链球菌溶血素“O”
D:血清粘蛋白
E:心电图
鼻腔蝶骨体顶壁突然向下的生理意义是()。
A:使吸入气流速度减慢
B:使鼻腔分泌物易擤出
C:使吸入气体折向下方
D:使吸入气体产生涡流
E:使吸入气体折向上方
发生C0
2
排出综合征的原因有()。
A:PaC0
2
升高时的应激反应突然消失
B:骨骼肌等血管扩张
C:冠状血管收缩而致心脏供血不足
D:过度通气时胸膜腔内压增高
E:脑血管舒张而导致颅内压增高
上颌骨骨髓炎最常见于()。
A:中年人
B:老年人
C:青年人
D:婴幼儿
E:孕妇
当钩突最上部延伸至眶纸样板时,额隐窝的开口位于()。
A:筛顶
B:筛漏斗
C:上鼻道
D:钩突和中鼻甲之间的中鼻道
E:中鼻道后端
目前治疗喉癌的主要手段是()。
A:免疫治疗
B:手术治疗
C:放射治疗
D:化学治疗
E:生物治疗
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25cm。()
肥大细胞受刺激易引起支气管痉挛。()
组成听性脑干反应的正波是()。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E:7个
供应额窦的动脉是()。
A:咽升动脉
B:眶下动脉
C:鼻后外侧动脉
D:筛前动脉
E:筛后动脉
癌症的三级预防是指()。
A:病因预防,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降低发病率
B:对有工业污染的区域,尽早对居民进行迁移
C: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D:为能早期发现癌症,强调每6个月作一次全面查体
E:诊治后的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的作用是()。
A:激发细胞膜一系列生化反应,导致组胺为主的多种介质的释放
B:刺激CD
4
+
T淋巴细胞分化为Th2细胞
C:调控细胞基因的表达
D:多种淋巴细胞向鼻黏膜局部的迁移、黏附、定位
E:增高副交感神经活性
长期大量使用升压药治疗休克反而会加重休克,其原因是()。
A:机体对升压药耐受性增加
B:血管平滑肌对升压药失去反应
C:升压药使微循环障碍加重
D:机体交感神经系统已处于衰竭
E:机体丧失对应激反应的能力
一旦发生开放性喉外伤,应积极采取的治疗措施为()。
A:药物治疗
B:清创整复
C:胸腔闭式引流
D:鼻饲营养
E:放置喉膜
有关鼓室内壁结构下列哪项是错的()。
A:鼓岬位于内壁中央为耳蜗的第一环
B:卵蜗窗在鼓岬后上方为镫骨底板封闭
C:蜗窗在鼓岬的后下方为第二鼓膜封闭
D:卵蜗窗后上方依次是面神经垂直部和后半规管
E:匙突在鼓岬前上方鼓膜张肌肌腱绕过此处
一般鼻咽癌首发症状是()。
A:耳部症状
B:脑神经症状
C:涕中带血
D:颈深部上群淋巴结肿大
E:远处转移
DSA检查在颈部主要应用于()。
A:血管内介入治疗
B:与血管有关的肿瘤
C:血管源性疾病
D:了解颅内动脉供血的代偿能力
E:以上都是
关于咽旁隙肿瘤下列说法对的是()。
A:咽旁隙肿瘤在头颈肿瘤中不多见
B:大部分为良性肿瘤
C:咽旁隙肿瘤以神经源性、涎腺源性肿瘤多见
D:本病术前评估重要,宜行多样检查
E:手术入路经口、颈侧多见
下鼻甲位于鼻腔的()。
A:内侧壁
B:外侧壁
C:底壁
D:顶壁
E:外壁
鼓室前壁的开口有()。
A:鼓窦入口
B:鼓膜张肌半管开口
C:鼓索小管的鼓室口
D:鼓室窦
E:咽鼓管鼓室口
患者,女,28岁,2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近日出现心悸、胸闷,多次发生昏厥,心率34次/分,律齐,可闻及大炮音,无杂音,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效果不佳,下一步最恰当的处理是()。
A:阿托品
B:麻黄碱
C:安装临时起搏器
D: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
E:异丙肾上腺素+地高辛
耳源性脑脓肿的典型临床表现可分为()。
A:初期
B:潜伏期
C:显症期
D:颅内压增高期
E:终末期
起源于臂丛神经的神经鞘膜瘤多在()。
A:颈动脉三角
B:下颌角深处
C:锁骨上颈后三角区
D:胸锁乳突肌后缘中部
E:胸锁乳突肌后缘下部
三尖瓣狭窄可见()。
A:右心室和肺动脉干扩大
B:左心房轻度增大伴明显肺淤血
C:右房和上腔静脉突出
D:左心房增大
E:右房增大,右心室上腔静脉和奇静脉扩大
下列关于急性会厌炎的选项中,正确的是()。
A:可有变态反应
B:严重时可出现窒息
C:有严重的声嘶症状
D:必要时要行气管切开
E:无应用抗生素的必要
胆道结石、感染、寄生虫病等治疗不及时可发生如下并发症:(),(),(),()。
M型超声2b区可探及右室前壁、右室腔、室间隔、左室、二尖瓣前后叶及左室后壁。()
声带癌细胞分化差,发展快,淋巴转移较早,预后差。()
成人气管的左右径为()。
A:2.0~2.5cm
B:1.0~1.5cm
C:0.5~1.5cm
D:2.0~3.0cm
E:2.5~3.0cm
首页
<上一页
130
131
132
133
13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