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眼镜验光员
先天性内斜视手术后复发,存在()应配戴完全矫正眼镜。
配戴SCL后出现角膜染色4级的临床特征是()。
A:片状,﹥35%,快速弥漫性基质着色
B:微点状,1%~15%,浅表上皮
C:大点状,16%~25%,可波及深层上皮,缓慢轻度基质着色
D:大点融合状,26%~35%,深层上皮,快速局限性基质着色
下面属于镜片的热性质的是()。
A:硬度
B:线性膨胀系数
C:弹性系数
D:抗冲击性
指压法测量眼压时,一食指压下,另一食指感到眼球软如豆腐,眼压约为()以下。
材料的硬度是指()。
一个患者近视框架眼镜度数为-5.00DS,如果改戴隐形眼镜,则度数为()。
A:-4.50DS
B:-5.00DS
C:-5.25DS
D:-4.75DS
试片柱镜的矫正焦度适量时,±0.25D交叉柱镜的正柱镜轴向与负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时,被测眼感到比放置前()
A:模糊
B:不变
C:清晰
D:不一定
老视症状的出现并不仅仅取决于年龄,还与其他的因素有关,下列没有关系的是()。
A:屈光状态
B:工作性质
C:身体健康
D:远视
远视力0.01近视力0.7初判结论()
A:正视、浅度远视
B:中度近视
C:深度近视
同心双焦或多焦角膜接触镜的镜片中心定位要求稳定,故通常采用()材料制作。
A:硬性
B:软性
C:CAB
D:PMMA
护理液的毒性反应可表现为眼痛、头痛、恶心、呕吐。
皮受损后,1h内其邻近部位的上皮基底细胞开始变扁,脱去桥连接,通过有丝分裂来填补受损区域的上皮缺损,6-15h最为活跃,与此同时,角膜缘血管充血,释放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在创面沉积,24-28h形成()。
显斜视的视轴出现偏斜,且不能被融合机能所控制
周戴抛弃型镜片是指()7天6夜后马上丢弃。
A:间断配戴
B:连续配戴
C:隔日配戴
D:隔两日配戴
球结膜上皮损伤后,经荧光素染色呈()
A:鲜绿色
B:橙黄色
C:鲜红色
D:淡蓝色
自动焦度计检测棱镜时测量分值应选择()。
A:0.25D
B:0.12D
C:0.05D
D:0.01D
试述新生血管的诊断标准、治病诱因和处理方法。
角膜接触镜配戴出现角膜缘结膜充血,可有助于评估镜片的情况
不包括
()。
A:评估SCL材料的适应性
B:评估SCL设计的适应性
C:评估SCL度数是否准确
D:评估SCL镜片的松紧度
病毒性结膜炎可伴有角膜浸润及耳前淋巴结肿大。
雾视后晶体的屈光力比原来()。
A:变大
B:不变
C:变厚
D:变小
GPC对视力的影响主要因为()。
A:角膜上皮的毒性反应
B:结膜的乳头增生引起角膜变态反应
C:角膜带状变性
D:粘稠分泌物或镜片定位不良引起
假性近视是()
A:晶状体变大所致
B:晶状体变小所致
C:睫状肌调节障碍
D:瞳孔调节障碍
下面属于球面透镜成像规则内容的是()。
A:凡与主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将会发散并反向形成一虚焦点
B:凡与主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将会聚焦形成一实焦点
C:凡通过焦点的投射光线经过屈折后,屈折光线与主轴平行
D:凡通过光心的光线通过透镜后屈折可与第二焦点重新相交
某一老年人戴R+2.00DS、L+2.50DS的老视镜,当双眼分别由镜片光心水平方向向内2mm处注视33cm处目标时,两眼所遭遇的三棱镜效果之差为0.1?.
近视力检查时,对检查距离的要求是()
A:33厘米
B:20厘米
C:大于10厘米
D:没有限制
下列关于双眼屈光参差所致视网膜像差的说法不合适的是()。
A:人脑可适应的视网膜像差通常不超过0.5%
B:双眼超过2.50D的屈光参差可能影响正常的双眼视功能建立
C:双眼屈光参差超过0.25D将产生0.5%的视网膜像大小差异
D:双眼屈光参差较大时可能因像差差异较大对度数较大眼视力产生影响
维持角膜透明性的主要原因是()。
A:损伤后可完全再生无瘢痕
B:角膜内无细胞
C:角膜内弹力纤维的排列有序
D:角膜内无血管
简述软性角膜接触镜投影检测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阿托品散瞳的方法通常为1%浓度药膏,每天3次,一共用药()天。
A:4天
B:3天
C:2天
D:1天
下列属于可见光的是()。
A:绿色光
B:紫外光
C:X光
D:红外光
首页
<上一页
129
130
131
132
13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