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医学检验科住院医师
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宜做支气管碘油造影()
A:病变广泛累及双侧肺
B:反复大咯血
C:病变位于左下肺反复感染,不易控制
D:术前为明确支气管扩张部位和范围
E:病变局限于右下肺
吞噬细胞免疫缺陷选择()
A: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试验
B:免疫球蛋白检测
C:RT-PCR技术
D:黏附分子测定
E:CH
50
溶血试验
能引起球后视神经炎的是()
A:SM
B:INH
C:PZA
D:EMB
E:RFP
以下有可能是健康成人的OGTT检测结果的是()
A:空腹血糖6~7mmol/L
B:口服葡萄糖30~60分钟达最高峰
C:葡萄糖峰值>10mmol/L
D:2小时血糖水平在7~8mmol/L
E:血糖峰值<10mmol/L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白血病
E:急性溶血性贫血
男,48岁,一年来每于剧烈活动时或饱餐后发作剑突下疼痛,向咽部放射,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2周来发作频繁且有夜间睡眠中发作。2小时来疼痛剧烈,不能缓解,向胸部及后背部放射。伴憋闷,大汗。[假设信息]该病人在心肌梗死后4周,心电图ST段仍持续升高,未回到等电位线,应考虑的并发症是()
A:再发心肌梗死
B:梗死面积扩大
C:急性心包炎
D:室壁瘤形成
E:梗死后再发心肌缺血
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测定酶活性浓度推荐温度为()
A:(25±0.1)℃
B:(37±0.5)℃
C:(37±0.3)℃
D:(37±0.1)℃
E:(37±1)℃
骨髓纤维化可见()
A:周围血中幼稚细胞、原始细胞>0.15%
B:周围血中有较多幼稚细胞伴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C:周围血中幼红细胞、幼粒细胞易见,骨髓呈现“干抽”
D:周围血中出现较多异形淋巴细胞
E:周围血中易见盔形细胞、小球形细胞及破碎红细胞
右肾绞痛伴有镜下血尿,进一步检查应先进行()
A:膀胱镜
B:腹部平片
C:尿脱落细胞检查
D:CT
E:中段尿培养
下列哪项
不属于
溶血性贫血的特征()
A:周围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
B: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C: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
D:尿胆红素阳性
E:骨髓有核红细胞增生活跃
NBT还原实验可用于吞噬细胞免疫缺陷病的检查,其正常值范围一般为()
A:>15%
B:<10%
C:<5%
D:>20%
E:>10%
下列有关糖尿病肾病变叙述,何者为误()
A:糖尿病肾病变开始时肾脏变大肾小球廓清率增加
B:24h尿蛋白排出400mg仍能复原
C:ACEI在血压正常糖尿病肾病变病人可延缓肾病变之进行
D:控制血糖、血压是延缓糖尿病肾病变最有效的方法
E:减少蛋白质、盐分摄取有助糖尿病肾病变患者肾功能之维持
患者,男,21岁。左侧胸痛、高热、干咳1周,体检左下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X线胸片示左下肺野均匀致密阴影,上缘呈外高内低弧线影,诊断为()
A:葡萄球菌肺炎
B:肺炎链球菌肺炎
C:干酪性肺炎
D:肺炎克雷伯肺炎
E:渗出性胸膜炎
红细胞悬液是全血移除大部分血浆后,用()或()等加入红细胞内代替移出的血浆。
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用于鉴别()
A:肾上腺皮质腺瘤与腺癌
B:Cushing病与异位ACTH综合征
C:单纯性肥胖与Cushing综合征
D:肾上腺皮质肿瘤与Cushing病
E:Cushing病与Cushing综合征
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虫媒传播
B:输血传播
C:性传播
D:呼吸道传播
E:消化道传播
简述脑脊液中CK-BB检查的临床意义。
有关二甲双胍错误的是()
A:适用于肥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不会造成低血糖
B:它是双胍(biguanide),不容易造成乳酸中毒
C:主要作用机制是增加葡萄糖的氧化代谢
D:恶心、厌食是常见不良反应,有助体重减轻
E:肝、肾功能不全是其使用禁忌
尿的颜色生理性影响因素有()
A:代谢产物
B:大量饮水
C:药物的影响
D:盐类结晶
E:尿素
镜检为革兰阴性双球菌,白细胞内外均可见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丙型溶血性链球菌
C:肺炎链球菌
D:脑膜炎奈瑟菌
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要点有哪些?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检测()
A:患者体内致敏红细胞
B:患者血清中相应的不完全抗体
C:血清中是否有相应ABOIgM抗体
D:血清中是否有相应血型抗原
E:血清中补体含量
女性,24岁。1年前患过伤寒住院,1年来未复发,要求参加餐饮业工作。()
A:血培养
B:骨髓培养
C:大便培养
D:尿培养
E:胆汁培养
患者,贫血临床表现,血红蛋白65g/L;网织红细胞13%;骨髓幼稚红细胞增生活跃,Coombs试验阴性;Ham试验阴性;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正常;自身溶血试验增强,加葡萄糖不能纠正,加ATP能纠正。根据上述,最可能的诊断是()
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B:G-6-PD酶缺乏症
C:PK酶缺乏症
D: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A:血清溶菌酶升高
B:FD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高
C:幼红细胞PAS染色阳性
D:Ham试验阳性
E:骨髓铁染色示细胞外铁消失
严重缺铁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涂片()
A: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
B: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消失
C: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
D:可见环形红细胞
E: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
下列哪项符合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
A:细胞体积从小到大
B:核质比由大到小
C: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
D:核仁从无到有
E:胞质颗粒从有到无
某男,34岁。面部疖肿7天。寒战,高热伴头痛,肌肉关节酸痛3天入院。查体:T39℃,P120次/分,R26次/分,BP130/90mmHg。高热面容,鼻翼右侧见2cm×3cm疖肿,高出皮肤,红痛,胸背部皮肤可见散布斑点。化验:WBC23乘以十的九次方/L,中性粒细胞88%。为了确诊本病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化验检查()
A:血培养
B:脓液涂片
C:骨髓培养
D:脓液培养
E:以上均是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响缩短测定周期(TAT)的因素
不包括
()
A:标本抽取时间
B:标本转送时间
C:分析前标本预处理时间
D:分析时间
E:送交结果到开单科室时间
首页
<上一页
128
129
130
131
13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