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学通论(2)》

1977年11月()的《班主任》发表,1978年“伤痕文学”形成文学潮流,一般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开端。
“鲁迅”这个名字几乎就是“()”的代名词。
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成立于()
A:昆明
B:重庆
C:上海
D:汉口
90年代初“私人化写作”与90年代后期“时尚化写作”有什么不同?
1988年授于“《今天》文学奖”的诗人是()
A:舒婷
B:北岛
C:顾城
D:多多
《沉香屑第一炉香》的主角是()。
A:白流苏
B:郑川嫦
C:王娇蕊
D:葛薇龙
请简单描述从20年代的乡土文学到五六十年代各阶段的农村题材作品,在表现内容上的不同。
“()”这个名字几乎就是“杂文”的代名词。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尚洁说:“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底网。”
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一文引发了一个小说和戏剧创作的“()”。
抗战街头剧“好一计鞭子”是指《放下你的鞭子》、《()》和《最后一计》。
散文集《沉默的大多数》的作者是()。
A:史铁生
B:陈村
C:余秋雨
D:王小波
1990年代出现了一批情节组装、故事拼贴的戏剧,如()导演的《中国孤儿》。
以“四•五天安门事件”为题材的话剧是()。
A:《屋外有热流》
B:《曙光》
C:《于无声处》
D:《血,总是热的》
()诗派是当时40年代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
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既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老舍在英国期间连续发表了三个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
1915年9月,()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捞渣是小说《()》中的人物。
宗璞的《我是谁》借鉴了西方()小说心理描写的表现手法。
身为军旅作家的(),最为成功的小说却是描写中国乡村农民生存状态的“耙耧系列”。
白桦的《曙光》标志着新时期()创作的复苏。
()是冯骥才小说《市井人物》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纯诗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和文艺理论家()提出的概念。
杨朔国际题材的优秀散文作品是()
A:《樱花雨》
B:《荔枝蜜》
C:《雪浪花》
D:《茶花赋》
丰子恺的童真散文,与()不同,与鲁迅的《朝花夕拾》有异曲同工之妙。
丁西林的剧本在戏剧结构上通常采用“()”的模式。
在小说中塑造了“时间”的先锋作家是()
A:格非
B:苏童
C:孙甘露
D:余华
《()》是茅盾描写乡村生活的第一次尝试。
用秤称日光的重量,这一细节出自小说()。
A:《日光流年》
B:《鸟孩诞生》
C:《乡村死亡报告》
D:《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