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医针灸高级职称

针刺下列哪组腧穴适宜取仰卧位()。
A:天柱、委中、足三里
B:气海、关元、阳陵泉
C:血海、命门、太溪
D:天枢、隐白、大肠俞
E:中极、次髎、昆仑
发热汗出,微恶寒,咳嗽痰稠,咽痛,口渴,鼻燥,脉浮数,舌苔薄黄。治疗配穴处方当用()。
A:大椎、曲池、合谷、十宣
B:大椎、曲池、合谷、外关、鱼际
C:合谷、列缺、风门、风池、足三里
D:合谷、列缺、肺俞、太阳
E:风池、风府、丰隆、迎香、尺泽
下列腧穴,不在第4肋间隙水平的是:()。
A:乳中
B:膻中
C:天池
D:天溪
E:大包
下列哪项是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的鉴别要点()。
A:有无发热恶寒
B:有无胸痛、咯血
C:有无口干咽燥
D:痰量的多少
E:咳痰的难易
疠气的致病特点是()。
A:发病急骤
B:病情重,死亡率高
C:症状相似,一气一病
D:传染性强
E:易于流行
张某,女,44岁。经血淋漓不止2周余,量少色红,质黏稠,伴头晕耳鸣,心烦不寐,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第1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其治疗除主穴外,宜加用的腧穴是()。
A:血海、膈俞
B:阴陵泉、血海
C:太冲、太白
D:然谷、太溪
E:太溪、大钟

第2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可加用治疗崩漏的经验穴()。
A:血海
B:至阴
C:隐白
D:大敦
E:公孙

第3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崩漏虚证的治疗应选取的主穴是()。
A:关元、气海、足三里
B: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C:脾俞、肾俞、次髎
D:关元、隐白、三阴交
E:气海、血海、合谷

第4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根据本案例具体情况,治疗原则为()。
A:滋阴补肾,益气固经
B:调补冲任,益气调经
C:调补肝肾,调理冲任
D:益气调经,调补冲任
E:清热利湿,通经止痛

第5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的诊断及辨证分型是()。
A:崩漏之血热证
B:崩漏之湿热证
C:崩漏之气郁证
D:崩漏之肾阴虚
E:崩漏之脾虚证
治疗痫病发作期的主穴是()。
A:水沟、百会、中脘、神门、神庭
B:水沟、百会、神门、行间、内庭
C:鸠尾、印堂、太冲、丰隆、间使
D:水沟、百会、后溪、内关、涌泉
E:鸠尾、印堂、太冲、合谷、风池
以下最具表证特征的症状是()。
A:咳嗽气喘
B:头痛身痛
C:咽喉肿痛
D:恶寒发热
E:舌淡红苔薄白
次髎可治疗()
A:阳痿
B:腹满
C:痛经
D:痔疾
E:癫痫
关于阳痿的叙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病因病机为宗筋失养、宗筋弛缓所致
B:治疗应以督脉、足三阴经穴位为主
C:常用的穴位有三阴交、肾俞等
D:属虚证者,加命门
E:属实证者,加八髎、阴陵泉
麦芽与山楂的共同主治证是()。
A:乳房胀痛
B:脘腹冷痛
C:肝胃不和胁痛
D:肾虚遗精
E:食滞
缠腰火丹的辨证分型为()
A:肝经郁热
B:心脾两虚
C:脾经湿热
D:气滞血瘀
E:肝气郁滞
健脾丸的功用是()。
A:消食和胃
B:消导化积,清热利湿
C: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D: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E:补中益气,健脾止泻
以下腧穴主治胸胁痛的是()。
A:商丘
B:地机
C:大包
D:府舍
E:冲门
下列药物,不是九味羌活汤组成部分的是()。
A:黄芩、甘草
B:当归、陈皮
C:苍术、细辛
D:防风、川芎
E:白芷、生地黄
炎夏之日,劳作过重,突发高热,猝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舌红脉疾,证属()。
A:暑闭气机证
B:暑伤气机证
C:暑湿袭表证
D:暑热动风证
E:火淫证
针刺天枢穴时宜选()。
A:指切进针法
B:挟持进针法
C:舒张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
E:单手进针法
石膏治疗()。
A:外感热病热入营血之高热神昏谵语
B:脾虚有湿咳嗽痰多
C:肺热咳喘
D:阴虚火旺,潮热盗汗
E:火热内生之血热妄行诸证
对“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错误理解是()。
A:血汗同源
B:多汗必伤其血
C:脱汗者勿用耗血动血之品
D:血虚者勿用汗法
E:大失血者大补津液
治疗肝胆火盛型目赤痛,除主穴外,应加用()。
A:行间、光明
B:太冲、丘墟
C:侠溪、行间
D:大敦、足临泣
E:侠溪、太冲
治疗咳嗽、痰多的腧穴首选:()。
A:足三里
B:太渊
C:丰隆
D:中脘
E:列缺
哪一穴位不能用于催乳()。
A:膻中
B:少泽
C:少商
D:耳穴内分泌
E:乳根
针灸治疗扭伤选取的腧穴属于()。
A:阳明经
B:局部或邻近取穴
C:太阳经
D:少阳经
E:太阴经
“圣人不治已乱治未乱”一语,出自()。
A:《难经》
B:《内经》
C:《温疫论》
D:《湿热病篇》
E:《伤寒瘟疫条辨》
治疗目赤肿痛热毒炽盛型,除基本处方外可加()。
A:风池
B:合谷
C:侠溪
D:曲池
E:行间
清热燥湿,善治下焦湿热证的药对宜选()。
A:黄连、木香
B:茯苓、猪苓
C:夏枯草、淡竹叶
D:黄柏、苍术
E:苍术、厚朴
肺热腑实证的治疗,当用何方()。
A:调胃承气汤
B:宣白承气汤
C:桃仁承气汤
D:增液承气汤
E:葛根芩连汤
湿热痢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
A:天枢
B:曲池
C:内庭
D:大椎
E:中冲
胸椎棘突下的穴位,在控制针刺深度的前提下,针刺法是()
A:直刺
B:斜刺
C:向上或向下平刺
D:向上斜刺
E:向下斜刺
共有28个腧穴的经脉是()。
A:任脉
B:督脉
C:足少阴经
D:足太阴经
E:手少阳三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