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眼镜验光员

轻度()因调节与集合不协调,易引起肌性视疲劳。
内直肌与眼球接触部的弧长达12mm。
对于凸透镜而言,镜眼距减少,要保证原有矫正效果必须减少相应镜片的屈光力。
混散处方特点
深度近视眼由于调节与辐揍作用不协调易产生()症状
A:外斜
B:内斜
泪器包含()和()两大系统。
A:泪腺系统、副泪腺系统
B:分泌系统、排出系统
C:泪腺系统、泪囊系统
D:泪腺系统、骨部系统
下面属于集合功能异常的是()。
A:散开灵活度下降
B:散开功能不全
C:集合灵活度下降
D:集合滞后
如果散光为0.75D,配戴隐形眼镜其球镜须大于()
A:1.50D
B:1.75D
C:2.00D
D:2.25D
()是感染性角膜炎患病的主要条件,必须积极防止其继发感染,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A:缺氧
B:沉淀物刺激
C:角膜上皮损伤
D:护理液成分
配戴SCL后出现双眼复视的原因是()。
A:镜片表面干燥
B:镜片配适过松
C:镜片配适过紧
D:双眼高度屈光参差
球柱面透镜的三种组合形式不包括()。
A:负交柱面形式
B:正交柱面形式
C:球面加正柱面形式
D:球面加负柱面形式
交叉柱镜确定散光度数的方法是交替翻转手柄达到()状态。
A:与清晰面侧的柱镜轴向方向停止
B:红点面清晰
C:白点面清晰
D:两面的清晰度相等
透镜的偏心率e值大于0小于1,称为()。
A:球面
B:非球面
C:双曲线面
D:抛物线面
简述双眼调节平衡的方法
双眼瞳孔间距为6cm,注视双眼回旋点前方0.33In的目标,双眼集合角为()。
复视发生的基本条件是()
A:单眼抑制
B:单眼视力丧失
C:双眼具备正常视网膜对应
D:双眼运动功能正常
1.35mm是简化眼中,单一折射球面位于()。
A:主点前
B:主点后
C:结点前
D:角膜后
镜片的折射率为1.5,前曲率为+6.00D,则镜片的前折射面光度为()D。
A:+3.00
B:+6.00
C:+9.00
D:+1.50
去蛋白酶片的浸泡时间不因产品不同而不同。
老视度与屈光不正的关系()
A:代数和
B:代数差
虹膜内的肌肉分为()。
A:睫状肌与下直肌
B:下斜肌与上斜肌
C:瞳孔括约肌与瞳孔开大肌
D:内直肌与外直肌
视神经按照部位可分为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
A:眼内段
B:细胞体
C:外段
D:细胞突
右眼为-8.75DS,左眼-9.50DS,现需矫正外隐斜视9△,则双眼透镜的移心距离分别是()。(采用双眼棱镜等量分配的原则)
A:右眼透镜的中心向外移心0.51cm,左眼向外移心0.47cm
B:右眼透镜的中心向内移心0.51cm,左眼向内移心0.47cm
C:右眼透镜的中心向内移心0.51cm,左眼向外移心0.24cm
D:右眼透镜的中心向外移心0.55cm,左眼向内移心0.24cm
环戊通药物散瞳后瞳孔恢复时间约需1天。
配戴SCL后出现角膜新生血管2级的表现是角膜全周新生血管侵入,﹥2.0mm。
焦度计检测()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检验,避免镜片脱水。
A:硬性隐形眼镜
B:软性亲水接触镜片
C:树脂镜片
D:玻璃镜片
棱镜的光线效果:()。
关于近反射三联运动中瞳孔缩小的说法不合适的是()。
A:瞳孔括约肌收缩使瞳孔缩小
B:瞳孔开大缩收缩使瞳孔缩小
C:瞳孔缩小减少了球差和光的亮度
D:瞳孔缩小是由三叉神经中副交感支兴奋所引起
泪囊可暂时存留泪液并将泪液输送至鼻泪管。
属于GPC第四期的表现是()。
A:结膜轻度充血
B:上睑结膜充血及增厚,少量乳头增生
C:上睑结膜充血及增厚,血管模糊,乳头增生,染色明显
D:结膜严重充血,乳头很大且扁平,染色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