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医针灸高级职称

中药饮片贮藏,水分一般宜控制在()。
A:21%~25%
B:14%~20%
C:5%以下
D:7%~13%
E:5%~8%
患者女,40岁,因“腹痛”来诊。患者腹痛起于脐周,腹壁柔软,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进行性加重。伴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苔薄黄、脉弦。治疗除主方外,最为适宜的配用穴位是()
A:阑尾穴、天枢、上巨虚、阿是、血海
B:阑尾穴、天枢、上巨虚、阿是、大肠俞
C:阑尾穴、天枢、上巨虚、阿是、大椎
D:阑尾穴、天枢、上巨虚、阿是、足三里
E:阑尾穴、天枢、上巨虚、阿是、气海
起于大指之端,夹咽,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
B:足厥阴肝经
C:足太阴脾经
D:足少阴肾经
E:足阳明胃经
提出催气手法的文献是()。
A:《内经》
B:《难经》
C:《神应经》
D:《针灸大全》
E:《针灸大成》
妇人产后具有以下哪些显著的特点()。
A:多瘀证
B:多热证
C:多虚证
D:多实证
E:易外感
痰湿阻滞不孕症的刺灸法是()。
A:补法
B:泻法
C:补泻兼施
D:平补平泻
E:灸法
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中的脾胃虚弱证,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合谷
B:足三里
C:血海
D:膻中
E:照海
既善凉血退蒸,又可清泄肺热的药物是()。
A:地骨皮
B:黄芩
C:石膏
D:白薇
E:银柴胡
针灸治疗痿证的原则有()
A:实证宜清热、润燥、利湿
B:实证宜清热、攻下
C:虚证宜益气健脾,滋补肝、肾
D:虚证宜补益阳气
E:治痿独取阳明
惊悸属疾热上扰者,治疗时除用惊悸主方外,还可加用()。
A:膈俞、脾俞、足三里
B:厥阴俞、肾俞、太溪
C:脾俞、三焦俞、气海俞
D:内关、尺泽、丰隆
E:丰隆、膏肓、太渊
循行环腰一周的经脉是()。
A:冲脉
B:阴维脉
C:带脉
D:阳维脉
E:任脉
《素问.六微旨大论》中的“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说明了气的运动具有()。
A:代表性
B:对立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E:相关性
针灸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后期,其治则为()。
A:活血通络、调和气血
B:活血通络、养血明目
C:活血通络、补益肝肾
D:补益肝肾、养血明目
E:调和气血、养血明目
治疗偏头痛,取穴当以下列何经为主:()。
A:少阳经
B:太阳经
C:阳明经
D:太阴经
E:少阴经
太阴病的兼变证包括()。
A:太阴兼表证
B:太阴兼呕吐证
C:太阴兼腹痛证
D:寒湿发黄证
E:湿热发黄证
关于呕吐的治疗,下列哪组选穴是不正确的:()。
A:伤食呕吐者,取下脘、璇玑、足三里、腹结
B:痰饮呕吐者,取章门、公孙、中脘、丰隆
C:肝气犯胃者,取上脘、太冲、梁丘、神门
D:外感呕吐者,取中脘、公孙、腹结、章门
E:若用耳针治疗,取胃、肝、交感、神门
长于行气,燥湿,消积,兼能降气平喘的药物是()。
A:紫苏
B:厚朴
C:砂仁
D:豆蔻
E:香附
治疗胃脘胀闷、呕吐酸臭食物,配穴应取()
A:中脘、内关、公孙、足三里
B:中脘、内关、公孙、足三里、胃俞、上脘
C: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膻中、丰隆
D: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太冲、肝俞
E: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脾俞、章门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其中“里急”是指()。
A:腹部拘急疼痛
B:时时欲泄肛门欲坠,便出不爽
C:少腹部有急迫不舒之感
D:心下阻塞不适感
E:以上都不是
赵某,女,43岁,患肩关节周围炎,以肩后侧疼痛为主,肩内收时疼痛加剧,则取穴时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
A:手三里
B:后溪
C:阳陵泉
D:昆仑
E:承山
亡阳证汗出的特征是()。
A:冷汗味淡质稀
B:大热大汗
C:汗热味咸而黏
D:微热自汗恶风
E:盗汗潮热
侧伏坐位适宜取哪个部位的腧穴()。
A: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B:适宜于取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C: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D:适宜于取头部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E:适宜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患者肘部皮肤瘙痒难耐,搔抓后出现粟粒大小丘疹,时已日久,现在局部皮肤增厚、粗糙,状若皮革。下列腧穴中,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的是()。
A:曲池
B:血海
C:天枢
D:合谷
E:足三里
手少阳经实证按子母补泻法应取穴()
A:关冲
B:中渚
C:液门
D:支沟
E:天井
治疗疮疡久溃不敛宜选()。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隔附子灸
E:细辛灸
瘀血阻络型胁痛可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
A:肾俞
B:迎香透四白
C:膈俞
D:阿是穴
E:中脘
《素问.生气通天论》有“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主要说明()。
A:阴阳的对立
B:阴阳的偏成成功盛
C:阴精和阳气的生理关系
D:阴精和阳气的病理关系
E:阴精和阳气各自的生理功能
主诉最正确的写法是()。
A:发热咳嗽头痛
B:胃痛3年伴大便出血
C:发热咳嗽3天
D:患痢疾半个月
E:伤暑2天
某男,56岁。因情急恼怒而突发头痛而胀,继则昏厥仆倒,不省人事,舌红苔黄,脉弦。其病机是()。
A:气郁
B:气结
C:气脱
D:气陷
E:气逆
高热见神昏谵语者,可加()开窍泄热。
A:水沟
B:素髎
C:十宣
D:膈俞
E: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