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医针灸高级职称

“肝病传肾”发生的机理是()。
A:相克
B:相侮
C:母病及子
D:相乘
E:子病犯母
两穴间距离为1寸的穴位是()。
A:外关-支沟
B:关元-气海
C:中脘-建里
D:神门-通里
E:太溪-水泉
头针疗法治疗头痛,正确的是()
A:前额痛选对侧感觉区下2/5
B:前额痛选对侧感觉区下3/5
C:后头痛选对侧感觉区上2/5
D:后头痛选对侧感觉区上3/5
E:可以选运动区、足运感区
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上肢部
B:下肢部
C:胸腹部
D:头顶部
E:头面部
治疗风热感冒可用的方剂有()
A:荆防达表汤
B:银翘散
C:新加香薷饮
D:参苏饮
E:葱豉桔梗汤
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风池、行间
B:太溪、肝俞
C:丰隆、足三里
D:血海、膈俞
E:关元、肾俞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得气的原因()。
A:针刺手法不熟
B:病人体虚
C:局部感觉迟钝
D:饥饿空腹
E:针刺角度、深度不当
风热时毒壅结肺胃,见壮热口渴,烦躁,头面焮赤肿痛,咽喉疼痛,舌红苔黄,宜用()。
A:余氏清心凉膈散合五汁饮
B:银翘散合三黄二香散
C:清咽栀豉汤合玉钥匙
D:普济消毒饮合三黄二香散
E:竹叶石膏汤合五汁饮
膏肓、大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多选用的刺灸方法是()。
A:针刺泻法
B:刺血法
C:重灸法
D:拔罐法
E:电针
男,26岁,近日因着急上火而牙龈肿痛,并见局部溃烂,时而齿衄,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属()。
A:肠热腑实证
B:心火亢盛证
C:肺热炽盛证
D:胃热炽盛证
E:肝火炽盛证
患儿睡中遗尿,精神疲乏,肢冷畏寒,舌淡,脉细沉,治疗除相应的背俞穴外,应选取的经穴是()。
A:足太阳、足少阴
B:足太阳、手太阴
C:足太阳、手少阳
D:任脉、足少阴
E:任脉、足太阳
痹证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临床上常分为()。
A:筋痹
B:痛痹
C:着痹
D:冷痹
E:行痹
治疗暴病耳聋,鸣声隆隆,伴畏寒,发热,头痛,舌红,苔薄白,脉浮数。除主穴外,宜配()。
A:太冲、丘墟
B:外关、合谷
C:风门、肺俞
D:丰隆、脾俞
E:足三里、三阴交
关于绝经前后诸证的治法,描述正确的是()。
A:以任脉、足厥阴经穴为主
B:以任脉、足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C:以任脉、督脉腧穴为主
D:以任脉、足太阴经、足厥阴经穴为主
E:以任脉、足少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以脘腹胀痛走窜,嗳气,肠鸣矢气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是()。
A:肠气滞证
B:胃气虚证
C:胃阴虚证
D:食滞胃肠证
E:肠热腑实证
针刺注意事项中,应注意的是()。
A: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B:妇女怀孕三月及以上者,不宜针刺小腹部及腰骶部的腧穴
C:小儿囱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D: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E:锁骨中线锁骨上2-3cm以上,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以上,腋中线第8及背部第10肋间隙以上均不可深刺,以免发生气胸
患者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苔白,脉迟。治宜首选()。
A:苏合香丸
B:紫雪丹
C:参附汤
D:越鞠丸
E:生脉散
某女,45岁,突然头晕乏力,泛泛欲吐,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脉沉弦。治疗宜选用以下哪组经脉为主()。
A:任脉、手厥阴经
B:任脉、足厥阴经
C:督脉、足厥阴经
D:督脉、手厥阴经
E:手、足厥阴经
针灸治疗脱肛的湿热下注,可在基本处方再加()。
A:阴陵泉
B:三阴交
C:内庭
D:大敦
E:曲池
以下各项,不属于丹毒特征的是()。
A:起病急骤
B:皮肤上有片状红斑
C:红斑表面可有黄色水疱
D:边界不清
E:局部皮肤鲜红灼热
髓海位于()。
A:颈部
B:胸部
C:头部
D:背部
E:腹部
某男,因工作压力,思虑过多,经常寐而易醒,伴心悸健忘,面色无华,易汗出,纳差倦怠,舌淡,脉细弱。针灸治疗除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外,应加取()。
A:行间、侠溪、肝俞
B:心俞、脾俞、足三里
C:丘墟、心俞、内关
D:太溪、心俞、肾俞
E:公孙、内关、足三里
患者发热甚重,尤以午后3~5时更甚,腹硬满疼痛,大便4日未行,舌红苔黄燥,脉沉实,证属()。
A:太阳病证
B:阳明经证
C:少阳病证
D:阳明腑证
E:太阴病证
针灸治疗痔疮选取的主要经脉是()。
A:足少阳经
B:足太阳经
C:足太阴经
D:手少阳经
E:督脉
参苓白术散的功用是()。
A:健脾益气,和中养胃
B: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C: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D:健脾养胃,理气化痰
E:健脾助运,养胃渗湿
血海属足太阴经穴,有养血,凉血之功,与:()相配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A:曲池
B:三阴交
C:风门
D:膈俞
E:合谷
针灸治疗阴黄之寒湿阻遏证,正确的是()
A:主穴取胆俞、脾俞、中脘、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B:胆俞、阳陵泉、阴陵泉、太冲、内庭
C:配穴加气海、关元
D:配穴加胃俞、气海
E:配穴加内关、公孙
左归丸与一贯煎相同的功用为()。
A:滋阴
B:疏肝
C:降火
D:补脾
E:益气
泄泻病位在()。
A:脾
B:胃
C:肠
D:肝
E:肾
治疗气淋,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膀胱俞、昆仑
B:脾俞、太白
C:肾俞、太溪
D:足三里、陷谷
E:肝俞、太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