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患者面色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语声高亢,呼吸气粗,口干渴饮,小便短赤涩痛,大便秘结,舌红绛,苔黄黑生芒刺,脉浮数,其临床意义是()。
A:阳证
B:阴证
C:阳虚证
D:阴虚证
E:亡阳证
脾虚气滞,寒热互结,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调者,治宜选用()
A:半夏泻心汤
B:甘草泻心汤
C:枳实消痞丸
D:旋覆代赭汤
E:枳实导滞丸
急性肾炎严重病例发生的时间多在起病后()。
A:1~2天内
B:2周内
C:3周左右
D:2~3周
E:4周左右
功能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同涩的药是()
功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善治阴虚风动的药是()
A:龟板
B:龙骨
C:鳖甲
D:牡蛎
E:代赭石
新加香薷饮的功用是()。
藿香正气散的功用是()。
A: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B:理气化湿,和中止呕
C:祛湿化浊,和中止泻
D:解暑化湿,和中止泻
E: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刺蒺藜与菊花具有的共同功效是()。
A: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B: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C:疏肝解郁,平抑肝阳
D:疏肝解郁,散风止痒
E:疏散风热,化痰息风
入汤剂应先煎的药物是()。
入汤剂应布包煎的药物是()。
A:贝壳、甲壳、化石及多种矿物药
B:芳香性药物
C:某些粉末状药物及细小的植物种子药物
D:较贵重的药物
E:胶质的药物
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增强下列哪项的亲和力()。
A:抗凝血酶Ⅰ和因子Ⅰ
B:抗凝血酶Ⅱ和因子Ⅱ
C:抗凝血酶Ⅱ和因子Ⅲ
D:抗凝血酶Ⅲ和因子Ⅱ
E:抗凝血酶Ⅲ和因子Ⅲ
能较准确反映心肌梗死范围的实验室检查的是()
A:肌红蛋白
B:肌钙蛋白
C:肌酸激酶同工酶
D: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E:乳酸脱氢酶
困倦易睡,伴头目昏沉,胸闷脘痞,肢体困重,苔腻者,多为()。
A:心肾阳虚
B:痰湿困脾
C:脾虚不运
D:邪闭心神
E:营血亏虚
龟甲的功效是()。
A: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B:软坚散结,养血补心
C:益肾健骨,润肠通便
D:益肾健骨,清热明目
E:益肾健骨,清心安神
治疗脑血栓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应首选()。
A:天麻钩藤汤
B:真方白丸子
C:补阳还五汤
D:镇肝熄风汤
E:星蒌承气汤
恶性肿瘤转移之淋巴结特点正确的是()。
A:柔软
B:表面光滑无粘连
C:质地坚硬或有象皮样感
D:肿大到一定程度即可缩小、消退
E:有压痛
风疹与麻疹的主要鉴别点是()。
A:全身症状轻,耳后淋巴结肿大
B:皮疹为全身性分布
C:呈充血性斑丘疹
D:呼吸道传播
E:外周血白细胞减少
下列几项中,属对因治疗功效的是()。
A:止痛
B:止咳
C:止血
D:止汗
E:泻下
壮热烦渴,口干舌燥,面赤恶热,大汗,脉洪大有力。治当首选()。
A:白虎汤
B:清暑益气汤
C:凉膈散
D:竹叶石膏汤
E:白虎加人参汤
下列各项,不属于晕临床表现的是()。
A:头晕目眩,头胀而痛
B:视物昏花,甚至失明
C:眩晕欲厥
D:抽搐昏迷
E:面浮肢肿
半夏厚朴汤配伍苏叶意在()
苏子降气汤配伍肉桂意在()
A:行气散结,降逆止呕
B:芳香行气,理肺疏肝
C:引火归元,温经通脉
D:温肾祛寒,纳气平喘
E:温胃化痰,散寒止呕
心脉痹阻证中,若胸痛以闷痛为表现的证候是()。
A:痰阻心脉
B:气滞心脉
C:寒凝心脉
D:热郁心脉
E:瘀阻心脉
为增强活血祛瘀药的功效,常配伍的药物是()。
A:解表药
B:理气药
C:温里药
D:泻下药
E:补虚药
对诊断急性胰腺炎最有价值的血清酶检查是()。
A:谷草转氨酶
B:淀粉酶
C:碱性磷酸酶
D:谷丙转氨酶
E:乳酸脱氢酶
患者,男,58岁。腰痛,腰部活动受限。检查:脊柱叩击痛,坐骨神经刺激征(+)。应首先考虑的是()。
A:腰肌劳损
B:脑膜炎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腰椎间盘突出
E:肾下垂
妇女怀孕长期反复厌食、呕恶.甚至食入即吐,称为()。
A:厌食
B:少食
C:恶阻
D:恶食
E:纳呆
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应考虑的疾病是()。
A:二尖瓣狭窄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三尖瓣狭窄
D:肺动脉瓣狭窄
E:室间隔缺损
治疗湿热黄疸,应选用的药物是()。
A:车前子
B:金钱草
C:木通
D:薏苡仁
E:滑石
痰火扰神证可与肝胆湿热证同见的临床表现是()。
A:溲赤便秘
B:渴喜冷饮
C:舌红苔黄腻
D:高热抽搐
E:脉象细数
五味指药物的是()。
A:全部味道
B: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C:指口尝味道
D:五类作用
E:不同的滋味
热邪壅肺证,可见()。
燥邪犯肺证,可见()。
A:咳嗽,咯痰稀白
B:咳嗽,痰多泡沫
C:咳喘,咯痰黄稠
D:咳嗽,痰少难咯且喘
E:痰多易咯
以咳嗽无力,喘息短气,呼多吸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是().
A:肾气不固证
B:肺肾气虚证
C:肺肾阴虚证
D:肺气虚证
E:肺脾气虚证
按十三经脉的流注次序,肝经向下流注的经脉是()。
A:膀胱经
B:胆经
C:三焦经
D:心经
E: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