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评定量表的评定等级一般有( )。
A:3级
B:4级
C:5级
D:6级
E:7级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巴金在其不朽的名作《家》中描写了孔教会会长冯老爷遭到以觉慧为代表的新知识青年的猛烈批判。这一历史现象应发生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人们常说的面对“天灾人祸”是情绪状态中的()。
A:心境
B:应激
C:恐惧
D:激情
不同的社会制度教育目的也不相同。( )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与主动感相对应的是()。
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E:社会的需要
随着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收通行费政策的出台,选择自驾游的游客大幅增加。受此影响,以旅行社为龙头的传统运营模式受到挑战,而在线旅游服务商提供的网上订单式服务备受青睐。由此可见()①游客的消费需求推动着旅游业运营模式的创新②游客的消费动向决定着旅游服务产品的推出③游客的消费需求对旅游企业服务方式的转变起着导向作用④游客消费方式的变化推动着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即转入()。
A:感觉记忆
B:意义记忆
C:长时记忆
D:机械记忆
下列有关教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
B: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C: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这两者等同
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因此教学包括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
战国时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是()。
A:《甘石星经》
B:《授时历》
C:《大衍历》
D:《夏小正》
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只是剥夺了其他学派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就是在官场之中,汉武帝也重用了一批具有法家、黄老道家、阴阳家色彩的人物。据此可知下列关于汉武帝在治国用人方面的策略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外儒内法
B:外法内儒
C:博采众长
D:法表儒里
"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战国时期,“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也”。这反映了当时()
A:分封制的强化
B:国君权力的加强
C:郡县制的确立
D:儒学地位的提升
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顺序是()。
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D: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用第三、四、五跖骨部位接触球的一种踢球方法是()。
A:脚背内侧踢球
B:脚背外侧踢球
C:脚内侧踢球
D:脚背正面踢球
教师在讲解《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有个词语是“蜿蜒”,老师解释到这属于连绵词中的叠韵词,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这一类词语,以下可以用来举例的是()。
A:窈窕葡萄梧桐徘徊
B:玻璃犹豫婆娑淅沥
C:婀娜踯躅彷徨腼腆
D:邋遢骆驼汹涌怂恿
下列没有外骨骼的动物是()。
A:蜻蜓
B:蜘蛛
C:蚊子
D:河蚌
判定从植物体榨出的白色液体是否含有脂肪、酵母菌酒精发酵是否彻底、提取的DNA是否被DNA酶污染、酪蛋白是否充分水解成氨基酸,依次选择的试剂是()。①苏丹染液Ⅲ②Ca(OH)③斐林试剂④双缩脲试剂⑤二苯胺
A:①③⑤④
B:①②⑤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教学研究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A: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
B: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依据
C:发展和完善教学理论的重要基础
D:提高广大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过程。
()是指要求学生用文字论述方式阐述相关观点的题目,回答字数可以从几段到几大页不等,一般常用的是有限制的问答题和()。
简要分析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在艺术层面的不同点。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35℃和10℃两种水温,探究“不同水温对金鱼呼吸的影响”,这种探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分类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廖世承在()年编写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A:1903
B:1908
C:1913
D:1924
2012年某国生产的甲商品单位价值量为60元,2013年该国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而生产甲商品的某企业劳动生产率不变,劳动者人数增加了50%,若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该企业生产甲商品的价值总量比2012年增加了()
A:20%
B:25%
C:50%
D:75%
在经济学上,人口红利是指随着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所带来的经济成长效应。据测算,2010年至2020年我国劳动人口将减少2900多万人,由此产生的结果可能有()①我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②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③劳动者不再需要竞争就业④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篮球三分投篮区是以篮圈中心点的投影为圆心,距离端线中点的内沿()处,以6.25米为半径的圆形。
A:1.575米
B:1.60米
C:1.65米
D:1.75米
《宋史·职官制》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这里“抑又甚焉”主要指()
A:相权进一步被削弱
B:皇权进一步加强
C:分化事权,导致“冗官”
D:宋代进一步完善了唐制

阅读关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的内容。(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热力因素指赤道附近因受热较多,形成低气压带;两极地区则因为寒冷低温,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带。高空的气压形势正好相反,在赤道上空形成高气压带,两极上空的气压则相对较低。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赤道上空向南北分流的气流,在南北纬300附近的高空积聚,迫使那里的空气产生下沉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这种空气运动就是气压带形成的动力因素。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地球表面就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南北极两个高气压带,以及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附近)。而在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形成两个相对的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低纬环流和信风带以北半球为例,从图可以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暖气流在高空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在北纬30°附近偏转成西风,导致"堆积"效应,产生下沉气流,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近地面,空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右偏成为东北风,形成东北信风带。同理,在南半球,则形成东南信风带。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这样,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形成两个低纬环流圈的同时,又形成了南北半球的两个信风带。中纬环流与西风带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更高纬度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左)偏成西南(西北)风,最终偏转成与纬线基本平行的西风,称为盛行西风。西风在副极地低气压带与高纬的极地东风相遇之后上升分流,向低纬方向流动的高空气流,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上空,随后转为下沉气流,形成完整的中纬环流。高纬环流与极地东风带从极地高气压带流向低纬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左)偏形成东北(东南)风,最后偏转成为基本与纬线平行的绕极地流动的东风,称为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相对暖而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高空,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南北。流向高纬方向的气流在极地地区下沉,于是在副极地与极地之间构成了高纬环流。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简要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论述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秦始皇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