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输血技术(师)
AB型血液是()。
A:A凝集原,抗B凝集素
B:B凝集原,抗A凝集素
C:A和B凝集原,无凝集素
D:无凝集原,抗A和抗B凝集素
E:无凝集原,无凝集素
后果论认为,判断人的行动在伦理上对错的标准是()。
A:行为目的
B:行为采取的方式
C:社会评价
D: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
E:行动的后果
有关献血不良反应,以下处理不恰当的是()。
A:经过急救知识培训的医护人员操作,并全程陪同
B:药物使用应在具有资质的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急救药物
C:尽量使用强心剂、呼吸兴奋剂等
D:对严重的献血不良反应的医疗急救可求助于医疗救护中心医务人员
E:应采取屏风隔栏等措施维护献血者的私密性
引起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致病因素是()。
A:树突状细胞
B:单核细胞
C:B淋巴细胞
D:T淋巴细胞
E:NK细胞
新生儿贫血的诊断标准是血清血红蛋白小于()。
A:125g/L
B:135g/L
C:145g/L
D:155g/L
E:165g/L
患者,男,39岁,出现血钠升高,血钾下降,全身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此时最可能的原因是()。
A:甲状腺激素增加
B:激肽系统活动加强
C:糖皮质激素增加
D:醛固酮增加
E:交感-肾上腺髓质活动加强
干扰素抗病毒的特点是()。
A:抑制病毒体成熟释放
B:作用于受染细胞后,使细胞产生抗病毒作用
C:阻止病毒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特异结合
D:直接灭活病毒
E:增强体液免疫
关于融解温度(Tm)描述错误的是()。
A:50%的DNA双链被打开时的温度
B:在解链过程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AA260达到最大变化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
C:DNA的Tm值与其DNA长短有关
D:DNA的Tm值与其碱基的GC含量相关
E:DNA溶液中离子强度越低,Tm值越高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是()。
A:输注后1小时血小板增加值(PI)30×10
9
/L
B:输注后1小时校正血小板增值(CCI)6.5×10
9
/L、20小时3.5×10
9
/L
C:输注后1小时血小板恢复率(R)35%
D:输注后20小时R25%
E:输注后20小时PI25×10
9
/L
翻译延长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转位是肽链同mRNA从P位转到A位
B:氨基酸-tRNA进入受体
C:每延长一个氨基酸都要按照注册-转位-成肽的次序
D:成肽是在延长因子催化下进行的
E:进位的时候需要延长因子EF-G的参与
核酸对紫外线的最大吸收峰是()。
A:200nm
B:220nm
C:240nm
D:260nm
E:280nm
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中,补体的作用是()。
A:破坏淋巴细胞膜
B:溶解淋巴细胞
C:促进淋巴细胞增殖
D:增强抗体活性
E:增强淋巴细胞免疫原性
关于RhD变异体抗原,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部分D者的D抗原与某些抗-D试剂是不发生凝集反应的
B:弱D,其抗原与正常D抗原相比,抗原的质量发生了变异,数量也减少
C:部分D,其抗原与正常D抗原相比,抗原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D:部分D,其抗原与正常D抗原相比,抗原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异
E:弱D,其抗原与正常D抗原相比,抗原的质量发生了变异,数量不变
哪种血小板膜糖蛋白与GPⅡb形成复合物()。
A:GPⅠa
B:GPⅠc
C:GPⅢa
D:GPⅣ
E:GPⅤ
刺激红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为()。
A:GM-CSF
B:G-CSF
C:EPO
D:M-CSF
E:TPO
关于信号肽描述
不正确
的是()。
A:处于蛋白质肽链的C端
B:长度为13~36个氨基酸残基
C:富含碱性氨基酸残基,如赖氨酸、精氨酸
D:中段为疏水核心区,主要含疏水的中性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等
E:C-端加工区由一些极性相对较大、侧链较短的氨基酸组成
器官移植患者输血宜选择()。
A:红细胞悬液
B:年轻红细胞
C:洗涤红细胞
D:辐照红细胞
E:去白红细胞
氨基酸的密码有()。
A:1个核苷酸
B:3个核苷酸
C:4个核苷酸
D:2个核苷酸
E:5个核苷酸
关于Ⅰ型超敏反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
B:由IgE介导的超敏反应
C: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D:肾上腺素治疗有效
E:多在接触变应原48小时后发生
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
A:衣原体
B:革兰氏阴性菌
C:支原体
D:真菌
E:螺旋体
ISO9000族标准中质量管理基本原则有几项()。
A:5
B:6
C:7
D:8
E:10
器官移植失败的原因,除了排斥反应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
A:术后大出血
B:手术失误
C: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感染
D:药物的毒副作用
E:超敏反应
患者,男性,38岁,患再生障碍性贫血18年,头晕乏力加重2月再次入院。有反复输血史。闭经两年。查体:皮肤色素沉着,呈古铜色,心脏扩大、心律齐无杂音。肝大肋下3cm、质硬,脾肋下1cm。血清铁42μg/L、血清铁蛋白1240tμg/L。白球蛋白比例1:1。血糖16mmol/L。Hb35g/L、WBC2.0×10
9
/L、PLT23×10
9
/L。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
A:尽量不输血
B:放血疗法
C:去铁胺皮下注射
D:静滴维生素C
E:保肝、降糖治疗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有确诊价值的检查是()。
A:皮肤组织学检查示含铁血黄素沉着
B:胰腺功能检查
C:肝功能检查
D:性功能检查
E:心功能检查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除再生障碍性贫血外,还应诊断的是()。
A:原发性血色病
B:继发性血色病
C:贫血性心脏病
D:糖尿病
E:肝硬化
下列有关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一项说法是
不正确
的()。
A:具有催化功能基团
B:具有结合功能基团
C:是酶分子表面的一个区域
D:其空间构象改变酶活性不变
E:底物在此转变为产物
患者,男性,6岁,自幼皮肤黏膜有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120×10
9
/L,血涂片可见血小板散在分布,出血时间,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低和不聚集,加瑞斯托霉素引起的聚集减低。该患者正确的诊断是()。
A: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B:血友病
C:白血病
D:贮存池病
E:血小板无力症
血站应当建立对有易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危险行为的献血者献血后的报告工作程序,并建立以下哪一种制度()。
A:易感者人员案板
B:受血者跟踪制度
C:易感献血者追查制度
D:献血屏蔽和淘汰制度
E:各类反馈制度
患者,女性,56岁,身高155厘米,体重60千克,因慢性胆囊炎发作入院,拟行腹腔镜下摘除胆囊,术前查Hb96g/L,PLT34×10
9
/L。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关于该患者血小板输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患者不需要输注血小板
B:立即给予输注血小板
C:为防止血小板下降,使用小分子肝素
D:患者贫血,术前应输红细胞悬液2单位
E:应使用冷沉淀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20单位,每单位含血小板2×10
10
个,1小时后复查血小板84×10
9
/L,则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为()。
A:2.1
B:8.4
C:12.5
D:21.2
E:25.0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若术前使患者血小板升高至100×10
9
/L,理论上至少需输注浓缩血小板()。
A:5单位
B:10单位
C:15单位
D:20单位
E:25单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血型变化规律错误的是()。
A:转变为供者的血型预示移植成功
B:供者血型出现在移植后的22~42天
C:大约需要80天才能完全转变为供者血型
D:患者既往产生的血清凝集素在移植后减少
E:受者的血清凝集素终生携带
浓缩血小板保存温度为22±2℃,水平震荡频率为多少,振幅多少。()
A:120次/分,2cm
B:30次/分,3cm
C:90次/分,5cm
D:60次/分,5cm
E:90次/分,3cm
缺铁性贫血常出现哪种类型贫血()。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正细胞性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性贫血
E:获得性血细胞膜糖化肌醇磷脂(GPI)锚链膜蛋白异常性贫血
首页
<上一页
118
119
120
121
12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