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级心理治疗

某女青年大学生,来到心理门诊,谈及目前的烦恼是结交了三个男朋友,不知与谁继续下去更好。心理治疗师并未直接回答她的问题。因为他知道,心理治疗应遵循的原则是()
A:保密原则
B:中立原则
C:稳定原则
D:真诚原则
E:回避原则
创伤评估中的首要任务是()
A:评估患者的生命状况
B:评估患者的心理稳定性
C:评估患者的应激耐受性
D:评估患者的创伤经历
E:评估患者的创伤反应
以人为中心疗法认为治疗成功的关键是()
A:治疗师渊博的心理知识
B:治疗师娴熟的心理治疗技术
C:治疗师为当事人提供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D:患者具有相应的心理学知识
E:患者具有强烈的求助愿望
以人为中心疗法中咨询师的角色是()
A:老师
B:伙伴
C:同事
D:家人
E:医生
最符合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是()。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E:③④⑥

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干预单位,通过会谈、行为作业及其他非言语技术消除心理病理现象,促进个体和家庭系统功能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其在基本流程与操作技术上有很多特殊设置。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一般家庭治疗的时间设置特点是()
A:长间隔的长时治疗
B:短间隔的简快治疗
C:长间隔的简快治疗
D:短间隔的长时治疗
E:以上均不是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刚对一个家庭进行家庭治疗的时候,较之个体治疗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A:了解家庭成员对于本次治疗的动机和期待
B:了解家庭成员对当前问题的看法和解释
C:了解家庭成员的社会文化背景
D:故意淡化患者的病人角色
E:以上均不需要特别注意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家庭治疗的总访谈次数一般控制在()
A:4~8次
B:6~12次
C:6~8次
D:1~2次
E:以上均不是
19岁男性患者,3年前考入高中,因学习日渐紧张,对兼职学生干部社会活动多,影响学习有顾虑,但老师提出优秀学生干部考大学时可加分,患者为之十分矛盾,既怕耽误学习,又怕辜负老师,难以决断,辗转不眠,通宵达旦。做事更加小心,一次去外面打水,借用了一妇人水桶,用完客气地说了声“麻烦您了”,然后挑水回家。途中突然想起应该说“谢谢您”,不应该说“麻烦您”,便回头去找那个妇人更正。刚走几步,又想区区小事,如此认真很荒唐。就此问题患者在路上来来回回跑了四五趟。近一个月来,患者自觉病情发展了,有时明知是坏事,也想去做。比如女同学和自己说话时,就想拥抱,又生怕自己真会这样做,自己在心里骂自己“流氓”。不用于治疗该疾病的药物有()。
A:氯米帕明(氯丙米嗪)
B:帕罗西汀
C:利培酮
D:阿普唑仑
E:氟西汀

一个春节的凌晨5点左右,一位被汽车撞成重伤的少校军官被一位好心的老工人用三轮车送到某市医院急诊室。被请出来的值班医师一见到刚刚苏醒过来的少校问:"带钱了吗?"少校摇了摇头,又赶紧吃力地说:"我是现役军人,能报销……"话未说完又昏迷过去。医生给当地部队打电话,未能搞清伤者身份,于是又回原房间睡觉去了。到早晨交接班时,发现少校军官已死于候诊室外长椅上。事后,某报记者走访了当值医师,他很委屈地说:"我多倒霉呀!白受了个处分。半夜里,他既没钱又没同伴,我怎么能相信他的话呢?医院里病人住院一分钱不交就溜走的还少吗?你去试试,不先交钱就给你看病的医院有哪家?"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医师在接诊此类患者时的最佳伦理选择应该是()
A:恪守先交钱,然后给予检查、处置、收入院、抢救的规定
B:先积极抢救,然后再恰当解决收费问题
C:只管抢救,收费是别人的事
D:把棘手患者推给上级医生
E:以上都不对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值班医师严重缺乏的美德是()
A:克己
B:利人
C:同情
D:正直
E:以上都有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值班医师出现过错的根源在于()
A:没有正确处理好市场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问题
B:没有正确处理好能不能做与应不应该做的矛盾
C:没有正确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
D:没有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E:以上都不是
周末的晚上,小明又想去看电影,又想去球赛,拿不定主意()
A:趋避式冲突
B:双趋式冲突
C:双避式冲突
D:角色内冲突
E:角色间冲突
下列哪个不是神经质症的特点()
A:疑病素质
B:胆小怯懦
C:能量内投
D:完美主义
E:过分敏感
某大医院一位眼科博士,因急于为两位病人进行角膜移植,而又一时找不到现成的供体角膜,所以在太平间"盗取"了一病死者的尸体角膜用于移植,获得成功。此事后被死者家属发现,以未经本人生前及死者家属知情同意,严重损害了死者及其家属的权益为由,将该医生告上了法庭。经调查得知: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的两位病人与该医师无特殊关系;死者生前与该医师无利害冲突;该医师也未由此谋取分文私利,只是不了解有关要求。 确认该医师医德善恶应使用的具体标准是()
A:是否有利于接受角膜移植术的两位病人
B:是否有利于维护死者及其家属的正当权益
C:是否有利于促进眼科医学的发展
D:是否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E:是否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中,为了能够成功结束治疗,患者需要使自己从病态的客体关系中解脱出来,称之为()
A:解放
B:反馈
C:解释
D:分离
E:结束
女性,31岁,1年前离婚。近半年来觉得邻居都在议论她,不怀好意地盯着她,对着窗外大骂,自言自语,独自发笑,认为有人要害她而终日闭门不出,拨110求助。治疗应首选()。
A:碳酸锂
B:奥氮平
C:三环类抗抑郁药
D:电休克
男性,26岁,一个月来,兴高采烈,话多,自觉思维敏捷,“脑子特别灵活”,“自己有超人才能”,整日忙碌不停,精力旺盛,爱表现自己,举止轻浮,好接近异性,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睡眠减少,无疲倦感。该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A:氯氮平
B:碳酸锂
C:氯丙嗪
D:氟哌啶醇
E:卡马西平
下列步骤不属于自我管理行为模型的是()
A:选择目标
B:监测靶行为
C:获取有效结果
D:自我奖励
E:巩固收获
张某,7岁,二年级学生,因学习成绩不佳、好下座位走动,好讲小话,在老师要求下由家长带来行智力测验。测验中被试抱怨老师,多动,测得离差智商为67(平均数100,标准差15)。主试人员告诉被试和家长:“请回去告诉老师,IQ67,轻度智力低下。”针对主试人员的“智力轻度低下”的结论,正确的评论是()。
A:正确,韦氏量表的67分处于智力轻度低下范围
B:不正确,被试得分67分,其得分区间大约是62~72分,故结论是低下与正常之间
C:正确,被试成绩不佳本来就属于智力低下
D:不正确,他没有考虑测验情境对分数的影响
E:以上都不对
患者女,19岁。在强烈的情绪创伤后对事情的经过不能回忆,属于()
A:心因性遗忘
B:顺行性遗忘
C:逆行性遗忘
D:虚构
E:记忆减退
以下不属于积极适应的机制是()
A:保护原有文化
B:抵制外来文化
C:洋为中用
D:发展新文化
E:涵化
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或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指的是()
A:成功命题
B:刺激命题
C:价值命题
D:剥夺与满足命题
E:侵犯与赞同命题
下面哪个选项不是临床上常见的投射性认同的类型()
A:依赖型投射性认同
B:权力型投射性认同
C:迎合型投射性认同
D:强迫型投射性认同
E:情欲型投射性认同
应该使用具体化技术的情况不包括()
A:患者用一些含糊笼统的概念陈述自己的问题时
B:患者把对个别事情的意见上升为一般性的结论时
C:患者出现理想与现实不一致,言行不一致,前言后语不一致时
D:患者可能在某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与治疗师的理解不同时
E:患者出现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时
正接受精神分析治疗的患者,突然要求停止治疗,最有可能表明患者出现了()
A:移情
B:宣泄
C:阻抗
D:压抑
E:联想障碍
某男病人,突然怀疑妻子另有新欢,并以一些小线索为证据,说明妻子不可信赖,甚至跟踪、监视、盯梢妻子,以测查她是否跟情人幽会过。此病人的表现是()
A:幻觉状态
B:病理性嫉妒综合征
C:紧张性综合征
D:脑衰弱综合征
E:强迫状态
人本主义团体治疗师的功能之一是()
A:识别处理成员的防御和阻抗
B:挖掘成员潜意识
C:关注此时此地的情感问题
D:引导成员识别自动式思维
E:布置家庭作业
某患者感知自己所见物体如隔一层帷幔,周围房屋像是纸糊的一样,而人更像是没有生命的木偶,但其自制力尚可。那么,该患者的情形最可能是()
A:视物变形症
B:空间感知综合障碍
C: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D:非真实感
E:妄想
"对生活事件容易出现过度反应"的特征,是以下哪个选项的表现()
A:精神内向
B:内省力强
C:求全欲过强
D:疑病倾向
E:过分敏感
团体心理治疗过程中重心是()
A:准备阶段
B:初始阶段
C:发展阶段
D:终期阶段
E:随访阶段
团体心理治疗的成员中不能有()。
A:抑郁患者
B:焦虑患者
C:心理创伤患者
D:偏执狂
E:酒精依赖
来访者男性,18岁,艺术学校三年级学生,从小喜欢绘画,一心想报考中央美术学院,因此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高三时发现自己绘画水平没有多大提高,3个月前,文化课的一次摸底考试语文成绩很糟糕,因此怕自己考美院的理想要落空了。从此以后很焦虑,睡眠睡不好,担心文化考试会影响高考,因此开始害怕上各种文化课,越害怕越考不好。感到希望渺茫,情绪低落。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如果采用阳性强化法来帮助来访者,靶行为应该是()。
A:考前紧张
B:考试焦虑
C:经常发呆
D:跟来访者商量确定
E:睡眠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采用阳性强化法矫正的原理主要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社会学习
D:社会模仿
E:交互抑制理论
个体在不同的身份和扮演的角色中,对不同的要求产生不相容的现象,叫做()
A:趋避式冲突
B:双趋式冲突
C:双避式冲突
D:角色内冲突
E:角色间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