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土地登记法律知识

以下关于合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B: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C:民法中的合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合同是指债权合同,即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关系的协议
D:广义的合同除了民法中债权合同之外,还包括物权合同、身份合同,以及行政法中的行政合同和劳动法中的劳动合同等
债权形式主义以()为代表。
A:法国
B:日本
C:德国
D:奥地利
《国家赔偿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违法侵犯公民人身自由予以赔偿时,每日的赔偿金按照()计算。
A:上年度职工的日平均工资
B:上季度职工日平均工资
C:上月日平均工资
D:受害者所在单位职工日平均工资
采用()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A:口头形式
B:书面形式
C:数据电文形式
D:网络邮件形式
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原告特有的诉讼权利之一是()。
A:委托诉讼代理人
B:撤诉
C:申请回避
D:提起上诉
以下()不属于狭义的民法。
A:物权法
B:商法
C:保险法
D:家庭婚姻法
E:亲属法
要约人如果认为发出的要约内容对自己的利益不利,希望使发出的要约不生效,《合同法》规定构成要约撤回的条件是撤回通知()。
A:应在受要约人做出承诺以前到达对方
B:应在不迟于对方收到要约的时间到达对方
C:应在对方承诺到达要约人以前到达对方
D:发出和到达时间不受限制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规范行政行为,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行政行为进行分类,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
A:要式行政行为
B:行政司法行为
C:单方行政行为
D:行政执法行为
E:行政立法行为
相邻关系是指()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A: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连的不动产
B:动产
C:两个以上相互毗邻动产
D:一个不动产
在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中,能够作为条件的事实必须具备以下()要求。
A:条件是当事人自己选定而非法定的
B:条件必须是过去发生的事实
C:条件不得与行为的主要内容相矛盾
D:条件的发生是确定的
E:条件必须合法
根据有关担保法的规定,用以下()财产设立抵押时,必须办理登记。
A:电脑
B:林木
C:企业的设备
D:船舶
E:电视
接受要约的受要约人作出承诺后,要约和承诺的内容对()产生约束力。
A:要约人
B:受要约人
C:双方
D:双方都不
原告向两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由()受理。
A:最先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
B:两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共同
C: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
D: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的其中的一个人民法院
在某事故中,张某不幸身亡,申请宣告张某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正确顺序是()。
A:张某妻乙、张某债权人丙、张某父丁、张某子戊
B:张某妻乙、张某父丁、张某子戊、张某债权人戊
C:张某父丁、张某子戊、张某妻乙、张某债权人戊
D:张某父丁、张某妻乙、张某债权人丙、张某子戊
复合民事法律关系,是有两组或两组以上对应的权利义务构成的民事法律关系,比较典型的是()。
A:单务合同关系
B:双务合同关系
C:要式合同关系
D:不要式合同关系
共同共有的法律特征不包括()。
A:共同共有的发生以共同共有人之间存在共同关系为前提
B:在共同共有中,共有财产不分份额
C:各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的全部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
D:共同共有人之间的联系是偶然的
行政主体具有的特征包括,行政主体是()的组织。
A:享有国家行政权力,从事行政管理活动
B: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
C: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
D:以赋予的权利管理行政事务
E: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
被称为伪装的民事行为或者隐匿的民事行为的是()。
A:违反法律或者公序良俗的行为
B:恶意通谋的民事行为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单方行为
D: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以下关于合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B:广义的合同除了民法中债权合同之外,还包括物权合同、身份合同,以及行政法中的行政合同和劳动法中的劳动合同等
C: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D:民法中的合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合同是指债权合同,即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关系的协议
在合同当中,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应向()承担违约责任。
A:债务人
B:第三人
C:公证人
D:债权人
以下行为中不能代理的是()。
A:离婚诉讼
B:签订居间合同
C:行使追认权
D:公益演出
在以下权利中公民受《国家赔偿法》保护的是()。
A:发表权
B:荣誉权
C:著作权中的署名权
D:人身自由权和生命健康权
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法院起诉的,应以()为被告。
A:复议机关或原行政行为的作出机关
B:原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机关
C:原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D:复议机关
下列共有财产,可以进行实物分割的有()。
A:汽车
B:粮食
C:耕牛
D:电视
法院在第一审行政审判程序中,应当更换被告,而原告不同意变更的,应当裁定()。
A:作出判决
B:中止诉讼
C:驳回上诉
D:不受理
行政行为以其实施是否必须由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标准分为依职权行政行为和()。
A: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B:依申请行政行为
C:不要式行政行为
D:具体行政行为
当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该告知当事人()。
A: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
B:行政处罚的理由
C:行政处罚的行为
D:依法享有的义务
E:依法享有的权利
我国《民法通则》所明确规定的用益物权是()。
A:典权
B:地上权
C:相邻权
D:承包经营权
合同的特征包括()。
A:协议即为合同
B: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C:合同是在当事人自愿基础上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
D: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
E:合同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李刚(12岁),其叔叔(30岁)赠与其一台价格5000元的数码相机。因李刚与其同学刘强(12岁)关系甚好,李刚便将该数码相机转卖给刘强。李刚的叔叔和父亲听后都向刘强要求返还该相机,下列有关该事件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
A:李刚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其接受赠与的行为无效
B:李刚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其出卖行为效力未定
C:李刚在征得其父亲同意后,可以出卖数码相机
D:李刚在征得其叔叔同意后,可以出卖数码相机
E:李刚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其出卖行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