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医耳鼻喉科高级职称

既能辛温解表、又能宣肺平喘的药物是()
A:麻黄
B:桂枝
C:紫苏
D:防风
E:牛蒡子
临床上,感邪后缓慢发病的发病形式为()
A:复发
B:继发
C:卒发
D:感邪即发
E:徐发
瘀血形成的原因()
A:血寒
B:气滞
C:气虚
D:血热
E:外伤
少阳病之所以虚实相兼,乃因于()
A:邪气太盛
B:少阳阳气始生
C:抗病能力较弱
D:邪气趁陷
E:气血不足
下列方剂中不属于汗法范畴的是()
A:再造散
B:杏苏散
C:败毒散
D:升麻葛根汤
E:普济消毒饮
患者有支气管炎病史十余年,近来时见头晕目眩,咳嗽气急,咳唾涎沫,口不渴,时遗尿,小便频数,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应选用()
A:苓桂枣甘汤
B:甘草干姜汤
C:甘姜苓术汤
D:茯苓杏仁甘草汤
E:桂苓五味甘草汤
下列各项中,不可能为内生邪气的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火邪
下列哪些是现代的本草著作()
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B:《中华本草》
C:《中药大辞典》
D:《中药志》
E:《全国中草药汇编》
下列哪味药不属于《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反乌头的药物()
A:半夏
B:人参
C:贝母
D:白蔹
E:白及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扶助人体阳气的治法包括()
A:逸者行之
B:劳者温之
C:燥者濡之
D:损者温之
E:结者散之
鼻腔粘膜海绵体多分布在
A:鼻腔顶部粘膜下
B:上鼻甲及其对应的粘膜处
C:上鼻道和中鼻道
D:下、中鼻甲及其对应的鼻中隔粘膜下
E:中鼻甲及其对应的粘膜处
思虑过度对气机的影响是()
A:气乱
B:气陷
C:气上
D:气结
E:气收
治疗胎热胎动不安宜选()
A:紫苏
B:白术
C:白茅根
D:黄芩
E:泽泻
地黄饮子的功用有()
A:补气
B:补血
C:气血双补
D:健脾
E:阴阳双补
患者,男,38岁,因劳动时淋雨,第二天出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闷,不得平卧,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治疗应首选()
A:九味羌活汤
B:桂枝汤
C:麻黄汤
D:止嗽散
E:小青龙汤
下列哪项不属于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A:阴阳的对立制约
B:阴阳的消长
C:阴阳的互根互用
D:阴阳的胜负
E:阴阳的转化
下列何项不是越鞠丸的药组()
A:法半夏
B:神曲
C:苍术
D:栀子
E:香附
杜仲、桑寄生、续断的共同功效是()
A:疗伤续断
B:补肝肾
C:强筋骨
D:安胎
E:祛风除湿
影响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A:环境因素
B:体质因素
C:精神状态
D:社会因素
E:家庭因素
主治劳倦伤脾所致的发热,后世称为“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
A:竹叶石膏汤
B:归脾汤
C:补中益气汤
D:炙甘草汤
E:白虎加人参汤
患者,男,43岁。外感发热,经治疗后热退已3日,因进食过多,发热又起,大便硬而难下,腹胀,按之痛,舌红,苔薄黄燥,脉滑数。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小陷胸汤证
B:调胃承气汤证
C:大陷胸汤证
D:小承气汤证
E:大承气汤证
《热论》“热遗”产生的原因是()
A:热甚而强食
B:单感寒邪
C:两感于寒
D:劳倦过度
E:以上均是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及的伏邪为病,具体有()
A:洞泄
B:痃疟
C:痿厥
D:温病
E:咳嗽
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C: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D: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E: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病例记载:1998年8月16日,某男,35岁。以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来院就诊,并言,近期疲乏无力,大便溏泄,日行3~4次。舌质淡,舌苔白浊而腻,脉象濡滑。最佳选药是()
A:白术
B:苍术
C:白芍
D:党参
E:炙黄芪
具有清胆利湿、和胃化痰的方剂是()
A:小柴胡汤
B:四逆散
C:蒿芩清胆汤
D:痛泻要方
E:半夏泻心汤
患者,女,28岁。发热恶风,咽喉肿痛,头痛目赤,脉浮而数。宜首选的药物是()
A:蕲蛇、金银花
B:羚羊角、木贼
C:全蝎、菊花
D:僵蚕、桑叶
E:地龙、荆芥
某男,30岁。1周前发热,咳嗽,咽痛,热退后一身面目浮肿,舌红,苔黄白相间,脉浮。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其主要病机为()
A:肾虚气不化水
B:肺失通调水道
C:脾失运化,水湿内停
D:三焦水道失司
E:膀胱气化失司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其最适宜的治法为()
A:健脾化湿行水
B:温肾化气利水
C:解毒利湿消肿
D:肃肺利水除湿
E:宣肺散水清热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治疗应首选()
A:越婢汤
B:防己黄芪汤
C:五皮饮
D:葶苈大枣泻肺汤
E:实脾饮
临证运用木香槟榔丸的辨证要点是()
A: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苔厚腻,脉滑
B:脘腹胀满,大便失常,苔黄腻,脉沉有力
C:心下痞满,食少倦怠,苔腻微黄
D:脘腹痞满胀痛,下利赤白或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
E: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虚弱
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功效的药物是()
A:石膏
B:知母
C:芦根
D:黄连
E:天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