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司法卷二
一起共同抢劫案件,被告人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被告人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在一审宣判后,张某当即表示上诉,王某则表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没有抗诉。
第1题,共1个问题
(多选题)关于本案商会被告人的上诉问题,下列哪些说法中是正确的?()
A:因王某已表示不上诉,因此在第一审判决书送达后,人民法院即可将其交付执行
B:在上诉期限内,被告人王某仍然可以提起上诉
C:在上诉期限内,被告人张某有权撤回上诉
D:在上诉期满后,被告人张某便无权撤回其上诉
甲、乙两村因土地所有权产生纠纷,向县人民政府申请解决,其县政府裁决土地所有权属于甲村。乙村不服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市政府维持了县政府的裁决。乙村仍不服,提起行政诉讼。那么,下列哪个法院有管辖权?()
A:县政府所在地的人民法院
B:复议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
C:争议土地所在地的人民法院
D:县政府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或市政府所在地的人民法院
甲某用红糖加工生产了1万盒、批号为“国药准字Z42020495”的假冒“午时茶颗粒”,分5次售出,得赃款5万余元,则()
A:甲某构成非法经营罪
B:甲某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
C:甲某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D:甲某构成诈骗罪
吸收犯的吸收关系包括:()
A:主行为吸收从行为
B:前行为吸收后行为
C:重行为吸收轻行为
D:实行行为吸收非实行行为
()不能充当证人,但是可以就规章制度、犯罪嫌疑人履历、户籍证明出具书证。
A:单位
B:自然人
C:未成年人
D:成年人
视听资料有以下特点()
A:直感性比较强
B:科技含量比较高
C:容易被伪造
D:稳定性不高
一审判有罪二审改判无罪,作出拘留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收集证据的特征有哪些?
17岁的方某与16岁的吴某都是某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有一天方某掏出一把枪对吴某说,这是自己在其叔叔那儿偷来的。因为平时方某爱开玩笑,吴某认为这一回方某又在跟自己开玩笑,说:“这是玩具手枪吧。”于是二人争执开来。后来吴某对方某说:“有本事你朝我脑袋上开一枪啊。”于是方某为吓唬吴某,真的朝其开了一枪,没料到枪里竟有子弹,吴某当场死亡。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方某的主观心态是间接故意
B:方某的主观心态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C:方某的主观心态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这是意外事件,方某不存在任何过失
丁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在刑罚执行中保外就医。丁某服刑完毕后被宣告无罪。下列哪项正确?()
A:丁某不能获得国家赔偿
B:王某应对在刑罚执行中保外就医期间,人身自由受到一定限制,虽实际未被羁押,但应获得国家赔偿
C:对保外就医期间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D:保外就医不能免除国家赔偿
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询问证人时,应当()。
A:让目睹了同一事件的证人集体回忆
B:让证人和犯罪嫌疑人面对面地对质
C:告知证人隐匿罪证应负的法律责任
D:让证人了解案件性质和简要案情
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有()。
A:危害行为
B:犯罪的时间
C:犯罪地点
D:犯罪方法
甲为依法配枪的公安民警,其在一次巡逻中将自己的配枪遗失,因为怕受到组织处分,就没有汇报,而是隐瞒了丢枪的事实,自己私下秘密寻枪。几天之后,当地发生一起持枪抢劫银行的案件,持枪歹徒枪杀了一名银行的保安并劫走巨额现金。经鉴定,歹徒所用枪支正是甲丢失的枪支。则甲的行为如何定性?()
A:重大责任事故罪
B:丢失枪支不报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不构成犯罪
下列情形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有()。
A:违法拘留的
B:非法拘禁的
C:违法吊销许可证的
D:因公民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警察接到报案: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甲立即前往现场,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此时,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结果,歹徒杀害了其妻。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
B: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岁)。某日,甲携乙外出时,张三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速逃逸。乙躺在血泊中。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C:甲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放着一包来历不明、类似面粉的东西。甲第二天上班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是海洛因,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冲入下水道。甲虽然没有将毒品上交公安部门,但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D:《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过路人甲发现火灾后没有及时报警,导致火灾蔓延。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简述刑事证据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004年5月19日,舒某申请上海市黄浦区人事局(以下简称黄浦区人事局)公开该局发布的关于工资改革制度的文件及该文件提及的市人事局的“解释口径”和“市编制办公室通知”三个政府信息。黄浦区人事局答复舒某,因其已持有第一个文件,故不存在公开该信息的必要,另外两个信息则
不属于
政府信息。 舒某不服提起复议,复议机关维持了黄浦区人事局的答复,舒某遂向一审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确认黄浦区人事局的答复违法、判令黄浦区人事局公开其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此案具有什么社会意义?
某日凌晨5时,某边防战士庄某因欠钱太多,无颜面对即将来队看望他的父母,便乘站岗之机携带执勤用的81式半自动步枪一支和私藏的21发子弹逃离连队,进入他国境内,后来在企图越境回国时被邻国边防人员抓获。经过交涉,他国将其本人及枪、弹一并交还我方。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请问庄某构成逃离部队罪吗?构成军人叛逃罪吗?构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罪吗?构成盗窃武器装备罪吗?构成偷越国(边)境罪吗?请予以一一分析。
关于逃税罪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纳税人甲应纳税24万元,但采取欺骗手段只纳税22万元,甲行为成立逃税罪
B:纳税人甲采取隐瞒手段多次逃避税款未被处理,后被查出,甲逃税数额应当累计计算
C:扣缴义务人由于计算失误,少缴税款1.5万元,税务机关也未发现,甲不成立逃税罪
D:纳税人甲应纳税10万元,但采取欺骗手段只纳税2万元,后税务机关给予其行政处罚并依法下达追缴通知,甲立即补缴应纳税款及纳税滞纳金,对甲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某派出所所长姜某身穿制服在一饭店二楼吃饭期间,闻知楼下有人打架即去劝解和调停。参与斗殴人之一的杨某在姜某表明身份、鸣枪示警后仍不停手,反而大骂姜某。对方见杨某仍不停手,又和其对打起来。杨某突然操起一啤酒瓶,并在桌上敲碎后刺向对方。姜某开枪,击中杨某右肩致其歪倒在地,姜某又向其背部连射两枪,致其当场死亡。在本案中,下列哪个选项表述正确?()
A:国家应承担赔偿责任,因为杨某是在姜某执行职务的过程中违法使用武器致死的
B:国家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因为事故是在姜某吃饭期间发生的,姜某的行为只能视为一般的民事调停
C:国家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因为杨某目无法纪,虽经合法劝告仍不停手,且有伤人目的
D:国家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因为杨某意欲伤人,情况紧急
关于二审程序,
不正确
的说法有()。
A:梁某若能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内容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在两年内提起再审。
B:梁某不可以对生效的调解书提起再审,法院不应当受理。
C:梁某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再审,不受时间限制。
D:梁某应当履行协议,不应该再起诉。
某甲因犯故意杀人罪被A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一审判决后,甲在上诉期内提起上诉,后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维持原判,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本案中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核准死刑的,可以发回第二审人民法院或者第一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B:如果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核准死刑,发回重新审判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
C:如果最高人民法院不予核准死刑的,可以发回重新审判
D:如果最高人民法院不予核准死刑的,可以予以改判
下列哪些措施不适用《行政强制法》的规定?()
A:行政机关为应对社会安全突发事件采取的临时措施
B:行政机关采取进出境货物强制性技术监控措施
C:行政机关采取金融业审慎监管措施
D:行政机关为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采取的应急措施
根据《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的规定,公安派出所不办理发生在辖区内的爆炸案件。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A:10
B:15
C:30
D:45
在行政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A:诚实信用原则
B:实际履行原则
C:全面、适当履行原则
D:本人履行原则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当事人就可以提出采取保全措施的申请,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职权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A:证据可能灭失
B:证据已经灭失
C:证据为对方所控制
D:证据在以后难以取得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
B:我国刑法理论将过失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
C:在犯罪故意中,行为人如果认识到犯罪结果必然发生,而意志因素上放任犯罪结果发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是间接故意
D:可以将行为人的罪过分为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方面
按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下列哪些行为中,对受害人造成名誉权损害的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A:违法拘留或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B: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的
C: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
D: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
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中止的有()。
A:赵举刀行凶,被他人制止
B:钱深夜潜入室内欲行强奸,意外发现被害人是其同学,遂放弃离开
C:孙盗窃他人财物后,因惧怕被发现又将财物送回原处
D:李投毒至同事水杯,同事中毒后,李将同事送往医院,经抢救脱险
首页
<上一页
115
116
117
118
11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