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简述校本课程的优势。
由于对某种具体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是()。
A:想像的道德情感
B:情境的道德情感
C:直觉的道德情感
D:理性的道德情感
短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一般不超过()
A:10分钟
B:1秒钟
C:1分钟
D:1刻钟
下列()是超文本标记语言的简称。
A:Web
B:Html
C:WWW
D:Http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请回答: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他们所起到的作用说明了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0s内的位移为19m,则其加速度大小为()
A:21.9/ms
B:22.0/ms
C:29.5/ms
D:23.0/ms
“在紫禁城举行的这场阅兵式开始于七点三十分。走在最前面的是伟大而强盛的俄国,在它之后是年轻的一跃而超过东方各国的日本,之后是一度在亚洲得逞的、现已退后的英国。随后是美国、法国和以其黩武政策在东亚初露头角的德国„„”“这场阅兵”发生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十九、二十世纪之交
C: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列强军备竞赛
D:20世纪30年代的东亚
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非公开的教育影响,称为()
A:显性课程
B:校风
C:隐性课程
D:教育环境
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在教育这种特定环境下。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学习者,也是受教育者。( )
下列不属于教育行政法规的文件是()。
A:《学位条例》
B:《上海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
C:《教学成果奖励条例》
D:《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
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我国的教学原则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直接促使原子能技术从理论转变为应用的主要因素是()
A: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
B:能源出现大量短缺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
D: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刚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作()。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不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
A:政治方向坚定正确
B:奋斗目标明确
C:规章制度严格
D:组织纪律严明
E:集体舆论正确
英国是近代侵略中国的先锋,其根本原因是()。
A:有印度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
B:虎门销烟对英国的打击最为严重
C: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D:英国是世界殖民霸主
短骨主要分布在()。
A:躯干和髋骨
B:手腕和脚踝
C:头颅和肩胛骨
D:四肢
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学方法,叫做()。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育经验总结法
清朝大兴文字狱,受害的主要是()。
A:督抚大员
B:王公贵族
C:知识分子
D:分裂势力
个人竞赛项目场地长为()米,宽为()米。
A:12,6
B:16,10
C:14,10
D:14,8
被称为“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是信息社会每个人赖以生存、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是()。
A:探究能力
B:自主学习能力
C:合作学习能力
D:信息能力
我国现行的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不包括()。
A:《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B:《儿童权利公约》
C:《教师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和平使命-2013”中俄联合反恐军演于2013年8月8日举行首次联合实兵演练,中俄参演部队紧密协作,并肩战斗,完成反恐战役实兵行动,进一步提高了双方合作反恐的能力。这表明()①军事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②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③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④中国和俄罗斯已经结成军事同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阅读《雨说》的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A]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花、鸟、草、虫,万事万物均可入诗。而春天,最让诗人动心。有很多诗句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下面,我想请同学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古诗词。 生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生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生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生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师:[B]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希望大家能够多积累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师:[C]春雨常常和温柔、亲切、喜悦、轻松联系在一起。但不同的诗人,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春雨。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雨说》就写得别具一格。诗人在文中描写的春雨是什么样的?哪些句子让你们印象特别深刻呢?带着这两个问题,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雨说》 (学生读课文) 生:我觉得春雨具有奉献精神。 生:我觉得诗中的“雨”就像母亲。 生:我认为这雨是善良的、温柔的。 师:[D]谢谢同学们的踊跃发言。好,那咱们就带着这些感觉听读一遍录音。 下面对画线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教师运用温故而知新的导入方法来教授课文
B:教师对同学们的回答做出积极的肯定,并给出了适当的建议,有一定的鼓励和引导作用
C:教师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方向,不过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D:听读录音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感情,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课堂纪律的类型可以是( )
A:集体促成的纪律
B:教师促成的纪律
C:自我促成的纪律
D:任务促成的纪律
被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的教育阶段是( )。
A:小学教育
B:初中教育
C:高中教育
D:大学教育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2)课文摘录: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军人超过三十万人。他们有的被枪杀,有的被刀刺,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活活烧死……屠杀手段极其残忍。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