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小学教师资格证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协作者、研究者、指导者,还是活动的()。
A:促进者
B:学习者
C:参与者
D:以上都对
制度化教育对于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可以用“学历社会”来描述。
罗老师教学《观潮》时,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其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感性概括又称()
A:直觉概括
B:变式概括
C:比较概括
D:图式概括
原型定向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
A:活动定向阶段
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C: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D: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在12,49,40,76,85,101,135,111,320中2的倍数有多少个?()
A:1
B:3
C:4
根据“数学实践活动”的概念,不属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是()。
A:制作几何模型
B:做数学实验
C:填符号编算式
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对我国传统教育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维果斯基
C:亚里士多德
D:康德
客观题包括以下哪些题型?()
A:选择题
B:完形填空
C:匹配
D:是非题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所以群体凝聚力对课堂管理功能的实现没有影响。
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
A:测验的长度
B:测验的信度
C:测验的难度
D:测验的效度
某小学三年级两名学生(均为9岁)在课问休息时,在操场上相互嬉闹,学生甲将学生乙摔倒在地,致使学生乙脊椎受伤,当时学生乙下肢不能活动。其他同学将此事报告了班主任张老师,张老师立即与学生乙的家长取得了联系,要求其迅速到学校来处理此事。 家长来到学校后立即将学生乙送到医院治疗。乙住院治疗了26天,共花医疗费8674元。出院后,学生乙的右腿仍行走不便。学生乙的父母以学生乙作为原告,将学生甲的父母、其所在学校列为共同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了民事赔偿诉讼。 问题: 本材料中的学校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师道德修养就是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陶冶遭德情感、锻炼意志、培养习惯的过程。
两个自然数,它们倒数的和是1/2,这两个数是()
A:0和2
B:1和1
C:4和2
D:3和6
我国民事诉讼规定的一般地域管辖遵循()。
A:原告就被告
B:被告就原告
C:指定管辖
D:协议管辖
某县要修水电站,县政府下发文件要求每个公职人员都要参加电站集资。某镇小学领导按照文件要求,在领工资之前,从每位教职工的工资中分别扣除了文件规定上交的集资款。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校长办事积极果断,工作能力强
B:侵犯了教职工的获取劳动报酬权
C:违反了国家要求的不得对学校和教师乱摊派的规定
D:侵犯了教职工的个人财产自主权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我们看上去只有盘子那么大。
A:不但„„而且„„
B:因为„„所以„„
C:只有„„才„„
学生们经常对老师进行评价,包括长相、衣着、行为举止。这说明教师职业具有()特征。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效性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分析与传统心理学的分析的主要差异是()。
A:强调解题过程分析
B:强调解题策略分析
C:强调知识与人格特征相互作用分析
D:强调不同类型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用作用分析
柏克赫斯特创立的学制是()。
A:个别教学制
B:特朗普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有()。
A:主体性原则
B:内化性原则
C:特定性原则
D:生成性原则
E:有效的监控原则
地球赤道的周长大约是4.0075万千米,保留一位小数是()千米。
A:4.1
B:4.0
C:4.0万
教学计划规定了各学科的基本要求、各种活动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等,还设置了“地方安排课程”。
()是一切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基本依托,是所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
A:柳宗元
B:韩愈
C:欧阳修
D:苏轼
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难以相信。 ②中山装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应该能够成功,()申报成功,中山装的保护工作必将更加受益。 ③()去年江水泛滥的严重教训,工程局组织力量加固了堤岸,采取了一系列防洪措施。
A:简直;一经;由于
B:简直;一旦;鉴于
C:几乎;一旦;由于
D:几乎;一经;鉴于
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为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的是()
A:1978年
B:1980年
C:1986年
D:1988年
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
A:学习行为和操作行为
B: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C: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
D:操作行为和反应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