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背景材料:
以下是某教师在“苯”(第1课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一次课堂教学:一、课题引入与提出假设教师利用多媒体介绍苯的发现史资料,并给出有关苯的相对分子量为78和碳的百分含量为92.3%。学生计算得出苯的分子式:C6H6。从碳、氢原子比值看,苯是一种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烃。通过前面烯烃、炔烃两类不饱和烃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并相互进行讨论,写出苯的可能的结构简式。在这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让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二、引导设计与实验研究学生由于受到前面所学知识的影响,写出的可能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假如苯分子中含有这样的官能团,那么苯应该具有与乙烯、乙炔相似的化学性质。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苯的结构特征:通过讨论,知道乙烯、乙炔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学生设计出这样一个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各加入1mL苯,振荡。学生分组进行以上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三、启发引导与分析归纳通过实验,学生发现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此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推测的可能结构是错误的,苯的分子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教师讲解:在19世纪苯的结构是个很大的化学之谜,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就是由于揭开了这个谜而名垂青史的。引起学生探究苯分子具有怎样的结构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展示苯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或通过多媒体演示,请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归纳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平面正六边形,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碳碳之间的键是介于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之间独特的键。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除了苯不能使溴水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试管中的液体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的现象,并相互讨论得出两个结论:苯不溶于水和苯的密度比水小;观察加溴水溶液的试管上层为橙红色,下层接近于无色,得出结论:溴易溶于有机溶剂,苯能从溴水中萃取溴。四、课堂小结通过计算、讨论与实验,学生自己得出苯的分子结构。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问题: (1)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下列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_________。①苯不能使KMnO4(H+)溶液褪色②苯分子中碳原子之间的距离均相等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有一种结构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可以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⑥经实验测得对二溴苯仅有一种结构 (2)你如何理解自主学习? (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如何培养群体凝聚力?
初中生个性发展特点不包含()。
A: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突出
B:抽象思维开始成熟
C:开始对现实形成较为稳定的态度
D:兴趣开始分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要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坚持以()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A:县级地方人民政府
B:输入地政府
C:输出地政府
D:流入地政府和输出地政府
关于教师人格的作用,被广泛接受的是()的观点,“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A:加涅
B:布鲁纳
C:班杜拉
D:乌申斯基
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以精神分析的原理为基础,强调心理社会性的发展阶段的学者是()
A:皮亚杰
B:艾里克森
C:柯尔柏格
D:希尔加德
杯酒释兵权讲述的是某位历史人物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人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在一次酒宴中威逼利诱双管齐下,暗示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的故事。这位历史人物是()。
A:刘邦
B:曹操
C:杨广
D:赵匡胤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A:公正廉洁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教书育人
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原子论()
A:道尔顿
B:盖·吕萨克
C:波义耳
D:阿伏伽德罗
2012年,某国A企业生产一件产品的价值与B企业生产10件产品的价值相当。如果2013年A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0%,B企业每件产品的生产成本减少一半,同时,某国国内通货膨胀率为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A企业产品与B企业产品的交换比例应为()
A:1:40
B:1:5
C:1:10
D:1:20
下列技术动作需要采取胸式呼吸的是()。
A:头手倒立
B:下“桥”
C:“两头起”的静止动作
D:吊环十字悬垂
2013年11月27日,全国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推进会今天在广东深圳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把阳光司法向更实更深更广处推进。实施“阳光司法工程”体现了()
A: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B: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
C: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
记得初一刚刚开学时,我班有个男生,性格比较暴躁,态度粗鲁,稍不合他意,就出口骂人,动手打人,在班级里纪律自由涣散,是一个典型的“自我主义者”。每做一件事,他认为是对的就去做,全然不顾老师和同学的想法和感受。一次社会课上,我提了几个问题叫同学回答,他也把手举在那里,嘴上喊着:“我会,我来回答,我来回答。”但我没有理他,他就坐在下面大吵大闹,嘴上说:“我会回答的问题,为什么不叫我回答?”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类似他这类学生,班级里还有一小部分,如果这种势头不压住的话,将对整个班级极为不利。 所以,我经常让他为班级服务以示惩罚,如扫厕所、倒垃圾等。他自己干得挺认真,上课的时候不再吵闹,只要我在,他就乖很多,但在其他课堂上依然如故。我逐渐发现他很怕我,而且对我有敌意,我感到很困惑,我该怎么办? 请用德育相关原理,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或经历对案例进行分析,帮帮这位老师。如果你遇到类似现象,你会怎么办?
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A:性心理的朦胧性和神秘感
B:性意识的强烈性和表现上的文饰性
C: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
D:男女性心理的差异性
按照(),探究教学可以分为实验探究、调查探究和讨论探究。
A:探究的任务和性质
B:探究的环节
C:探究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
D:探究所依托的经验类型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下列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
A:蛋白质
B:DNA
C:多糖
D:RNA
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以言语陈述的形式存储的知识称之为()
A:智力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动画是通过设定组件在场景中的位置变化来形成动画的方式。
A:引导层
B:逐帧
C:形状补间
D:动作补间
打开Excel2003系统默认的当前工作表为()。
A:工作表
B:工作表1
C:Sheet
D:Sheet1
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A:唯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从《共产党宣言》到科学发展观,浓缩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历程,显示着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9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请回答: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乌拉尔山以东依次排列的地形区是()
A: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B: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C:东西伯利亚山地、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D: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欧平原
使用最广泛的课堂观察方法是( )
A:目视法
B:扫视法
C:巡视法
D:提问法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问题。淡抹了年华①1岁以前的我,想哭就大声地哭,想笑就大声地笑,真是不知愁滋味。②那时的我,还不懂得什么叫做忧伤。周围有很多好同学,可以让我在不开心的时候随意“打骂”以消心头之气,可她们的脸上却依然绽放着最美丽的微笑,无论我怎么任性、怎么胡闹,她们都会最大限度地包容我。也许她们会因为我过分的蛮横而生气,没关系,第二天她们照样会和我继续疯玩打闹,然后再继续忍受我的“无理取闹”。③所有的东西都是在远去之后才想转身再重复一遍来路。④在一家杂货店遇到小学时的同桌,其实,我一眼便认出了她,只是名字记不得,模样不如从前,路边疾驰的卡车掀起满地灰尘,我低头绕开,转身装作不曾认识。⑤远隔人海我回望,发现她望了我一眼,两人默默地背道而弛。原来她也当我是个陌生人。⑥时间是最无情的刻刀,雕刻着我们岁月的流失,却不允许你做任何的缅怀。无聊时,经常翻着手机通讯录里滚动的同学的名字。内心总会有一瞬间的冲动,想按下绿色的电话图标键,但最终还是迟疑地把手僵持在半空。手机却突然响起,屏幕上显示着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我又惊又喜。你说:“我想打耳洞已经很久了,你到底什么时候陪我去啊!不知道要和最好的同学一起打吗?我等你很久了!”“白痴啊!你着什么急?马上放暑假了啊!到时候一起去。”⑦这是我们曾经有过的默契,我相信它还在,所以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当过尽了千帆,你还在我身边。还有什么好奢望的美好呢?”⑧我又想,有些东西没那么容易就被打败。比如我们在不同的地方看同一部电视剧,当看见女主角离开男主角时,你发短信跟我说:“有些人我们不能拥有,却终究要学着放手,但有一些人,你打也好骂也好,他永远不会离开。”⑨我知道你是在告诉我你一直都在。我们心里都很青春,成长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我们不得不接受生活带给我们一切伤害,然后我们才能无所畏惧的长大。⑩淡抹的年华,清新怡人。让我们将美好年华刻进这永久的同学关系中,走在岁月的光影里,照亮我们彼此的前程吧!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1.请从⑤⑥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⑧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2.请指出该作文的两个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案例:阅读下列教学片段,回答问题。在上课前,陈老师对所在的初一(1)班全体学生进行课前调查。调查一下学生对于即将要学习的“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了解程度,结果发现有12%的学生从没听说过该知识。27%虽然有听说过,但并不会动手操作。同时,还有10%的学生由于小学有过基础,因此对“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非常了解。问题: (1)这一调查结果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什么性质? (2)如果你是该老师,你将采用什么教学策略?
乌克兰危机引发包括俄罗斯、美欧在内的各方力量的博弈,同时引起国际石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给世界经济带来冲击。材料表明()
A:经济决定政治,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
B: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C: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
D: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背景材料:
某化学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鉴别”知识过程中,联系生活,使用了以下素材:
2007年2月16日.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城管队在一出租民房内查获了大量用工业盐制作肉制品的黑窝点。以此为背景,为学生呈现出相应的知识:已知工业盐的主要成分是NaNO2,NaNO2能与HI反应生成NO、I2、NaI和H2O,要求同学们根据上述反应,可以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和NaCl2,可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KI淀粉试纸;③淀粉;④白糖;⑤食醋;⑥白酒。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问题: (1)写出上述NaNO2与H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进行实验时,必须选用的物质是()(填序号)。 (3)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教师应当利用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哪些素材来创设情境?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规律的科学
A:基本教育
B:基本教学
C:基本心理
D:基本身心
中国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的农书是()。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齐民要术》
D:《茶经》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无差别原则
B: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