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水中铍时,当铝的浓度为()mg/L,硫酸含量为2%时,背景吸收严重,应进行基体校正。
A:500
B:800
C:1000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规定,地下水采集的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项目的水样,采样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隙。
A:pH
B:石油类
C:氨氮
D: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规定,燃烧锅炉烟尘、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空气过量系数折算值为()。
A:1.2
B:1.4
C:1.7
D:1.8
滴定法测定水中氨氨(非离子氨)时,若NH4+浓度为1mg/L,则相当于NH3的浓度为()Mg/L.
A:1
B:0.777
C:0.944
采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GB/T 20446-2006)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水中微囊藻毒素时,色谱柱是()
A:C8
B:C18
C:氨基柱
D:氰基柱
先河XHPM2000DPMl。分析仪采样管的温度通常为()℃。
A:15
B:30
C:50
D:70
硝酸银容量法测定废气中氯化氢时,废气中如果含有氯化氢气体、盐酸雾及含氯化物的颗粒物,则本方法测定的是总氯离子含量,并能分别测定三者的浓度。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系数可用于()。
A: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B: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C:估计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
D:估计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
环境空气采样时,某个化合物的浓缩效率(或采样效率)与采样体积有关,最大采样体积越小,浓缩效率越高。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铍,采样时所用的滤膜为()
A:乙酸纤维滤膜
B:超细玻璃纤维滤膜
C:过氯乙烯滤膜
碘量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时,吸收液可储存于玻璃瓶中,在冰箱中的保存有效期为()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氟化物,用直接蒸馏法预处理水样时,应注意蒸馏装置连接处的()性。
对环境监测人员实施持证上岗考核时,对没有标准样品的环境监测项目,可采取实际样品测定、现场加标、留样复测、现场操作演示和提问等方式进行考核。
滴定管读数时,无论是在滴定架上还是手持滴定管,都要保证滴定管垂直向下。
对于COD值小于50mg/L的水样,应采用低浓度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氧化,但COD低于()mg/L时测量准确度较差。
A:10
B:15
C:20
D:30
简述于沉降监测中多层滤膜法的原理。
铬天菁S光度法测定水中铍时,六次甲基四胺溶液放置一段时间,溶液中会产生游离氨,造成空白过高,怎样才能降低空白试剂值?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规定,测定()等项目的水样应分别单独采样。
A:硫化物
B:石油类
C:细菌类
D:放射性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棋盘式法采集农田土壤混合样时设分点5个左右。受污泥、垃圾污染的土壤分点应在10个以上。
甲醛肟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锰时,所有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均需用(1+10)盐酸浸泡,再用水冲洗干净。
根据《生物样品灰中铯.137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GB/T11221—1989),每当更换试剂时必须进行空白试验,试样数不得少于()个
A:2
B:4
C:6
D:8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朗伯—比尔定律,根据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对光信号具有不同的(),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
地下水氯化比地表水氯化更易生成三氯甲烷。
硫酸烟雾属于()。
A:分子状态污染物
B:降尘
C:飘尘
D:固态气溶胶
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固定源中镍时,配制氯化铵-氨水缓冲溶液的方法是:称取16.9g氯化铵,加到143m1氨水中,用水稀释至约250ml用pH计调至pH为(),贮存于()瓶中,4℃下保存。
A:10±0.2,聚乙烯
B:12±0.2,棕色
C:10±0.2,玻璃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每批样品或试剂有变动时,都必须做空白实验。
测定六价铬时,有机物干扰可采用加入()溶液来分解消除。
A:碱性高锰酸钾
B:酸性重铬酸钾
C:酸性高锰酸钾
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业地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激光铀分析仪的稳定性应小于±15%,激光强度不小于30%。
制定我国环境保护法,是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A:保护自然资源
B:保障人体健康
C:保障国家安全
首页
<上一页
112
113
114
115
11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