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眼镜验光员

在无工作透镜,工作距离为2/3米的条件下,视网膜检影中和的结果为:第一主子午线轴向1600焦度:-3.75D第二主子午线焦度:-5.00D如下,被测眼的屈光处方应为()
A:-6.50+1.25x70
B:-4.75-1.25x160
C:-3.75-1.25x160
D:-6.00+1.25x70
下面符合检查张力调节的“开环条件”的是()
A:后像刺激
B:全暗环境
C:低对比环境
D:虚空视野
E:实体目标刺激
在正常情况下16h内泪液分泌量约为()ml。
A:0.5~0.6
B:0.7~0.8
C:0.8~1.0
D:1.5~2.0
远视眼看远、看近目标时都要用()
A:集合
B:调节
近视眼看到的红绿视标,红色块较绿色块亮,首先应该添加+0.12D。
压陷式眼压计,因(),因此受眼球壁硬度的影响较大。
A:眼球容积增加很小
B:眼球容积不变
C:眼球容积改变很大
D:眼球容积改变很小
使用SCL蛋白酶制剂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A:一般每月使用1次
B:蛋白酶不需要避光保存
C:使用多功能护理液仍需使用蛋白酶片
D:使用蛋白酶片可以代替消毒
配戴SCL后出现角膜染色2级的临床特征是()。
A:片状,﹥35%,快速弥漫性基质着色
B:微点状,1%~15%,浅表上皮
C:大点状,16%~25%,可波及深层上皮,缓慢轻度基质着色
D:大点融合状,26%~35%,深层上皮,快速局限性基质着色
使用综合验光仪前调整镜眼距的手轮为()。
A:额托手轮
B:光心距手轮
C:垂直平衡手轮
D:水平平衡手轮
一透镜其光心下方9mm处的棱镜效应为3.6△BU,其光心外侧2mm处的棱镜效应为1.2△BI,则引镜片最可能为()。
A:球面凹透镜
B:球面凸透镜
C:单纯柱镜
D:球柱面透镜
正视眼调节静止时,所看到最远的点在()。
A:500米以内
B:5m以内
C:无限远
D:近点上
在光路中,凹透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于透镜后一点。
远视眼伴调节麻痹时将出现视远及视近物均不清现象。
由视见函数曲线可知,人眼对()波长的光最敏感。
A:555nm
B:380nm
C:760nm
D:1200nm
标准对数视力表中1.0相当于5分记录法中的()。
A:3.0
B:3.1
C:4.0
D:5.0
在眼屈光系统基点中屈光成像的参考点是()。
A:前焦点
B:后焦点
C:结点
D:主点
副泪腺是泪器的分泌部分。
一致性移动的特征是带状投射光移动的经向与反射光带的移动经向。()
A:顺动
B:同向
C:逆动
D:垂直
眼球壁可分为()。
A:纤维层、中层、血管层
B:血管层、中层、神经层
C:纤维层、血管层、外层
D:纤维层、血管层、神经层
镀减反射膜的光程条件是必须使镀膜层的厚度为()光波长。
A:2倍
B:1/2
C:1/3
D:1/4
RGP的顶焦度为|F′|<10.00D的国标允差是()。
A:±1.0D
B:±0.75D
C:±0.50D
D:±0.25D
眼外压力如瞬目、挤眼、努力集合时会不使眼压升高。
镜架的弯点长是指镜腿弯点到镜腿尾点的距离。
双眼瞳孔间距为6cm,注视双眼回旋点前方lm的目标,双眼集合角为()。
裂隙灯显微镜裂隙光宽度为()。
A:0—10mm
B:0—5mm
C:0—15mm
D:0—8mm
泪液由外层粘液层、中层水分、电解质和内层脂质层组成。
角膜接触镜镜片周边区设计为透镜薄化设计,是为了()。
A:减轻角膜接触镜的重量
B:减小高屈光度透镜的直径
C:减低高屈光度透镜的中央厚度
D:减低高屈光度透镜的厚度
左眼视束来自于双眼视网膜左半侧的神经纤维。
角膜的感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
眼的调节力随年龄的增加而()。
A:增加
B:减小
C:变化
D: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