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血吸虫病防治条例》规定,个人损坏或者擅自移动有钉螺地带警示标志,对情节严重者,可给予罚款的额度为().
A:100元以下
B:50元以上200元以下
C:100元以上200元以下
D:500元以下
“首过消除”是指某些药物口服通过胃肠粘膜吸收,及第一次随门静脉血流经肝脏时,有部分被肝细胞及胃肠粘膜中酶代谢转化,从而使进人体循环的量减少的现象。( )
荧光抗体是免疫荧光技术的关键试剂,荧光抗体是将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结合而成。
一个亲和素分子可以结合几个生物素分子()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积液中的粘蛋白,由下列何种细胞分泌()。
A:血管内皮细胞
B:浆膜上皮细胞
C:淋巴细胞
D:间皮细胞
E:单核细胞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中,骨髓原粒细胞应()
A:<5%
B:>5%
C:<10%
D:>10%
E:>15%
下列关于鹦鹉热衣原体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引起家禽感染
B:一般存在于动物肠道
C:以气溶胶传播
D:引起肺炎和毒血症
E:偶可由带菌动物传染给人,主要引起人类泌尿道感染
霍乱弧菌培养基的pH通常为()。
A:pH4.0~6.0
B:pH6.0~7.6
C:pH7.2~7.6
D:pH8.8~9.0
E:pH9.0以上
分枝杆菌属最突出的特点是()
A:胞壁含大量脂质
B:无特殊结构
C:呈分枝生长
D:一般不易着色
E:抗盐酸乙醇脱色
下列哪些说法不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
A: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B:DNA合成减缓引起巨幼细胞贫血
C:严重巨幼细胞贫血时可见全血细胞减少
D:可见无效红细胞生成
E:多起源于营养不良
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
A:解脲脲原体
B:沙眼衣原体
C: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
D:杜克雷嗜血杆菌
E:白假丝酵母菌
脉冲电场凝胶电泳主要用于( )
A:细菌基因分型
B:测序前的产物纯化
C:超螺旋大质粒的分离
D:SNP位点的检测
E:小片段DNA的梯度分析
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正常,空腹尿糖阳性,应考虑()。
A:嗜铬细胞瘤
B:库欣综合征
C:家族性糖尿病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垂体前叶功能亢进
T细胞被抗原致敏后,可产生多种()物质,参与()免疫。
不属于
分枝杆菌属特点的是( )
A:有分枝生长趋势
B:胞壁有大量脂质
C:革兰染色呈阴性
D:一般不易着色
E:能抵抗酸性酒精脱色
患者外周血涂片示红细胞较小、中心淡染,RDW为18.6%,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鼠疫耶尔森菌、炭疽芽孢杆菌、布鲁杆菌三者的共同特点是()
A:革兰染色阴性
B:有芽孢
C:大多经皮肤感染
D:人畜共患
E:经昆虫媒介感染
具有鞭毛的微生物有()
A:幽门弯曲菌
B:炭疽芽孢杆菌
C:放线菌
D:钩端螺旋体
E:梅毒螺旋体
血清胆固醇测定的决定性方法是()
A:酶法
B:比色法
C:气相色谱法
D:高效液相色谱法
E:核素稀释质谱法
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是宿主和移植物之间产生免疫应答,人体存在许多种与排斥反应相关的抗原。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大量试验及临床验证发现即使MHC完全配合时,仍然会发生排斥反应,但这种排斥反应的强度轻、速度慢,提示个体间另外存在着一些抗原参与排斥反应,这类抗原称为()
A: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B:移植抗原
C: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
D:人类白细胞抗原
E: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编码的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同种抗原,引起不同个体间移植时发生排斥反应,其主要成分是()
A:MHC
B:mHA
C:HLA
D:PRA
E:HMA
细菌所需营养物质中必需的是()
A:碳源
B:水
C:无机盐
D:氮源
E:生长因子
在缺铁潜伏期中,下列哪项是错的()
A:血清铁开始降低
B: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消失
C: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
D:有贫血
E:无贫血
下列哪一疾病
不属于
原发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A:艾滋病
B:多发性骨髓瘤
C: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D:淀粉样变性
E:重链病
在显色沙保培养基中呈蓝色菌落的念珠菌是()
A:克柔念珠菌
B:热带念珠菌
C:光滑念珠菌
D:近平滑念珠菌
E:季也蒙念珠菌
我国最常见的血红蛋白病是()
A:HbC病
B:HbD病
C:HbE病
D:HbS病
E:稳定Hb病
有鞭毛抗原的沙门菌变为无鞭毛抗原的沙门菌,这种变异称作()
A:S-T变异
B:S-T-R变异
C:H-O变异
D:V-W变异
E:位相变异
影响血浆TC水平的因素有( )
A:年龄
B:性别
C:饮食
D:遗传因素
E:其他因素,如缺少运动
被间日疟原虫(除外环状体)寄生的红细胞的变化为红细胞涨大、色淡,有薛氏小点。( )
下列细胞因子中对早期造血干细胞起正向调控作用的是()
A:干细胞因子(SCF.
B: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C:Ⅱ,11
D:Ⅱ,6
E:血小板生成素(TPO)
将PBMC悬液注入装有玻璃纤维的层析柱中,先从柱上洗脱下来的细胞主要是()
A:T细胞
B:单核细胞
C:B细胞
D:PBMC中混入的杂质细胞
E:淋巴细胞
首页
<上一页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