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疾病控制高级职称

两组淋巴肉瘤患者治疗后复发时间(月数)如下对此资料进行两种治疗方法生存率比较,可采用()。
A:秩和检验
B:寿命表法
C:方差分析
D:Kaplan-Meier法
E:1og-rank检验
大量摄入后会在体内蓄积而引起中毒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烟酸
D:维生素C
E:维生素K
狂犬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温血动物,但造成人类感染的主要传染源是下列哪一种()。
A:带病毒犬
B:带病毒蝙蝠
C:带病毒家畜
D:带病毒啮齿动物
E:带病毒野生动物
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就全球范围而言,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下降,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威胁日趋严重
B: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存在性别差异,在不同国家这种性别差异也不同
C:不同国家、不同性别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谱存在差异
D:在高收入国家,居民主要死于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E:在低收入国家,人们主要死于传染病,如肺部感染、腹泻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
生物标志判定的病例是真正的病例,所否定的是非病例,该诊断标准的最佳称谓是()。
A:真标准
B:金标准
C:理想标准
D:绝对标准
E:最佳标准
在犬源型黑热病流行区,防治措施应采取下列哪种方式()。
A:治疗患者
B:治疗病犬
C:消灭媒介
D:发现病犬,及时杀灭
E:以上都不是
效益是将治疗措施或卫生服务实施所获得的有用结果,不包括()。
A:床位利用率的提高
B:减少就医所造成的额外费用
C:治愈的患者可以减少就医费用
D:照顾者均可以重返工作岗位而获得收入
E:治愈者本人可以重返工作岗位而获得收入
下列哪组传染病采用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和麻风病
C:艾滋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艾滋病、肺炭疽、麻风病
E: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风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心血管功能不全
B:喉炎
C:肠炎
D:脑炎
E:支气管肺炎
下列关于二项分布特征错误的是()。
A:二项分布图当π离0.5越远,对称性越差
B:二项分布图当π接近0.5时,图形是对称的
C:二项分布图的形态取决于π与n,高峰在μ=nπ处
D:二项分布图当n趋向于无穷大,二项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
E:二项分布图当π远离0.5时,随着n的增大,分布趋于对称
判断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有()。
A:泊松分布法
B:单个病例报告
C:干预试验法
D:病例登记
E:单个病例诊断
1998年3月1日至5月5日,贵州省某县边远的某镇陆续发生2起发热、精神萎靡、皮疹、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为主的疾病流行。疫情波及6个自然村,2339人中发病116人,死亡5例。发病最小年龄6个月,最大19岁。0~7岁发病48例,10岁以上68例,男68例,女48例。苗族发病107例,布依族发病9例。体征检查部分患者费柯氏(Koplik)斑阳性。此病流行最大可能的病原是()。
A:溶血性链球菌
B:甲型流感病毒
C:风疹病毒
D:麻疹病毒
E:巨细胞病毒
检验病因假设的方法有()。
A:生态研究
B:疾病监测
C:队列研究
D:药物检测
E:数学分析
χ值的取值范围()。
A:χ≥0
B:χ≤0
C:χ≥1
D:χ≠0
E:χ≠1
有关率的标准误Sp,哪种解释较合理()。
A:n愈大,Sp愈大
B:n愈大,Sp愈小
C:1-p愈大,Sp愈小
D:np愈大,Sp愈大
E:p愈接近1,Sp愈大
下列关于高血压的防治措施中错误的是()。
A:每日食盐控制在6克以内
B:第一级预防的主要对象是健康人群
C:第一级预防的主要对象是高危人群
D: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
E: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心理健康
男性,34岁,农民。频繁腹泻及呕吐1天来诊。约20余次,水样便,伴腓肠肌抽痛,无明显腹痛。体检:神志清,明显脱水征,BP8/5.3kPa(0/40mmHg),血浆比重1.035,红细胞压积0.60(60%),WBC18×109/L,大便光镜检WBC0~2/HP,经大便悬滴及涂片检查初步诊断为副霍乱。

第1题,共8个问题
(单选题)临床哪项检查对判断霍乱脱水程度最有意义()。
A:血钠
B:血浆比重
C:红细胞压积
D:皮肤黏膜弹性
E:血压

第2题,共8个问题
(单选题)根据病人症状及血浆比重,24小时内应计划补液量是()。
A:2000~4000ml
B:12000~14000ml
C:8000~10000ml
D:10000~12000ml
E:4000~8000ml

第3题,共8个问题
(单选题)病人家属及病前与病人密切接触者的正确处理是()。
A: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
B:霍乱死菌苗预防接种
C:隔离检疫5天,并作大便培养3次阴性
D:隔离检疫3天,并作大便培养1次阴性
E:隔离检疫7天,并作大便培养2次阴性

第4题,共8个问题
(单选题)病人经补液及抗生素治疗,症状消失,病情稳定,病人因经济困难,要求出院,解除隔离出院标准是()。
A:症状消失后至少10天,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
B:症状消失后至少1周,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
C:症状消失后至少2周,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
D:症状消失后至少2周,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
E:症状消失后至少3周,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

第5题,共8个问题
(单选题)经等渗氯化钠液快速静脉滴注,血压回升正常后改用3∶2∶1液体,所谓3∶2∶1液体组成顺序是()。
A:5%葡萄糖液∶1/6mmol/L乳酸钠∶0.90%NaCl
B:0.9%NaCl∶5%葡萄糖液∶1/6mmol/L乳酸钠
C:0.9%NaCl∶1/6mmol/L乳酸钠∶50%葡萄糖液
D:5%葡萄糖液∶0.9/NaCl∶1/6mmol/L乳酸钠
E:1/6mmol/L乳酸钠∶5%葡萄糖液∶0.9%NaCl

第6题,共8个问题
(单选题)霍乱与副霍乱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是()。
A:先泻后吐
B:只泻不吐
C:吐泻同时发生
D:先吐后泻
E:只吐不泻

第7题,共8个问题
(多选题)霍乱临床分期为()。
A:前驱期
B:泻吐期
C:脱水虚脱期
D:反应恢复期
E:恢复期

第8题,共8个问题
(多选题)霍乱静脉补液原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先盐后糖、先快后慢
B:早期、迅速、足量
C:纠酸补钙、见尿补钾
D: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全者补液不可过快
E:重度脱水病人血压恢复后以口服补液为主
儿童易患的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多数是()。
A:经食物传播
B:经土壤传播
C:经空气飞沫传播
D: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E: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关于现况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整群抽样调查对于总体是抽查
B:普查结果绝对比抽查可靠
C:当样本量接近总体时宜用普查
D:抽样调查的基本要求是抽样必须随机化,样本足够大
E:抽查比普查更容易设计
对一种疾病的病因的某种可疑因素进行病因学研究时,可采用描述性方法或实验性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区别是,在实验性调查研究中()。
A: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样本大小相等
B:这种研究是前瞻性的
C: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是一致的
D:由研究者决定哪一组暴露于可疑因素,哪一组作为对照组
E:使用对照的方法
真正的普查是指()。
A:对某人群的系统追踪观察
B:对某人群中的部分人进行调查
C:对某人群中某事件的完全调查
D:以发现隐性感染为目的的调查
E:对某人群的大部分人进行筛查
在100名血吸虫病人中,60名有游泳戏水的历史,据此可以推断()。
A:游泳戏水是血吸虫最主要的感染方式
B:游泳戏水引起的血吸虫病发病率为60%
C:该组血吸虫病人中,60%有游泳戏水的历史
D:避免在疫水中游泳戏水可使60%的人不患血吸虫病
E:游泳戏水得血吸虫病的可能性较其他途径高60%
危害最大,且可引起死亡的致泻性大肠杆菌是()。
A: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B: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D: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肠聚集性大肠杆菌
2002年底至2003年初,我国出现SARS疫情,先在广东出现,随后蔓延至国内其他地区,其广泛传播的主要因素是()。
A:国际旅行和商业活动随国际贸易和旅游业迅速发展
B:技术和工业因素
C:生态与环境变化
D:微生物的进化
E:血源性传播
男性,31岁,农民。发热,腰痛4天,面部浮肿,尿少2天于12月10日入院。体检:体温38℃,BP17.3/10kPa(130/75mmHg),面部充血水肿,球结膜水肿,腋下有瘀点。化验:WBC15×109/L,血小板31×109/L,血片中有异常淋,巴细胞,尿蛋白(+++),拟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此期病人主要死亡原因是()。
A:酸中毒
B:急性心力衰竭
C:中毒性脑病
D:消化道出血
E:继发感染
2004年2月9日,某市某小学出现首例发热病人,至13日共出现发热病人累6例,且在同一个班级,经当地卫生部门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本起学生群体性发热主要为甲型流感病毒引起。有利于疫情的控制措施是()。
A:上报当地政府、卫生局和教委,建议对该班级停课一周
B:对班内其他同学进行药物预防
C:对公共场所用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
D:落实学校食品卫生,消除有可能导致食源性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各种隐患
E: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全长3.2Kb,有四个开放读码框架,分别编码HBsAg(S)、HBcAg(C)、多聚酶(P)和HbxAg(X),试问e-抗原在何处转录表达()。
A:S区
B:C区
C:P区
D:X区
E:O区
计算130名12岁男孩身高的平均数一般选用()。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调和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当今我国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是()。
A:致病因素的高危人群
B:对疾病抗力弱的人群
C:有职业致病因素接触的人群
D:低收入、无医疗支付能力的人群
E:全社会的人群
性病的控制对预防HIV的流行非常有价值,这是因为()。
A:患者有病会及时到医院去就诊
B:控制性病可使患者减少,而转向HIV的防治
C:患性病后很容易将HIV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
D:对性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更乐意使用避孕套
E:你可以告诉那些有危险行为的人,他们可能会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