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心电学技术高级职称

患者女性,40岁。因反复胸闷1年,平时心电图正常,行平板运动试验,运动至2分钟时,患者即诉胸闷,气短,相应心电图上无ST段改变。因患者要求运动到4分钟时停止运动。



第1题,共1个问题
(单选题)运动试验结果应为()。
A:阴性
B:阳性
C:假阴性
D:假阳性
E:不能评价

患者男性,63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而植入DDD起搏器,为了解起搏器功能而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第1题,共1个问题
(单选题)当自身心房率快于起搏器下限频率,而自身的PR间期长于起搏器的AV间期时,心电图表现为()。
A:DDD模式
B:AAI模式
C:VVI模式
D:VAT模式
E:自身心律

患者女性,57岁,因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图4-8-17A为植入起搏器后3个月复查的心电图,图4-8-17B为植入起搏器后6个月复查的心电图。
 



第1题,共1个问题
(单选题)图4-8-17A提示()。
A:右心房起搏
B:右心室起搏
C:左心房起搏
D:左心室起搏
E:双腔起搏
可以不出现代偿间歇的室性期前收缩是
A:成对的室性期前收缩
B: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C: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
D: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E: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
患者男性,63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而植入DDD起搏器,为了解起搏器功能而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如果心房电极感知经心室逆传的心房波后出现心动过速,频率和起搏器的上限频率相近,最可能的心动过速为()。
A:房性心动过速
B:室性心动过速
C: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D: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E: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
下述哪项符合Ⅰ度窦房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A:PR间期延长
B:窦性P波形态不同
C:P-P间期逐渐缩短
D:P波有脱漏现象
E:一般无法诊断
患者男性,29岁,反复发作心悸7年。此次因突发心悸就诊,心电图如图3-12-5所示。 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正常。为达到治愈目的,最好的治疗方法是()。
A:口服抗心律失常药
B:ICD
C:外科手术
D:射频消融术
E:超速抑制
室速的治疗原则是()。
A: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需治疗
B:持续室速需予治疗
C:针对诱因治疗
D: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如有症状以消除症状为主
E: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如无症状可不用药物
关于RS2程序刺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发放期前刺激的基本心律为自主心律
B:RS2程序刺激中的S2是指S1基础刺激时加发的期前刺激
C:RS2程序刺激中的R是指被感知的自主心律是QRS波群
D:RS2程序刺激中被感知的自主心律是P波时称为PS2刺激
E:RS2程序刺激时S2刺激与R波的联律间期逐渐缩短
患者女性,65岁。偶有心悸,心电图如图4-1-2所示,V4~V6导联心电图呈波浪样变化的原因是()。
A:电极接触不良
B:导联线折断
C:肌肉震颤
D:交流电干扰
E:电磁场干扰
患者女性,60岁,高血压病史15年。近来稍活动就发作胸痛。心电图如下图所示。 结合病史,该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提示()。
A:心包炎
B:变异型心绞痛
C:心肌缺血
D:急性心肌梗死
E:急性肺动脉栓塞
“二尖瓣型P波”可见于多种病理状态,但不包括()。
A:左心房肥大
B:右心功能不全
C:心房梗死
D:房间阻滞
E: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关于冠状动脉痉挛的描述,错误的是()。
A: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又称Prinzmetal心绞痛
B:冠状动脉痉挛可发生在正常的冠状动脉节段上
C:冠状动脉痉挛可发生在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
D:导管操作一般不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E:麦角新碱激发试验可帮助诊断
关于逸搏与逸搏心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可发生在正常健康人
B:起搏点愈低,QRS波群宽大畸形愈明显
C:QRS波群宽大畸形一定是室性逸搏或室性逸搏心律
D:属于被动性异位搏动
E:交界性逸搏最常见
提示发生急性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是()。
A:Ⅱ、Ⅲ、aVF导联有病理性Q波
B:V1、V2导联出现R波增高、ST段压低及T波高耸
C:Ⅰ、aVL导联ST段抬高
D:V1、V2、V3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或QS波
E:V3、V4、V5
窦性停搏心电图表现为()。
A:长PP间期可P波与QRS波群均不出现
B:长的PP间期与短的PP间期成倍数关系
C:P-R间期逐渐延长出现一次QRS波群脱落
D:长心动间期中不出现P波
E:长PP间期后常由房室交界性逸搏控制心率
钩拢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指副节律点对主导节律点产生正性变时作用的干扰现象
B:两种节律之间的影响是通过电和机械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C: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属于钩拢现象
D:发生钩拢现象一定出现等频心律
E: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伴有钩拢现象在临床上相对多见
动脉血压升高作用于压力感受器,产生的效应是
A:心率减慢
B:心排出量减少
C: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D:动脉血压下降
E:以上均是
心房颤动时在一次长RR间距后出现宽QRS波群,在V1导联呈rsR型,提示该QRS波群为()。
A:室性期前收缩
B:室内差异性传导
C: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D:室性心动过速
E:预激综合征
下列哪种情况最易并发脑血管栓塞()。
A: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
B:心肌炎
C:高血压
D: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E:肺动脉瓣狭窄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征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室间隔厚度>13mm,室间隔厚度与左心室厚度之比>1.3
B:合并梗阻时有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现象
C: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可高达4m/s以上
D:左心室室腔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
E:左心室顺应性减低,左心房增大
图4-8-10显示起搏器PVC功能开启前、后的心电图。以下为有关PVC功能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PVC功能是指起搏器检测到室性期前收缩后,自动延长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避免感知逆传P波而诱发PMT
B:PVC功能是双腔起搏器特有的功能之一
C:室性期前收缩后触发心房不应期(ARP)
D:室性期前收缩后的第一个AV间期等于设置的AV间期
E:起搏器判定室性期前收缩的标准是QRS波前或者连续两个心室波之间无起搏或感知的心房波
V5导联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0.05s,可见于()。
A:右心室肥大
B:右束支阻滞
C:左心室肥大
D:右前分支阻滞
E:左后分支阻滞
QRS波群呈左束支阻滞型的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是()。
A:V1、V2导联R波时限>30ms
B:V6导联有Q波或呈QS波
C:V1、V2导联的RS间期>60ms
D:V1、V2导联S波的降支有切迹
E:以上都不是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为()。
A:颅内病变
B:心动过缓
C:奎尼丁所致
D:先天性
E:电解质紊乱

患者男性,70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DDD起搏器。现因心慌就诊,心电图如图4--8-18所示。
 



第1题,共1个问题
(单选题)对该患者的处理措施为()。
A:延长心室后心房不应期
B:程控起搏器模式为DVI
C:磁铁试验
D:降低最大跟踪频率
E:以上郡是
患者女性,78岁。头晕、胸闷半月,心电图如图所示,错误的诊断应为()。
A: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B: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C:房性期前收缩
D:窦性心动过缓,不完全性房室分离
E: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关于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处理原则,正确的是()。
A: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尽早电复律
B: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可先采用药物治疗
C:对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可选用维拉帕米或普罗帕酮治疗
D:鉴别诊断困难时应先按室上性心动过速处理
E:以上都对
关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
B:常见于年轻人
C:运动时或心率增快时,ST段抬高程度加重
D:
E:是由于部分心室肌提前复极所致
男性,12岁,平素无症状,心电图如图3-5-3所示,应考虑为()。
A:右心室肥大
B:双侧心室肥大
C:右位心
D:左心房心律,侧壁心肌梗死
E:右心房下部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