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二级理论知识

下列关于神经症的评分标准,正确的是( )。
A:病程为3个月到1年者可评为2分
B:尽量避免某些社交场合者为2分
C:精神痛苦完全无法摆脱者为3分
D:总分大于等于6分者诊断就能成立
()是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相联系的,它的发展最晚。
A:颞叶
B:顶叶
C:枕叶
D:额叶
求助者,男性,30岁,汉族,大学学历,公务员,未婚。求助者自述: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某名牌大学。前两年学习、生活如常,在大三时开始出现反复洗手,有时甚至连续洗十几遍,自己知道没有必要,却控制不住,只有做了才感到轻松。学生宿舍在15层,有一个阳台,每当走到阳台时,就有一种想跳下去的冲动,感到焦虑、害怕,为此尽量避免去阳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不仅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耽误了许多时间,工作和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性格变得孤僻,做事优柔寡断,不愿与人交往,没有要好的朋友,内心非常痛苦。来到心理门诊,迫切地希望能够消除这些问题,改善交往的状况。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性格较内向,不爱说话,生活在很传统的家庭。父母是小学教师,感情融洽,但对他管教很严厉,从小要求他做一个懂事、规矩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得最好。慢慢地养成了做事情按部就班、追求完美的习惯,遇到做不好的事情,都要重新去做,直到做好为止。兴趣爱好较少,很少与同伴玩耍,只是一心学习。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偶然一次考试不好,就非常难过,觉得对不起父母。在别人的眼中,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几乎挑不出什么缺点。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的疾病。少年时曾经有一次因为没有洗手就拿东西吃,被母亲严厉地训斥。母亲告诫他手上有成千上万的病菌,不洗手就会得病,最后在母亲的监督下,把手洗干净,才让吃东西。从那以后,养成了爱干净的习惯,认为若不卫生就会染病。求助者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同寝食的一位同学突然查出患了肝炎,因为这件事就联想起母亲的话,感到很紧张,担心自己会被传染。自此以后就开始反复洗手,有时要连续洗十几遍。自己也明白没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了。为此,耽误了很多时间,即使这样,成绩仍然不错,顺利地毕业。毕业后到一家大型私营公司任职,由于表现很好,两年后被提拔为部门经理,至今已一年。近一年来,除前述症状加重外,还出现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担心事情没有做好而反复检查等现象,因怕别人知道而尽量地减少与人接触,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睡眠很差,做梦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急躁,爱发脾气,工作经常出差错,为此感到焦虑、不安,内心非常苦恼。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第1题,共7个问题
(简答题)请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量化评定。

第2题,共7个问题
(简答题)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第3题,共7个问题
(简答题)对该案例最可能的初步诊断和依据是什么?

第4题,共7个问题
(简答题)请对该求助者的个人成长资料进行整理。

第5题,共7个问题
(简答题)请对该案例进行病因分析。

第6题,共7个问题
(简答题)结合该案例,你认为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什么原则?

第7题,共7个问题
(简答题)结合该案例,你计划采用的咨询方法及原理是什么?
某人行为被动,生活极度懒散.这种症状最可能是( )。
A:意向倒错
B:情感倒错
C:意志缺乏
D:意志减弱
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关系的性格特征,即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A:对社会、对集体
B:对工作、对劳动
C:对他人以及对自己
D:对行为目的追求的持久性
暗示刺激发出后,引起被暗示者相反的反应,称为()。
A:反暗示
B:反模仿
C:逆反
D:真暗示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
A: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B: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是难以变化的
C: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不会发生变化
D:环境决定着人的气质,也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高低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指什么?

求助者:女性,27岁,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经常和父母、同事、客户发生矛盾,不合群,人际关系紧张。最近又因琐事与同事发生矛盾,很生气,也为此痛苦,主动来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的原因是什么?求助者:主要是和同事搞不好关系,有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我比较能干,在公司的业绩不错,别人嫉妒我,就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我过不去。心理咨询师:是别人挑你的毛病,造成你生气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别人不挑我的毛病,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若某一天,你在咖啡店里喝咖啡,这时走过来一个人把你的咖啡碰洒了,你会怎样想?
求助者:我会很生气,这个人怎么这样不小心。
心理咨询师:但如果你知道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样呢?求助者:盲人啊……盲人是看不见的,我想我会原谅他。心理咨询师:你看,咖啡洒了,同一个事件,但由于不同的认知结果,你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对事物的认知,才是引起情绪的真正原因。求助者:是这样吗?沉默你说的好像有道理。
心理咨询师:人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都会有些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认知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认知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真会这样吗?
心理咨询师:你遇到的那些事,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别人不一定都像你现在这样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求助者:你是说我和他们的认识不一样吗?可我还没看出我对别人挑我毛病的认识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心理咨询师:这正是下一步要讨论的问题。你冷静地想一下,你和同事关系很紧张的原因是什么?
求助者:那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
心理咨询师:你不许人家挑你毛病的理由是什么呢?
求助者:我工作做得好,客户多,他们凭什么挑我的毛病?
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希望别人不挑你的毛病,但你不能不许别人挑你的毛病。求助者:对别人不能提出要求吗?
心理咨询师:可以对别人提出要求。但是你若要求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应该对你怎样,这就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如果我们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您讲的很对,但我担心自己做不到这点。您说这毛病能改吗?
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要想很快地改变是困难的。但是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变,从一点一滴做起,出现反复时,不要灰心,贵在坚持,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1题,共7个问题
(多选题)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包括( )。
A:情绪问题
B:认知问题
C:行为问题
D:能力问题

第2题,共7个问题
(多选题)“你认为你生气的原因是什么?”这里心理咨询师使用了( )。
A:开放式提问
B:具体化技术
C:封闭式提问
D:责备性问题

第3题,共7个问题
(单选题)针对该求助者的情况,咨询师使用的是( )。
A:认识领悟疗法
B:合理情绪疗法
C:行为主义疗法
D:精神分析疗法

第4题,共7个问题
(单选题)合理情绪疗法最主要的治疗目标是( )。
A:改变求助者的思维模式
B:帮助求助者认识现实
C:消除求助者的行为障碍
D:揭示求助者的内在情结

第5题,共7个问题
(单选题)合理情绪疗法强调了( )的重要性。
A:早期经验
B:求助者认知
C:刺激形式
D:求助者情绪

第6题,共7个问题
(多选题)“人对生活中发生……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里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技术包括( )。
A:内容表达
B:指导
C:内容反应
D:释义

第7题,共7个问题
(多选题)这段对话最可能出现在心理咨询的( )阶段。
A:诊断
B:咨询
C:强化
D:巩固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的是()。
A:在6个月内痊愈
B: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
C:在两周内急性起病
D:起病前经历相应的心理创伤
关于参与观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内部”信息,且材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
B: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C:观察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有助于减少被观察者的紧张感或唐突感
D: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
听觉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特性,这些特性主要受声波的振幅、波形和频率等物理学特性影响。下列匹配中错误的包括( )。
A:响度一振幅
B:音色一波形
C:音色一频率
D:响度一频率
婴儿的依恋类型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A:安全型依恋
B:焦虑型依恋
C:活动型依恋
D:回避型依恋
冲击疗法的原理是( )。
A:交互抑制
B:经典条件反射
C:消退性抑制
D:操作条件反射
影响性技术包括哪些?
角色冲突的原因主要有()。
A:角色准备不足
B:多重群体的社会化
C:角色人格与自然人格的冲突
D:边际人的角色冲突
E:角色失败
心源性脑病引发的心理行为障碍不包括()。
A:注意力涣散
B:失眠
C:死亡恐惧
D:迟钝
任何企业都强调“质量第一”,这不仅牵涉到对顾客的信誉问题、竞争问题,而且是()。
A:公平问题、节约问题
B:敬业问题、节约问题
C:纪律问题、职业道德问题
D:节约问题、职业道德问题
"原发性妄想"的主要特点有()。
A:是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
B: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
C: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
D:找不到任何心理学上的解释
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转向应用研究。
A:纯理论研究
B:经验研究
C:实验室研究
D:哲学思辨
公式中为测量的标准误,是所得分数的标准差,为测验的信度系数。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测量的标准误与信度之间的关系是()。
A:信度越低,标准误越小
B:信度越低,标准误越大
C:信度越高,标准误越大
D:信度越高,标准误越小
自我暴露的水平包括()。
A:隐私
B: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
C:态度
D:情趣爱好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1954)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影响,他人的影响形式包括()。
A:现实的
B:想象的
C:隐含的
D:虚拟的
想象冲击疗法优于现实冲击疗法之处是()。
A:可以允许求助者自行采取缓解焦虑的行为
B:让求助者暴露在现实的恐惧之中
C:治疗时对产生焦虑情境的性质无限制
D:不必预先学习放松技术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3岁,未婚,医院检验科化验员。
求助者自述:近半年来,总感到哪里都脏,尤其是门把手,所以反复洗手。反复擦门把手,把手都洗破了也不行,知道不用这样,但就是控制不住。
案例介绍:求助者两年前去医院实习,每天与大、小便样本打交道,有时来不及洗手就开关门,被领导看见了并受过批评,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一次回家没洗手就拿杯子喝水,被母亲训斥。从此以后,每天都要认真洗手。半年多前,为一艾滋病病人化验了尿样,尽管知道艾滋病病人的小便不传染,但心里还是担心,做完化验后反复洗手还总是感到不干净。这以后两年前的问题又出现了,怕摸门把又反复洗手。明明知道已经干净了。但心里总感到不踏实,控制不住要反复洗手,否则就心慌,总担心“万一没洗干净呢?”,为此耽误了太攀时间,也影响了工作。许多同事、朋友都不理解,自己为洗不洗手的事很烦恼,情绪低落,经常头痛,失眠。
求助者父母反映:求助者是独生子,家庭管教严格,尤其祖母要求很严,小时候一般不让他自己独自出去玩。上学后学习很努力,听父母的话,做事很认真,比较胆小,同学关系一般。实习期间有过一阵反复洗手的情况。近来情绪低落,不想上班,担心自己的前途。



第1题,共4个问题
(多选题)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包括()。
A:焦虑情绪
B:刻板行为
C:恐惧情绪
D:强迫行为

第2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该求助者的情绪问题包括()。
A:担心害怕
B:情绪低落
C:脾气暴躁
D:紧张恐怖

第3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是()。
A:心理正常
B:心理不正常
C:心理健康
D:心理不健康 

第4题,共4个问题
(多选题)判断该求助者心理是否正常的依据包括()。
A:有自知力
B:症状严重程度
C:主动求医
D:社会功能受损
心理咨询师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求助者做出心理正常或异常的判断,属于李心天教授提出的()。
A:医学标准
B:统计学标准
C:内省经验标准
D:社会适应标准
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
A:诱因的强度
B:回避动机
C:达到平衡状态
D:趋向动机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3岁,实习医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主诉失恋一月余。因为是初恋,很在意这段感情,内心非常痛苦。那个女孩觉得和他在一起心中不踏实,所以提出分手。他说:“我为她付出了很多,对她那么真心实意,为什么她就不知道珍惜?”很多人劝他,失恋是很正常的事,将来说不定能找到比她更好的。其实,他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总是难以从痛苦中走出来。最近他又准备考研究生,由于竞争很激烈,感觉压力很大,自己却无心看书,脑海里常会出现那女孩的音容笑貌。他觉得她太心狠,很可怕。自己内心割舍不下,痛苦不堪。为此常常借酒消愁,睡不着觉,能照常工作但效率下降。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洁,仪表端庄,性格温和。南方人,家境很好,家庭教育使其养成了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讲究规则的习惯。在本案例中,要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可以使用的具体技术包括()。
A:关注
B:语言交流
C:沉默
D:非语言交流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
A:力比多发育良好
B:合理地解释各种本能的欲望
C:完善的防御机制
D: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各阶段
在《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2005年版)中,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守则包括( )
A:尊重求助者的意愿
B:遵守国家法律
C:促进求助者的身心健康
D:对求助者的个人隐私及所提供的资料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