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矿压观测工

巷道轴向与构造应力方向()时,构造应力对巷道的稳定性影响最小。
A:平行
B:等于
C:斜交
D:垂直
掘进工作面严禁定炮和其他工序()作业。
放顶煤开采时煤层的硬度系数越低,顶煤始动点超前距离越大,累计位移量越大,()越充分。
锚杆锚固力试拉应分几次进行试拉().
A:2次
B:3次
C:4次
老顶
()一般用两片竹片制成30mm×20mm的矩形截面杆体,楔缝因竹片自然形成,内外锚头均采用木楔。
A:普通树脂锚杆
B:高强度树脂锚杆
C:超高强度树脂锚杆
D:普通竹锚杆
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均是()断裂失稳导致的。
A:直接顶
B:老顶
C:伪顶
D:复合顶
矿山压力显现的基本形式包括围岩的明显运动与()等两个方面。
初次跨落步距(直接顶)
周期来压是随工作不断推进而()出现的。
掘进工作面爆破母线应使用绝缘良好的()线缆并保证长度。躲炮距离为:拐弯巷道大于()米,直线巷道大于()米。有冲击地压煤层爆破母线及躲炮半径必须大于()米。爆破母线严禁明接头,严禁使用裸线和铝芯线。
推进速度与来压步距的关系是().
A:推进速度快来压步距大
B:推进速度快来压步距小
C:推进速度与来压步距无关系
为直接顶厚度与煤层采高的比值,()时老顶的悬露与垮落对工作面支架有严重的影响。
A:N=4
B:4C.N>5
C:N<2
老顶的稳定性对工作面的支护原理有何影响?
从顶板控制的目标出发,对裂隙带岩层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的顶板控制原则是采取()。
A:“支”
B:“顶”
C:“让”
D:“躲”
缓倾斜煤层直接顶分类基本指标28<τr≤50为()顶板。
A:非常稳定
B:非常不稳定
C:中等稳定
D:比较稳定
煤层采出后,引起岩层的变形、破坏与移动,并由下向上发展至地表引起地表的移动,这一过程和现象称为()。
A:岩层移动
B:建筑群下开采
C:岩层移动角
D:三下开采
架棚时支架间应设牢固的()或(),支架构件要(),穿顶背帮要(),不得空顶空帮。
在储量变动中,大于()吨的报集团公司审批。
A:2000吨
B:5000吨
C:8000吨
D:10000吨
不使用切顶墩柱的高档工作面,每几米设置一条测线。()
A:5米
B:10米
C:20米
地壳中没有受到人类工程活动(如矿井中开掘巷道等)影响的岩体简称()。
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时,老顶断裂形成三铰拱式的平衡,已破断的岩块回转失稳或滑落失稳,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加大现象,即称为()。
A:老顶的初次来压
B:周期来压
C:老顶断裂
D:顶板大面积来压
顶来压时如何处理才能保证人身安全?
测工作面矿压显现的指标有顶底板移近量、支架载荷量和支柱()下缩量,一般称为()。
初次来压步距
使用锚杆拉力时,加压应缓慢均匀,一般不超过其额定压力或拉力值的多少?()
A:60%
B:70%
C:85%
超前支承应力
综采工作面初撑力要求不低于规定值的().
A:80%
B:85%
预应力锚索与普通锚杆相比锚索长度(),能锚入深部较稳定的岩层中,同时施加较大的预应力。
高瓦斯区、瓦斯重点区的采掘工作面每周必须开展一次()瓦斯浓度测定工作。并建立瓦斯浓度测定记录台帐,探索瓦斯变化规律。